北极探险之旅(出发)

一则

<p class="ql-block">期待已久的北极探险之旅终于出发了。退休后跟旅友们结伴同行周游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几乎走遍,唯独南北极还没有去过。</p><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曾经到过冰岛,以为到了北极!其实冰岛只能算是靠近北极圈的国家,不是严格意义上北极国家。</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我们还到过世界大陆最南端的乌斯怀亚(火地岛),是距离南极最近的地方,可惜最终还是没有踏进南极。</p><p class="ql-block">为了不留遗憾,古稀之年的老夫老妻和旅友们又踏上征服极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冬装夏装春秋装,装装🈵🈵😀😀</p> <p class="ql-block">说到北极就会联想到冰天雪地、人迹罕至、北极熊、北极光等等。近来闹的纷纷扬扬美国要占北极最大岛屿格陵兰岛的事情,不免要打开地图看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北极圈通常指北纬66°34′以北的区域,涵盖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根据国际公认标准,领土部分或全部位于该区域内的主权国家均属北极圈国家。‌‌‌‌</p> <p class="ql-block">北极圈就是在这个虚线圆圈范围内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冰岛🇮🇸只能算是虚线搭边而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span>是北半球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p><p class="ql-block">极昼和极夜现象源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导致两极地区交替持续朝向或背向太阳。极昼期间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以上,极夜期间则太阳完全消失,形成“午夜太阳”和"暗无天日"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严格意义上“北极五国”指的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和挪威,因为这五国不仅在北极圈内而且在北纬75度线(北纬75°00')以内的北冰洋沿岸有领土。‌‌‌‌</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要去的斯瓦尔巴群岛(挪威语:Svalbard Archipelago)属于挪威领土,位于北纬75°00'以内,而且是最北冰洋靠近北极中心区的岛屿!</p><p class="ql-block">岛上多山地,多峡湾,气候寒冷。由于严寒,北极圈以内的生物种类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动物有北极熊、海豹、鲸等。独特的极地风光,自然景观以及稀有动植物物种都是吸引各国游客到此探险观光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斯瓦尔巴群岛是挪威的一个独立行政区,居民三千多人。首府朗伊尔城位于该岛西岸是世界上最靠近北极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斯瓦尔巴群岛由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等组成,位于北极圈以内,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p> <p class="ql-block">斯瓦尔巴群岛是最接近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为了维护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整个地区都被作为世界自然公园来保护。</p><p class="ql-block">1925年,时任中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派遣特使于法国巴黎代表中国政府签署《斯瓦尔巴条约》。该协议长期有效,赋予所有中国公民自由进出该地、无需签证即可在岛上从事任何非军事活动之权利。</p> <p class="ql-block">因此,中国科学院依照上述条约于2004年7月在该地建立黄河站,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工作。</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上海骄阳似火,室外气温38℃左右,而我们的目的地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城温度只有6℃,凉爽偏寒冷。即便如此,现在也是北极最暖和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任务是飞往挪威首都奥斯陆。</p><p class="ql-block">上海浦东机场搭乘瑞士航空LX189航班,飞行大约14个小时抵达苏黎世,停留转机约3小时,再飞行2个小时到达奥斯陆。真是一趟漫长的航程。</p><p class="ql-block">参考航班:(LX189 PVGZRH 1010 1815 // LX1218 ZRHOSL 2130 2355)</p> <p class="ql-block">十七八页的出团通知书是我收到过的最厚的旅行文书。</p> <p class="ql-block">一般团队旅游提前几天发个简单的出团通知书即可。北极旅游产品不同于其他,旅行社出发前20多天要召开“行前网络会议”,领队要提前交代注意事项和必须携带的防寒保暖物品及特殊用品等等。</p> <p class="ql-block">前往斯瓦尔巴群岛探险观光,必须乘坐具有破冰能力的北极游轮,在靠近岛屿的附近人员登上冲锋舟,冲滩涉水上岸。所以诸多安全事宜需要了解。</p> <p class="ql-block">尚未开启北极探险旅行,先从网上搜索转载几张照片,先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朗伊尔城是一个只有两三千人的城市。全市只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生孩子和殡葬都必须回到挪威大陆。</p> <p class="ql-block">北极熊</p> <p class="ql-block">海狮</p> <p class="ql-block">北极奇观</p> <p class="ql-block">北极地区的北冰洋是传统地理划分的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其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p> <p class="ql-block">据称,北冰洋在航运上的最大缺点是通航期短暂,除巴伦支海南部全年不冻外,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北部沿海一年仅有50%或1/3的时间能够通航。即使在短暂的通航期内,也必须靠破冰船开道,而且运载能力有限,船舶吨位一船为4000–5000吨。</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发生于1912年4月14日深夜,其在北大西洋靠近加拿大纽芬兰东南部的大浅滩附近撞上北极浮移冰山而沉没海底。因此靠近北极圈的冰川航行安全风险还有挺高的。当然现在的北极航海科技水平要远远超过百年前了。</p> <p class="ql-block">极光现象只会发生在北极的极夜时节,我们现在是北极的极昼时节,所以无缘观赏极光奇观了。</p> <p class="ql-block">网上搜索了一段“北极游热”的分析文章,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旅行者热衷前往北极旅游,背后既有自然奇观的吸引力,也有心理和文化层面的驱动。以下是主要原因分析:</p><p class="ql-block">1. 极致的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 极光(北极光):北极是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之一,尤其是冬季。这种梦幻的光影现象(科学上源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成为许多人毕生必看的清单项目。</p><p class="ql-block"> 冰川与地貌:巨大的冰川、浮冰群和独特的极地地貌(如斯瓦尔巴群岛、格陵兰的冰盖)呈现地球上其他地区罕见的景观,满足探险和摄影爱好者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极端昼夜现象:夏季的极昼(午夜太阳)和冬季的极夜带来超现实的时间体验,吸引游客感受自然规律的颠覆。</p><p class="ql-block"> 2. 野生动物与生态独特性</p><p class="ql-block"> 标志性物种:北极熊、北极狐、鲸鱼、海象等动物是极地生态系统的象征,近距离观察它们(如斯瓦尔巴的北极熊巡游)成为独特卖点。</p><p class="ql-block"> 生态旅游热潮:随着环保意识增强,许多人希望通过可持续旅行支持极地保护,同时亲身体验脆弱的生态系统。</p><p class="ql-block">3. 探险与成就感的心理满足</p><p class="ql-block"> 挑战极限:抵达地球最北端(如北极点)或参与狗拉雪橇、冰上徒步等活动,能满足冒险者的征服欲,赋予强烈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小众旅行标签:北极旅游仍属相对小众,具有稀缺性,成为社交媒体的“炫耀资本”或个人故事的重要篇章。</p><p class="ql-block">4. 气候变化驱动的“末日旅游”</p><p class="ql-block"> 紧迫感: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盖加速融化,部分游客希望“在消失前亲眼见证”,这种现象被称为“Last Chance Tourism”(末日旅游)。</p><p class="ql-block"> 教育意义:一些旅行者通过实地考察更直观理解气候变化,甚至参与科研志愿项目。</p><p class="ql-block">5. 文化与社会因素</p><p class="ql-block"> 极地原住民文化:因纽特人等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萨米人的驯鹿文化等,为游客提供人文体验的维度。</p><p class="ql-block"> 邮轮与商业化推动:北极邮轮航线的完善(如挪威至斯瓦尔巴的航线)降低了旅行门槛,而旅游公司的营销(如“北极婚礼”“极地潜水”)进一步刺激需求。</p><p class="ql-block"> 6. 精神层面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脱离日常:极地的寂静与荒凉提供了一种“脱离现代社会”的抽离感,符合当代人对数字 detox 和心灵疗愈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哲学象征:北极常被视为“世界的尽头”或“纯净之地”,吸引寻求精神共鸣的人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争议与反思</p><p class="ql-block"> 环境代价:旅游活动可能加剧生态压力(如船舶污染、动物干扰),引发关于可持续性的争议。</p><p class="ql-block"> 高成本门槛:北极旅行的费用高昂(通常数万至数十万元),使其仍是少数人的选择,但也因此维持了其“精英体验”的光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北极旅游的吸引力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既是自然奇迹的展示窗口,也是人类对未知的永恒好奇心的体现。随着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这一趋势可能持续演化,但核心驱动力始终是对地球最后边疆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人生旅途,且行且珍惜!期待极地探险观光之旅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