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眉棕啄木鸟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啄木鸟,没有考证但在中国应该是最小的啄木鸟。在拍长尾阔嘴鸟时它悄然飘过,只是匆匆看了一眼,第二天找了个当地鸟导专门去找它,还好在一大片竹林中发现了它,的确它太小了,飞行速度又快,要阴暗的林中拍到它还真不容易,顺利加新。</p> <p class="ql-block">时过一个月再次来到了弄岗,正值白眉棕啄木鸟的育雏期,当地的村民会在它经常活动的地方插上很多竹杆,白眉棕啄木鸟只在死去的竹杆上打洞筑巢,这样就方便白眉棕木鸟育雏,更好的保护它。</p> 白眉棕啄木鸟 (英文名:White-browed Piculet,学名:Sasia ochracea),是䴕形目啄木鸟科棕啄木鸟属的鸟类。分布于东南亚的阔叶林及次生林中,特别是在竹林的中下层。该鸟种在西藏、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可见,属于罕见种类,其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白眉棕啄木鸟这种小型啄木鸟体长约10厘米,体重介于8.3至11.8克之间。雄鸟具有橙红至橙褐的额头和前额冠,额头中央有一块鲜亮的金黄色斑点;而雌鸟的额头完全是橙色,缺乏金黄色斑点。头顶至颈后橄榄绿,常带些微的橙色调;眼后有白色条纹;耳羽较暗,上体绿色,带有可变的橙色元素,臀部(有时包括肩部和背部)主要是橙色,上尾覆羽黑色;上体棕色,翼羽边缘绿色至黄绿色;上尾(10根羽毛)非常短,棕色,边缘绿色;整个下体颜色从深橙色到较浅的橙色不等,有时胸部和侧翼略带黄色;下翼主要为淡黄色;喙短,上喙弯曲,上喙黑色,下喙灰色;虹膜红色,眼周皮肤粉红至红色;腿橙色或橙黄色,仅有三趾。幼鸟上体更绿,下体灰或绿色,色彩较淡。 白眉棕啄木鸟栖息于低海拔和山脚森林,偏好密集的低矮植被区。以蚂蚁及其幼虫、小甲虫(Scolytidae)、蜘蛛等为食。单独或成对出现,有时形成4至5只的小群,加入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体。在较低的层次上觅食,迅速穿梭于近地面的密集植被中;攀爬竹子、灌木茎和藤蔓;偶尔也会在地上觅食,跳跃在落叶间。觅食技巧包括频繁的啄食,但未知是否挖掘木头中的幼虫。 白眉棕啄木鸟繁殖期在3月至7月之间,筑巢于竹子中。在中国,见于西藏、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懂鸟》和网络,图片为作者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转发分享、相互交流,但禁止将图片下载另做他用、截图转载,如欲转载,请一定注明出处,且禁止改变原创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