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海洋</p><p class="ql-block">场景:大坊桥古镇</p><p class="ql-block">器材:SONYa7C2+SONY16/35f4</p><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5.07.08</p> <p class="ql-block">喜欢山地车骑行🚴🏻♀️的我,到了盛夏只能凌晨出发早早回家,随着年纪的增长,骑行距离慢慢减少,每天保持35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今天路过一个古镇:大坊桥古镇。</p> <p class="ql-block">坊桥古村地处鸿山东南隅,古村枕河而建,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有80米。沿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从清末到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小街上商铺林立,沿河码头众多,被称为泰伯渎最南端的一颗灿烂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大坊桥古镇是我儿时的记忆,记得学龄前的我于奶奶带着,从大坊桥古镇码头花上两毛钱船票乘坐轮渡去往苏州姑姑家。如今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时光中的古老码头。</p> <p class="ql-block">伯渎河水依旧清澈!</p> <p class="ql-block">古镇河对岸的粮仓旧址依旧耸立不倒,还继续所说着历史过往。</p> <p class="ql-block">大坊桥古村历史悠久。元朝王仁辅编纂的《无锡县志》记作方桥,是当时无锡县585个村(保)之一,称泰伯乡三十三都第二保。古村水上交通便利,南通琳桥,可达黄埭、苏州;西南通蠡河(望虞河),可达望亭、太湖;西通马铁桥港,可达后宅、大墙门;西北通泰伯渎,可达梅村、无锡;北通鹅湖,可达荡口、甘露。锡东、锡北地区开往苏州的舟船都要经过大坊桥。南来北往的船只有的在这里停船用餐,有的在这里停船过夜。凭借这黄金水道,商贾聚集,形成街市,商铺越开越多,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无锡东乡小有名气的水乡小镇。到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坊桥成为锡东地区同东亭、梅村、荡口、甘露一样的建制镇。镇建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设坊桥乡为止。在这60多年时间里,坊桥一直是镇公所、乡政府的驻地,因而成为镇、乡的政治经济的中心和物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2008年底,大坊桥古村被列入无锡市十大古村落保护名录,坊桥老街的民居建筑群也被列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金家里的历史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沉淀。</p> <p class="ql-block">古村小街狭长。狭到什么概念?坊间有生动形象的说法,说在坊桥街上跌个跟斗,脚搁在街东店铺的下街沿上,手已经碰着街西店铺的上街沿。小街狭归狭,但商铺众多。上世纪40年代,有各类商铺近百家,有的商铺前面还搭有遮风避雨的凉棚。有名的商铺有王源兴米行、鱼行、酒坊、南北货店;吴永盛粮行、永盛新店;钱源盛酒作坊,永义兴南北货店、大生堂中药店、长乐茶馆及书场、刘记正丰米厂、米行;陆记榨油坊、周记肉店、高记面店、福裕茧行等。商铺内生产、生活必需品应有应有,街市兴旺,买卖兴隆。每天清晨,小街两旁摆满了地摊,码头上停满了船只,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街市熙熙攘攘,人头挤挤,热闹非凡。不少商户先后在小街西侧建起了大宅厅堂,颇具规模的有钱氏德裕堂,陈氏荣德堂、宠裕堂,汪氏桂花厅、邹氏大宅院等。</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水码头给古村增添了不少人气。上世纪30年代起,梅村到苏州的长风号客轮、厚桥到苏州的万里号客轮、江阴周庄到苏州的冯汉号客轮都在大坊桥设停靠码头。客轮到港前,坊桥街市又热闹起来了,乘船外出的、到码头接客的民众结伴而行,买些日用品,捎上点土特产,有的吃上一碗点心;客轮到港后,上岸的旅客顺便买点东西。这时是商家最开心的辰光。</p> <p class="ql-block">除了客轮外,水码头还经常停满各式船只。有航船、搞运输的大驳船、大小农船、各种做小生意的小划子。码头旁,蓬帆下垂,桅杆高耸;人声鼎沸,热闹异常。</p> <p class="ql-block">优越的水上交通造就了古村昔日的繁华,也给古村注入了生机。上世纪50年代,对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后,后宅供销合作社、后宅商业合作社、后宅粮管所等单位在坊桥统一布点,小街店铺少了,加上行政区划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坊桥街逐渐冷落,唯有每天清晨的菜市场仍在延续。</p> <p class="ql-block">昔日大坊桥古村依托优越的水上交通而兴盛繁华。今日,在保护开发的理念下,一个轻盈小巧、淡妆秀气的古村正在含情脉脉向你招手,泰伯渎最南端的灿烂明珠正在重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