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从伊宁出发,去昭苏夏塔古道徒步。</h1><h1> 这天阴天,出发后偶尔下雨,徒步古道并不是好天气。</h1><h1> 昭苏旅游是近年来刚出圈的。</h1><h1> 导游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了昭苏,应该是她介绍的最多的一天了。</h1> <h1> 昭苏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为中亚内陆腹地的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东与特克斯县接壤,南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温宿县隔山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昭苏县属于大陆性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冬长夏短,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春秋湿润、寒冷、多雾,盛夏多雷、多雨、多冰雹。年均降雨量达511.8毫米,为全疆之冠。气候成就了昭苏,让这肥沃的土地长满了庄稼,还成了避暑天堂。<div> </div></h1> <h1> 昭苏文化厚重、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水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主要河流24条,农牧资源品质优良。县域有优质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可耕地106万亩,世界级优质天然草场736万亩,是中国伊犁马和新疆褐牛、细毛羊发祥地,享有“中国天马之乡”“中国褐牛之乡”、“中国油菜之乡”和“中国彩虹之都”、“紫苏之乡”等诸多美誉。</h1> <h1><p></p><p></p><p> 昭苏县有着璀璨的历史:</p><p></p><p>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将细君公主嫁给乌孙国王。象征着大汉威仪的和亲队伍,取道夏塔古道,将历史上第一个远嫁西域的中原公主送到了乌孙。这场政治婚姻为大汉和乌孙接下来60年的友好奠定了基础,但刘细君本人却因语言不通、思乡心切,于五年后去世。</p><p> 细君公主逝世后,为巩固得来不易的汉乌友好,汉武帝于公元前101年,又将解忧公主嫁于乌孙。这位伟大的女性通过自己的睿智英明,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年逾七十之时,解忧公主上书汉朝,请求归葬故国。汉天子感悯她的境遇,于是在公元前51年,将其迎回长安。</p> 这些为了国家安宁而远嫁的公主真伟大!<p> </p><p> </p></h1> <h1> 与新疆其他地方大多荒原戈壁不一样,一路上,看到的是绿油油的小麦、还没开花的油菜和优质牧草,这里草肥羊壮、牛马很多。</h1><h1> 星星点点的白色,那是牧民的毡房。门前都有小车停着,这里的牧民很是富裕的。</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隔着挂有水珠的车窗拍的照片不太清晰,但还是能显示一望无际的庄稼或者草原</span>景色。</h1> <h1> 夏塔草原辽阔坦荡,宛如烟波浩森的大海一望无际。这里草场丰美,颇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那怪“天马”出自这里。</h1><h1> 厚厚的云层,层次感很强,满漂亮的。</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昭苏自古就以盛产天马著称,马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天马之乡”、中国礼仪仪仗马培育基地,现有10余万匹优质马,是全国“天山论马”永久会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了昭苏湿地公园,里面可以看跑马表演,再现《 西游记》里“天马浴河”的场景。可惜我们没有去昭苏最有名气、可看性最好的这个景点。</span></h1> <h1> 在网上下载了几幅图片过过瘾吧。</h1> <h1> 这里雨水多、雷电多,因而彩虹也多,春夏雨季几乎每天都有,且有完整的记录。</h1> <h1> 昭苏是新疆最大春油菜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疆70%以上,有“中国油菜之乡”之美誉,我们只看到绿油油的油菜。到七月中下旬,油菜花盛夏时节,田野里犹如浩瀚无边的金色海洋,是旅游观光、摄影休闲的绝佳选择。沿途我们看到很多观赏油菜花的平台,可见那时游客应该很多。 </h1> <h1> 昭苏是名副其实的大花园。</h1><h1> 4月中下旬,这里有上百亩野生郁金香和上百亩种植的郁金香相继盛开;5月桃花开,6月薰衣草,7月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满田野,紫苏花也开始开放。</h1> <h1> 这里的紫苏种植也很多,紫苏开花的季节与油菜花开的季节相同,且这里的紫苏与我们本地的紫苏品种不同,这里的紫苏颜色呈紫红色,真美!</h1> <h1> 8月份紫苏和芍药争奇斗艳。9月的菊花也很美。</h1><h1> 没入云端、时隐时现的雪山,蜿蜒曲折、咆哮奔腾的伊犁河,一望无垠、碧绿如毯的草甸,百花争艳、繁花如锦的花海……</h1> <h1> 午后一点多,终于来到了夏塔景区。</h1><h1> 夏塔峡谷位于昭苏县西南部70公里处,在这里峡谷中有一条古代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要道,“夏塔古道”,如今这条古道成了探险家的乐园。由于峡谷内地形复杂,高山,激流,冰川使穿越这条峡谷非常危险,极具挑战性。</h1><h1> 夏塔曾经是乌孙国的夏都,木扎特河和东都果尔河交汇后,叫夏塔河。夏塔在蒙古语中称之为“沙图阿满”,为阶梯之意。当年丝绸之路天山道连通南北疆最重要的孔道—夏塔古道之所在。峡谷沿途多见石筑阶梯,显系古道之遗存。自古就有“天梯”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2010年获批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如今夏塔古道被户外爱好者誉为国内徒步探险穿越十大热点之首。</h1><h1> 夏塔古道翻越天山,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古时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h1> <h1></h1><h1> 做攻略时看到整个夏塔景区徒步一般分为3段:</h1><h1> 第一段是入口乘坐景区小巴到温泉酒店,28公里,沿路会有3.4个左右的停靠小点,每个点有10分钟的拍照停留时间。第一段终点是温泉酒店,再步行10分钟左右到第二段的起点。</h1><h1> 第二段是景区电瓶车,整段电瓶车+下车拍照(途中也有2个左右的停靠小点)总时长20~30分钟的样子(要单独收费往返50元)。</h1><h1> 第三段开始就要徒步,徒步至鲜花台大概往返2小时左右,也可以骑马。鲜花台可以近距离观看雪山。</h1><h1> 至于第四段路程,基本上没人去了。</h1><h1> 结果是那天游客太多,景区交通压力很大,所有的停靠站都取消了。</h1> <h1><p> “夏塔”源自蒙古语“沙图”(意为“阶梯”或“梯道”),夏塔古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天山段最为险峻、最高危的一条著名古隘道。</p><p> 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现这条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古隘道,这条小道崎岖且海拔高,在冰山上只能靠人工开凿冰梯通行,西行可抵达喀什,于是张骞把这条小道称为夏塔古道(从昭苏走夏塔古道到南疆的喀什为120公里,比从乌鲁木齐绕行少了2000公里)。</p><p> 唐玄奘西行翻越的“凌山”(即托木尔峰,是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443米,常年白雪皑皑)就是这里。玄奘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详细记录了穿越“凌山”的惨烈:冰雪封路、冰峰崩塌,随行人员“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足见其高危性。木扎尔特达坂作为夏塔古道的核心隘口,因此被确认为玄奘西行的关键路径,古道亦得名“唐僧古道”。</p> 随着路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曾经熙熙攘攘的夏塔古道也伴随着历史不断远去的喧嚣,逐渐隐秘在天山的崇山峻岭中。</h1> <h1><br></h1><div><h1> 清乾隆时期,在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于1762年设立了伊犁将军府,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官兵换防、商旅往来往往都要经由夏塔古道,于是这条交通要道在沉寂千年后再次繁盛一时。</span><br></h1><h1> 如今,古道沿途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冰川、河流风光,却又满足了徒步爱好者对户外的一切幻想,让无数驴友趋之若鹜。</h1><h1> 我们也跟风成为这徒步大军的一员。</h1></div> <h1> 夏塔古道今年游客很多。作为普通游客,我们只想一览古道风光,所以选择夏塔国家森林公园。因为从景区门口到冰川脚下40余公里的区域都是对游客开放的。</h1><h1> </h1> <h1> 我们乘坐景区的中巴车到一个叫“温泉酒店”的地方下车,路不好,有些地方坑坑洼洼的,交汇也很不方便,需要一个多小时,途中看到了流沙河,道路两边的山上密密麻麻的云杉,又大又密,很是漂亮。</h1> <h1> 路上的景色很美,可惜道路又窄又弯,我也没坐在窗口,没拍照。这两张流沙河的照片还是领队拍摄分享在群里的。</h1> <h1> 到了温泉酒店已经两点半了,导游说可以步行也可以自费乘坐电瓶车(说坐车路上看不到景色),两个小时后在酒店门口集合乘车回去。</h1><h1> 我们来到了电瓶车乘坐点又跟着大伙回去徒步了。</h1> <h1> 天很冷,大家都把带在背包里的衣服都穿上了。 我们沿着木板铺就的道前行,一路走一路拍。</h1> <h1> 给同团的游友拍了背影,她很满意。</h1><h1> 踏入夏塔古道,阴天为这片天地蒙上一层薄纱,远处山峦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却增添了几分神秘。</h1><h1> </h1> <h1> 平整的草地上开满了野花,因为是河边草滩,石头很多,泥土不厚,虽然草只有几寸长,野花也小的可怜,但云杉却长得很好。</h1> <h1> 阴云把夏塔古道压得低低的,远处的雪山和林线都浸在一片朦胧里,像被谁用宣纸轻轻晕开了墨色。我们因时间有限,踩着湿漉漉的木栈道往前赶,有时又在草地上行走拍照,鞋底碾过带着露水的蒲公英,白色绒毛便簌簌落在脚踝上。</h1> <h1> 不经意间侧目,那片灿烂的紫色闯入了视线。大片大片的紫色野花肆意铺展在草地上,明艳的紫色在阴云笼罩下也毫不逊色 。每一朵花都昂着头,迎着山间湿润的风,轻轻颤动,像是在低吟浅唱着属于夏塔古道的歌谣。它们没有规则却又自成一片绚丽的风景,在绿草的衬托下,愈发显得活泼而张扬。</h1> <h1> 老天照应,虽然是阴天,但天色还不是很暗,肉眼看到的景色还是很美的。</h1><h1> 我们只乞求老天别下雨,因为风很大,雨伞撑不住的,雨衣或许也是很难挡雨的。我带了雨伞和雨衣,但有几个人一样雨具也没带。</h1> <h1> 山脊上绿草如茵,流水千万年的冲击已经将山脊冲击出一道道痕迹。山顶上基本上是岩石,或许是风太大,薄薄的土层都被风吹走了。</h1> <h1> </h1> <h1> 木栈道上,偶遇祖孙两个牵了两头小羊,不知道是放牧还是给游人拍照做生意?没见招揽生意呀。</h1><h1> 孩子喝着饮料,好奇地张望,小羊温顺相伴,远山森林作幕,夏塔的阴天,因这人间烟火,添了份温暖生动,旅途的匆匆,也在此刻慢成温柔的画 。</h1> <h1> 时间仓促,我们脚步匆匆,可沿途风景仍强势闯入视线。脚下草地如绿毯绵延,野花星星点点,藏在草丛里悄悄绽放。山上雪松笔直林立,像是大自然守护这片土地的卫士,苍劲又沉默。</h1><h1> 这里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尽管小朵,但它们密密匝匝,没有规则却又自成一片绚丽的风景。</h1> <h1> 石头上的黄色是什么?原来是苔藓呢,在川西的贡嘎山曾经见到过。</h1> <h1> 云杉长得真好,乘着天气暖和,赶快生长吧。</h1> <h1> 我们几个玩疯了</h1> <h1> 行至开阔处,河流蜿蜒穿过绿野,与远山、森林交织成画。阴天的灰调,没掩住景色的生机,反倒让一切都像浸在旧时光里,朦胧又温柔。</h1><h1> </h1> <h1> 这里河流的水是乳白色的,应该是含有很多矿物质吧。</h1> <h1> 看到一座桥了,走了4.5公里了,到徒步的终点站将军桥了吧?怎么没见人呢?</h1> <h1> 原来是这里是转运桥呢,走过吊桥,时来运转。</h1> <h1> 这里的河流水流较大,水流浑浊,至于是什么矿物质,网上也没查到。到将军桥时我还问过工作人员,也说不知道。</h1> <h1></h1><h1> 以为从这里可以乘车往前或者回去的,但看到电瓶车都是坐的满满,没有车子会停下来。</h1> 看到路牌,到电瓶车转运点的将军桥还有3.5公里。我们已经步行了4.5公里了,有点累了,何况时间剩下也不多了,怎么办呀?还是陈主任鼓励我们继续前行。 <h1><p> </p></h1> <h1> 我们继续前行,这一段路是缓缓的上坡路。有一段炉石泥路,路边的草更长了,开了各色野花,很是漂亮。可惜时间不充裕了,我们来不及细细欣赏,一边走一遍匆匆摁下几张照片,用急行军的速度往前赶去。</h1> <h1> 继续前行,一片如绿宝石般的草地跃入眼帘。几匹马儿悠然自得地低头啃食着鲜嫩的青草,或黑或棕的毛色在绿色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它们像是这片草地的主人,在天地间享受着独属于自己的时光。背后是茂密的雪松森林,层层叠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屏障。</h1> <h1> 山峦如黛,三匹马低头啃草,将身影拓在绿野上。我明白,马儿,才是这片大自然的主人。</h1><h1> 夏塔古道的阴天终章,没有阳光灿烂,却把自然的静美,深烙心间,这匆匆一程,成了心底常念的、关于天地与自由的诗 。</h1> <h1> 卖酸奶的小姑娘。</h1> <h1> 走了一公里了。</h1> <h1> 乌云开了一个口,露出了一小片蓝天和白云。</h1> <h1> 一抹阳光照在了远处的山脊上,青草的颜色就亮了。</h1><h1> 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挣扎着透出,洒在山腰,像是给山坡披上了一层亮亮的黄绿色薄纱。</h1> <h1> 雪松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像是忠诚的卫士,守卫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它们层层叠叠,在阴云的背景下,勾勒出苍劲有力的线条。</h1> <h1> 雪山下,一条木栈道向着远方延伸,栈道两边的草地上开满了星星般的花朵,山脚下是密密麻麻的雪淞,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h1> <h1> </h1> <h1> 阴天,照片不美。原本应该是这样的景色(上下图为网络下载)。</h1><h1> 不过实际景色还算不错的。</h1> <h1> 走到了最美的路段。</h1> <h1> 看到路边一块木板,赶紧坐下歇下。气喘吁吁的,侯老师还不忘拍照呢,你拍景,我拍你吧。</h1> <h1> 这马,是伊犁马吗?我是傻傻认不出。</h1> <h1> 暮色渐近,天空漫开紫灰云霭,雪山在远方若隐若现,草甸白花与黄花肆意铺展。</h1> <h1> 终于看到将军桥了。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上急行军速度走完了7.5公里夏塔古道,为自己喝彩!</h1> <h1> 行至“将军桥”,古朴的木牌坊静静伫立。云雾缭绕的山峦作背景,桥畔小舍挂着旅拍招贴,烟火气与自然景相融。</h1><h1> 这里是电瓶车的终点。</h1><h1> 其实我们应该从温泉酒店乘坐电瓶车到这里下车,然后选择是往上走看冰川或者是往回走看高山草原的。如果住在昭苏县城或者离景区近点的地方,两个点都可以走的。因为往前去看冰川,可以骑马的,走路也不至于太累的。从这往下走,那就比向上走容易多了。</h1><h1> </h1> <h1> </h1><h1> 没时间往上走了,我们在周边转了一圈,乘电瓶车往回走。</h1><h1> 风呼呼地吹着,真的有点冷呀。</h1><h1> 幸好早上在酒店的电梯里碰到一位刚走了夏塔古道的游客,他让我们把最厚的衣服都穿上。 我马上发消息到群里让大家把带去的厚衣服都穿上,但好几个人还是不相信,穿的很薄,这时冻得发抖了。 </h1> <h1> 一片森林、一片肥沃的草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木扎尔特冰川横卧在云杉树旁。央视《航拍中国》里说的穿过草原就是冰川,说的就是这里。</h1><h1> 大美呀!可惜没有看到。</h1> <h1> 夏塔古道的阴天,虽少了阳光的明朗, 却多了一份静谧与深沉,即便脚步匆匆,也忍不住为之心折。</h1><h1> </h1> <h1> 用当天的朋友圈文案作为结尾吧:</h1><h1> 夏塔古道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著名古隘道之一,它翻越天山主脊上哈塔木孜达坂,沟通天山南北,是古代伊犁通南疆的捷径,也是平定准葛尔的官道。</h1><h1> 乘坐一个小时的区间车,然后在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古道上沿着夏塔河边的古道徒步7.5公里,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急行军的速度走完了古道。</h1><h1> 峡谷两边陡峭的山峰上满是原始森林,亿万年雪水将山坡冲刷出道道痕迹,草原上草地如绿毯、各色的野花盛开,美不胜收。</h1><h1> 这段张骞走过、汉朝两位公主走过、唐僧走过,开疆拓土的官兵走过,还有千千万万的古人今人走过的古道,今天我们也走了,旅行的意义已经达到,满足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