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骄阳似火,炽热的光芒映照着韶关南雄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迎来104周年华诞之际,我怀着无比崇敬与虔诚之心,随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党支部一同走进水口战役纪念公园。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共鸣,奏响一曲激昂的岁月交响;精神与信仰深度对话,淬炼着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党性初心。这座矗立在时光长河中的红色地标,宛如一部鲜活立体的党史教科书,更似一面明镜,映照出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与崇高追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硝烟虽远,精神长存:于历史纵深中探寻信仰伟力</b></h3> 踏入水口战役陈列馆,斑驳的军号、磨旧的步枪、泛黄的家书,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物件,宛如时光的使者,将我们的思绪瞬间拉回到1932年那个血雨腥风的夏天。彼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铁蹄如狂风般直逼中央苏区,危急关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果断指挥两万红军将士发起水口战役。七位共和国元帅同台运筹帷幄,三百余位开国将帅并肩冲锋陷阵,如此将星云集的壮丽场景,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极为罕见,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非凡气魄与果敢担当。 在“鏖战:红军将士浴血杀敌”展区,一组数据如重锤般震撼人心:此役红军伤亡达两千余人,平均每消灭一个敌人都要付出惨重代价。然而,正是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勇气与无畏气概,让骄横不可一世的粤军遭受到重创,彻底粉碎了其北犯中央苏区的狼子野心。展柜中那面弹孔密布的军旗,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当年“血染战旗红”的悲壮与豪迈。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绝非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用无数先烈鲜血浇灌而成的真理之花,是在生死考验的熊熊烈火中淬炼出的精神钢火,坚不可摧,熠熠生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军民一心,鱼水情深:从人民战争中领悟制胜真谛</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支援:南雄人民的无私奉献”单元,我久久驻足,凝视着展板上那些质朴而又震撼人心的文字记载。战役期间,南雄苏区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动员了3000余名群众踊跃参战,筹集粮食数万斤,为红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更令人动容的是,当红军撤离时,百姓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伤员,许多家庭毅然成为“红军屋”,为受伤的战士们提供温暖的庇护所。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让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坚定支持。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我深知更要永葆“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将这份深厚的鱼水情谊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span></div></h3>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南雄人民的无私奉献,在水口战役中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陈列馆里,一双破旧却充满力量的草鞋、一盏昏黄却照亮前行道路的油灯、一封密信上工整而坚定的字迹,无声诉说着军民同心的动人故事。当地群众自发组成运输队、担架队、情报队,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最真挚的情感,全力支持红军作战。这种“铜墙铁壁”般的群众基础,正是人民战争的深厚伟力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的力量源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赓续血脉,砥砺奋进:在新时代征程中践行初心使命</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传承:红色基因代代传”展区,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而又充满敬意。水口战役中,近两千名红军战士把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许多先烈甚至未留下姓名,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却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传承,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发扬,是对精神最好的致敬。在革命后代战地追记的坚定脚步中,在亲历战役将帅激昂振奋的口述历史中,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庄重纪念活动中,红色基因如潺潺溪流,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共产党员跟我上”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永放光芒。</span></div></h3> 作为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退休党员,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水口战役的胜利,是战略智慧的胜利,更是信仰忠诚的胜利。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虽然不再需要面对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但新的长征路上依然充满挑战与机遇。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温入党誓词环节,我再次举起右拳,声音依然铿锵有力,仿佛穿越时空,与无数先烈们许下的誓言遥相呼应。这誓言,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这誓言,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与使命,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作为统计战线的一名老兵,我深知“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即便退休,我也要继续发挥余热,用亲身经历讲好红色故事,让年轻一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色引擎,赋能未来:在传承创新中激发奋进力量</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水口战役纪念公园,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鲜活教材与创新典范。作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这里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基层治理创新有机结合,通过“红色课堂”“红色驿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作经常性的精神滋养。这种创新传承的方式,为新时代党性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与生动实践,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span></div></h3> 参观中,我看到一群少先队员正在认真聆听讲解,他们清澈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崇敬。那一刻,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必将代代相传,永不熄灭。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这场参观,既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党性教育课,激励着我永葆政治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庄严承诺,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