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多年来,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这场变革从点滴小事抓起,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通过突破一个个具体问题,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日益深入党心民心,深刻改变着我们党和国家的面貌,也彰显了作风建设的巨大威力和深远意义。<br>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步步深入靶向施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成为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解决“四风”问题,党中央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紧抓不放、纵深推进。这一过程体现了党中央对作风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坚定决心,也为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br>敢于动真碰硬,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我们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月饼这一本应是日常消费品的平价美食,曾一度异化成送礼拉关系的工具,但随着禁令的发出和持续的监督检查,过度包装的月饼礼盒已基本退出常规市场。这不仅是对具体问题的整治,更是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和净化,让传统节日回归本质,倡导了健康、廉洁的社会风尚。<br>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见效。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具体深入,只有将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效。公务接待改革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过去的公函吃桌餐到如今的扫码吃食堂,餐费直接在出差人员个人饭卡中扣除,不接待、不陪同,来了就办事,办完事就走,规矩又清爽,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办实事。这种具体深入的改革举措,不仅规范了公务行为,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br>小切口撬动大变局。看似小事的抓起,不仅没有流于形式,反而以小见大,推动了整个作风的转变。整治基层“滥挂牌”问题,将村(社区)办公场所外部各类牌子规范为4至6块;以省部级党政机关名义举办的节庆、展会、论坛活动数量大幅压减。这些举措看似细微,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轻了基层负担,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解决问题。<br>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层层衔接,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纳入其中,使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越扎越牢。这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了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br>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我们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从小处着眼,向深处发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