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这几天全网知识界都在悼念一个人,傅国涌。</b></p><p class="ql-block">傅国涌是谁?为什么整个知识界都在痛惜傅国涌?</p><p class="ql-block">傅国涌先生,浙江温州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最近十几年主要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企业史、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等等。</p><p class="ql-block"><b>傅国涌先生,7月7日因突发心梗辞世,享年五十九岁。</b></p> <p class="ql-block">作为独立学者,傅国勇先生1999年就开始写作出书,以历史随笔为主,谈历史、论思想,在书屋随笔读书、南方周末等多家报刊中发表作品。</p><p class="ql-block"><b>他走前最后一条朋友圈定格在7月6号。他转发了列车砸窗事件的一则报道,就评价了两个字:</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开窗</b><b>。</b></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傅国涌这位历史星空的守望者与“盗火者”——</p> <p class="ql-block">在喧嚣的时代浪潮中,历史学者傅国涌(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如一颗沉静的恒星,<b>始终以深邃的目光,凝视着中国近现代历史风云变幻的深处</b>。他并非仅仅埋首于故纸堆,而是执着地探寻那些被宏大叙事有意无意遮蔽的“精神矿脉”与“生命温度”。</p> <p class="ql-block">傅国涌的笔,是一把锋利而精准的“思想手术刀”。<b>他深耕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与民间思想史</b>,《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等一系列著作,<b>开创性地从日记、书信、私人记忆等“历史的掌纹”中,打捞被遮蔽的细节与声音</b>。他让叶圣陶的忧思、宋云彬的耿介、竺可桢的坚守……这些鲜活的个体命运浮出水面,<b>将“人”重新置于历史舞台中央,揭示了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抉择、承担与精神的韧性</b>。这种“微观史学”的实践,不仅是对史料的尊重,更是对历史复杂性与人性深度的真诚敬畏。</p> <p class="ql-block">傅国涌的学术实践,更是一种深沉的精神担当。<b>他自称“盗火者”,致力于挖掘历史中被遗忘的“火种”</b>——那些闪耀着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与人格光辉的片段。他关注被历史烟尘掩埋的宁波商人、乡村教师、普通知识分子的命运,让沉默者发声,让边缘者被看见。他坚信历史不是冰冷的结论,而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b>他常言:“历史的意义,在于它照亮我们此刻的行走。” </b>这种对历史“照亮”功能的信念,赋予其文字超越学术的“现实温度”与“人文关怀”。他启迪读者在回望中寻找精神的坐标与面对当下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傅国涌亦是一位播种者。他常深入校园、公共空间,与青年学子倾心交谈,讲述那些“有温度的历史”。<b>他勉励青年“做有温度的人,写有温度的字”,将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转化为对现实的关切与未来的担当</b>。他深信,唯有理解历史中人的尊严与困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身以及这个时代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在傅国涌构筑的历史星空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过往的痕迹,更是对人性光辉的礼赞、对独立精神的守护以及对一个更富有人文厚度未来的深切期许。<b>他以笔为灯,照亮的既是幽深的历史长河,亦是通往精神家园的路径</b>——历史并非已逝的灰烬,而是烛照我们前行、永不熄灭的温暖火焰。</p> <p class="ql-block">傅国涌在这张照片上写道:八十年代青春的背影永远留在了黄昏的石子滩上,1988年我二十一岁,即将告别家乡雁荡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喜欢傅国涌先生作品的读书人可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扫码入群,免费拿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电子书,7月18日前有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