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天水

平常心

<p class="ql-block">到了张掖,入住飞天假日酒店,这里是张掖的中心地带,周边有大佛寺,木塔寺,钟鼓楼等景点,先周边的景点逛逛</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为大佛寺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重檐歇山顶,面宽十一间,进深九间, 高20.2米。殿内主尊释迦牟尼涅像身长34.5米,肩宽7.5米,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是一座集建筑、塑像、雕刻、 绘画和文物为一体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张掖的木塔始建于北周,隋开皇二年(公元五八二年)重建、 唐以后历代有修茸。据有关资料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置瓶造塔,每粒建塔一座,中国共建十六座,张掖木塔是其中之一,原建木塔清代末期被大风所毁,现存木塔为民国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重建。 </p><p class="ql-block">木塔为楼阁式建筑。塔身为砖砌,外檐系木构,”八面九级,高三十二点八米,坐于高一点五米,边长二十点三米的正方形台基上。塔身门窗各异。或四面辟门,或南北开窗。门边镌刻楹联,窗沿砖雕花纹。各层檐下雕刻有仿木结构斗拱和十二生肖,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塔内设有楼梯,登临塔顶不仅一览全城风光,还可东迎旭日初升,南望祁连晴雪,西眺弱水蜿蜓,北观居延古牧。</p><p class="ql-block">木塔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别具一格,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风清日丽,云过塔移,雀鸟围翔,铃声成韵,令人流连忘返。塔项原有古钟一口,据史料记载(扣之,钟声隐约在天际,四野皆闻),此乃甘州八景之一,[木塔疏钟],清代卜舟和尚曾有诗云:(巍然笔势醮寒空,九级玲珑造化工,结顶朝元映日月,盘根错节傲霜风,声飘烟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灵瑞毓钟张掖秀,宏仁标范永流东)。</p><p class="ql-block">可惜木塔寺在修缮,高耸壮观的木塔寺外面蒙着一层面纱,看不见它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张掖市中心的钟鼓楼,四四方方的立在张掖最中心的地方(这是当地人这么描述的)</p> <p class="ql-block">下午报六人小团游,师傅首接我们,去张掖的七彩丹霞,今天好像是什么世界环境日,张掖的景点都免票,我们70周岁本就是免票,碰到这免票日也😓,毕竟门票要100多,免票的诱惑力还是蛮大滴,所以今天的人比较多喽,我们也只能跟着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分布面积为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20米,景区东距张掖市区4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景观地貌主要由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红层”,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是中国独有的彩色丘陵地貌。经研究考证,彩色丘陵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元,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地质遗迹。景区内雄鹰展翅、神龙戏火、万象奔腾、众僧拜佛等景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尤其清晨、傍晚、雨后观之更为壮观,其经典之处主要有七彩屏、七彩飞霞、七彩练、七彩塔、大扇贝等,堪称丹霞景观中的精品、 极品。</p> <p class="ql-block">该地貌经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产生大量的断裂及褶皱等构造,最终形成的景观远观气势磅礴,俯瞰包罗万象,登台观景仿佛置身云海仙境,因此得名一七彩云海台,.移步换景呈现出:七彩飞霞、大扇贝、众僧拜佛、灵猴观海等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典型的单斜山地质层,形成至今约有6000万年,主要由薄层状泥岩、砂质岩及页岩组成, 红、黄,紫、绿、白、灰等色彩层次分明,气势恢宏,正如“女娲补天遗彩石,织娘浣纱添彩衣;谁持彩练当空舞,金乌晨昏来添趣”。</p> <p class="ql-block">2016年,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先生看到此景欣然作诗一首:“七彩罗裙百色冠,三千佳丽列仙班,莫叹张掖观无海,一片丹霞火巨澜”。对七彩丹霞色彩之冠,规模之大进行了高度颂扬</p> <p class="ql-block">距今1.37亿年前~0.96亿年前,这里是湖泊环境,形成了含不同矿物质的水平泥岩、砂质泥岩。受到距今约0.80亿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的挤压变形,这些岩层由水平变为朝东北方向倾斜,地质学上把这种朝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3600万年以来的抬升和剥蚀作用使其暴露地表,后受长期风化的影响,使得这些含不同矿物的岩层呈现多彩的颜色,随地势起伏如彩色丝绸。因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故被当地人称为丝绸天路。</p> <p class="ql-block">这里以抬升和剥蚀作用为主,这些岩层露出地表,岩层受长期的风化切割,使得岩层中相对较硬的砖红色泥质粉砂层残留在山脊上,宛如连绵起伏的长城,故称赤壁长城。</p> <p class="ql-block">受长期风化和切割的改造,彩色泥岩中相对较硬的褐色砂岩残留在浑圆的彩丘顶部,如一只头部上扬的乌龟,形成了独特的象形石。</p> <p class="ql-block">下面四张照片是我们到马蹄寺的小团队中的一个小伙子,去张掖深度游,好像是300多的门票,拍的照片。这才知道,买的门票是不能游所有景点😓</p> <p class="ql-block">张掖的景点比较近,车程都在一小时左右,昨天玩好上车已经7点多了,(太阳还未下山),8点多点就到张掖了,今天两个景点,马蹄寺和平山湖地质公园。还是六人团,大概我们住的酒店方便,今天的师傅又是第一站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马蹄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距张掖市60公里,景区面积13.815平方公里,有雄伟壮丽的祁连风光、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情,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是在一面绝壁之上,这里有99座石塔浮雕,大部分是开凿于元明时期,千佛洞是比较典型的汉朝佛凿寺庙,石窟以山崖的走势分为南中北3段,南中两段以佛窟为主,北段则是浮雕石塔林,因为千佛洞在石壁之上,所以走的路非常窄,这里有的路都是在山体里面攀岩,为了观赏要经受不小的挑战,有些地方只有比较简易的攀登设施,千佛洞的绝壁上,每一个殿之间都是相通的,下面看上去就是一个个小洞,如同鸟巢,我们也是好走的地方去看看,危险的地方就不去了,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和年轻人一样,得悠着点喽</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石窟群由马蹄北寺(又名普光寺)、南寺(又名胜果寺)、上、中、下观音洞、子沸洞、金塔寺七大部分组成,共有石窟七十余个、塔龛一百余个。马蹄寺因其窟内岩石间有神驥足印,故得此名。马蹄寺石窟群不仅是河西地区佛教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河西地区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进程的真实缩影,经1600多年营造, 逐渐形成今日之规模,据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与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等早期洞窟比较, 属同时代建筑,窟内造像和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北寺石窟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壮观,因石上有马蹄印迹,俗称马蹄寺,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剌赐普观寺。现存大小窟龛30多个有编号洞窟9个,窟内残存有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大型造像和壁画遗迹。其中"三十天“石窟,沿山自下而上,呈宝塔形凿筑在陡峭的红沙崖壁上,高40余米,共七层二十-窟龛,各层之间有曲折落道相连;藏佛殿构造复杂、规模宏大,有前堂、 拜殿和三面相连的甬道,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佛教石窟,在石窟开凿史上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天石窟,梵语忉利天的意译。佛经中记载, 在须弥山顶的中央为帝释天,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共三十三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形容最高的地方。古人凭大胆的想象力,在陡峭的红沙崖壁开凿了人间的“三十三天",是马蹄寺石窟群中的标志性建筑。该窟共七层21个洞窟,每层之间有隧道相通,山腹内隧道呈"之"字形,回环曲折。三十三天石窟构造别致,规模宏大,国内极为罕见,是我国石窟建筑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马蹄殿为中心柱石窟,因殿内地面岩石上有深深的马蹄印迹,形态逼真,相传是古时天马在止比饮水时所留的天马神迹,马蹄寺、马蹄山由此而得名。窟内中心柱正面开龛造像,龛内塑宗咯巴师徒三尊像,甬道内塑四大天王和十八罗汉像。马蹄印迹引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一睹为快,因而有”游马蹄寺必观马蹄印迹之说。</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格萨尔王子的住所,我们因不方便,故没往上走</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设计的路灯都很有特色哦</p> <p class="ql-block">平山湖大峡谷,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这里是河西走廊通往内蒙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往蒙古国策克口岸的便捷通道,从张掖市区出发仅需56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是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p><p class="ql-block">平山湖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奇特而壮丽,令人赞叹不已。地质形成可追溯到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距今已有一亿八百万至两亿四千万年,地质由红色岩系沉积形成,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在峡谷中,巍峨的祁连山余脉横亘天际,雄奇的黑河大峡谷深邃险峻,展现出大自然的无尽魅力。峡谷内的丹霞地貌更是独具特色,山体色彩斑斓,赤红、橙黄、紫褐、金自,层叠交错,流光溢彩。在这里,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山体雕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自然画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平山湖大峡谷中,九龙汇海观景台是最具震撼的观景平台。这里的地貌特征十分显著,犹如九条巨龙汇聚于海中、一泻千里、竞相入海,展现出-种超乎寻常的壮观与气魄。 </p> <p class="ql-block">站在情侣峰观景台,我们可以看到情侣峰,在犬牙交错的峡谷山丘中,恰似一对情侣相依偎在那里。当地人又称为牧归,仿佛一对年轻的蒙古族夫妇迎着夕阳刚放牧回到家中相拥而至的场景。这一幕让人感受到当地牧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p><p class="ql-block">在蒙古族传说中,有一对年轻的情侣相爱甚深,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蒙古包中,却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相会。他们的爱情故事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了蒙古族人民口耳相传的一段美丽传说。 </p> <p class="ql-block">在平山湖大峡谷景区,隐藏着一座奇特的山丘,它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神龟问寿石。这座山丘的形状怡似一只老龟,匍匐在大地之上,举头向天,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干年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往下走是峡谷底部,我们团的几个小年轻都下去体验了,我们不敢去,体力不够,就上面看看喽,嗨,年轻真好,上山,入峡谷都能无所顾忌的去体验,去尝试……</p> <p class="ql-block">城堡式丹霞地貌。白垩系紫红色厚层状砂砾岩,砂岩夹泥岩,受流水切割形成典型的四壁陡崖城堡式丹霞地貌,紫红色厚层状砂砾岩抗风化突出台状,像屋檐凸出,形似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峡谷底部上来的旋转楼梯,上来只此一条通道</p> <p class="ql-block">快容丹霞峡谷地貌。紫红色厚层状砂砾岩、砂岩夹泥岩,被流水沿着垂直节理下切、形成典型的"顶平、坡陡、谷缓”丹霞地貌,本初属于平底“丹霞巷谷”。</p> <p class="ql-block">今天到兰州,其他地方几年前来都去玩过了,但兰州前几年建的黄河楼想去看看,门口打车去。</p><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楼2016年9月 动工建设,2020年3月竣工。楼体总高93.39米。主楼采用明七暗六的建筑新格局,融山、河、楼为一体,登兰州黄河楼,览九曲黄河之盛景,品悠悠兰州之往事,观“大有兰州”之盛况,品华夏千年之悠远,享盛世之太平。</p><p class="ql-block">兰州古名金城,自古是西北边防要塞和军事重镇,襟山带河,自成天,津渡四境,关通八方。自唐代至清朝,黄河岸边先后有“金城北楼”“临河驿楼”“拂云楼”“望河楼”“荡喧楼”等瞭望观景的高楼,与滚滚黄河交相辉映。“河楼远眺”为兰州八景之一,是各个时代兰州黄河上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唐玄宗天宝十-年(752年),边塞诗人高适路过兰州,曾题诗《金城北楼》:“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天宝十三载(754年),边塞诗人岑参登上此楼,留下了《题金城临河驿楼》的诗句:“古戌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左宗棠、刘斗、张澍、谭嗣同、高一涵等历史文化名人,或诗或赋,也都留下了兰州黄河楼极其震撼的记忆。这些诗篇壮美雄奇,脍炙人口,传承千古,至今还为人们所传诵。 </p> <p class="ql-block">坐一早的火车到天水,住宿离车站不远,办好住宿,即打车去天水的麦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甘肃天水,是羲皇故里,古代重镇,秦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天水有座小山,孤峰独立,看着像麦垛,被称为麦积山,麦积山虽然没有五岳的高耸巍峨,却有着世间罕见的石窟雕塑,麦积山石窟,它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合称中国的四大石窟,被称为“绝壁上的佛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有多么的惊人,远看麦积山石窟如密密麻麻的小洞,犹如一个个蜂房,登上麦积山,会被悬崖峭壁上的泥塑所震撼,泥塑怎么挂在绝壁上呢?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麦积山是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石结构比较松散,很难像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那样精雕细琢,但是工匠们因地制宜,岩石表面不适宜雕刻,但是坚硬的质地却可以作为骨架支撑,于是工匠们以石为胎,將山体凿出了基本形状后再敷上泥,塑造出佛像,从而造就了独特的“石胎泥塑”,泥塑比石雕更容易刻画表情神态,所以这里的雕塑表情很生动,像微笑的小沙弥,那可爱的脸庞上,甜甜的微笑,天真烂漫,给人一种治愈的感觉,麦积山石窟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从开始修建到持续开凿和修缮,前后经历了十几个王朝,延续1600多年,记录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泥塑变化,例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到北魏后期的秀骨清象,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四大石窟,各有特色,麦积山石窟最大的特色就是泥塑,麦积山的泥塑作品,数量丰富,体系完整,堪称一部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买完票到验票口,就被拦住,要等上面人流量小了才让进,心里纳闷,这么大个地方,怎么就容不下这不多的游客……</p><p class="ql-block">在排队时,拍了些照片,抬头望去,看到两大菩萨,因遮挡物多,视觉有限,拍不了完整的图片,后来上去了也找不到这菩萨了,大概区域不同吧</p> <p class="ql-block">太震撼啦,14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竟然有1万多尊佛像,他们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0.1米,200多个洞窟在绝壁上开凿,层层栈道凌空飞架,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看。大家都是排队往前挪,人多、路小且险,胆小的景都不敢好好的观赏……</p> <p class="ql-block">009 窟:北周(公元557~581年), 宋、明、清重修。大型崖阁式建筑,前有栈阁,后壁并列开七个龛,龛内分别塑一佛二弟子或二菩萨。.现存造像19身,经历宋、 明、清重修或重塑。壁画约60平方米,为明、 清重绘。第四龛顶部绘共命鸟,为人头鸟身的双头童子形象,造型生动别致。</p> <p class="ql-block">005窟:隋代(公元581~618年)始凿,初唐完成。俗称“牛儿堂”,三间四柱式崖阁。 </p><p class="ql-block">现存泥塑造像15身,中间龛内的隋代造像清俊慈祥,左右泉内的初唐造像丰润俊美。龛外的踏牛天王,孔武雄健,气势不凡。壁画约70平方米。左龛外正壁右上方的《西方净土变》及前廊顶部平棋内的《夜半逾城》构图严谨,施色艳丽,为唐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037窟:隋代(公元581~ 618年)。平面马蹄形穹窿顶。现存一佛一菩萨,造像圆润端庄,敦厚朴实,手臂丰腴似有弹性,极富肌肉质感。</p> <p class="ql-block">这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下面看不咋滴,但走在上面真的心慌慌……和悬空寺差不多,都是悬崖峭壁上的景色,有的地方真的不敢看下去,想拍照片都提心吊胆的😓</p> <p class="ql-block">看,还有这么多人排队😓,今天不是节假日,都要这么费劲,节假日咋整啊?……嗨,这也不该是游人操心的事</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票价80元,但要看完所有的石窟,还需要另花钱,据说要2000多,这下明白了,一切疑问都迎刃而解了,为什么验票口要拦住不放人,是因为开放地方不大,且大多数游客都集中在这一小块地方游览,其他十几个特窟大门紧锁,光买门票看不了,需要另外单独购票,每个石窟票价从100—180不等,此次出游,见识了这里的深度游操作,买的门票只能是观赏一般的景色,如需要看更多景色必须再买票,名曰:深度游……,怪不得这么大个麦积山,我们排队半小时,观赏也就半小时,我们只观赏了冰山一角,其余关门,需另购票,张掖也是如此,普通票排队时间长,观赏时间短,后面催着你快走,根本不能慢慢的观赏,只能走马观花😓这是景点的什么操作?第一次遇见……</p> <p class="ql-block">观赏完麦积山,再打车去仙人崖,十多元的车程,一会儿就到</p> <p class="ql-block">仙人崖景区位于公园中偏北部,该景区以自垩系的丹霞地貌及仙人崖石窟著称。群山环抱,赤壁丹崖,奇峰直立青云,相互辉映,佛教、道教、儒教、长期共存,共同发展,展示了宗教文化奇特的一面,是一个以丹霞地貌科普旅游为主,可观赏寺庵石窟、溯古修学、游湖度假的游览区。 </p> <p class="ql-block">仙人崖石窟,古建筑群是自北魏后历代建造和修缮而成的,现存建筑以明清遗构为主,主要由西崖、东崖、南崖三部分组成,建筑布局依山就势,多为依崖筑屋式。现保存有明清建筑27座,摩崖小龛近千,殿、窟、龛内留存释、道、儒教历代造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 造像优美,保存完好,释、道、儒三种艺术交融,具有很高的历史、 宗教、人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仙人湖属人工湖景观,位于宝盖峰山脚,湖面长500米,宽80—100米,水深10—13米,面积约75亩。</p><p class="ql-block">湖水一泫,水波粼粼,碧水蓝天,翠竹映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边庙宇参差排列,秀峰倒映湖中,丹霞碧水,相映成趣,美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干佛崖:这是在高约7.50米、宽约23.1米的天然崖面上雕凿的小佛龛群。现存15排整齐划一的小龛,约有一千多个,原来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个神态各异的小佛像, 历经沧桑大多数己经不存在了。它与麦积山133窟里小千佛形式完全一样。</p> <p class="ql-block">舍利崖为丹霞频层凹槽,崖下有舍利塔数座,故得名,槽长50米,深4—6米,高5米左右。</p><p class="ql-block">崖体为紫红色砂砾岩夹金砂质泥岩,属厚层状水平产出,倾向北西,倾角5~6°,有大型槽状。</p><p class="ql-block">水平层理与稀疏垂直节理,岩性具有垂向差异性,上部为钙铁质胶结的砂砾岩,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下部泥砂质胶结的砂质泥岩,较疏松,易受侵蚀,受长期差异风化剥蚀及雨水冲刷作用,较软的砂质泥岩被先期侵蚀,形成顺层凹槽。</p> <p class="ql-block">佛教祖师色迦牟尼涅槃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后世弟子建舍利塔,供养舍利,供民众礼拜,以表达对佛陀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旅游让我们见识美景,了解历史文化,期待下一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