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战友杨老兵

终南石语

<p class="ql-block">1978年初入伍后不久,我从基层连队调入团部电影组,成为部队的一名电影放映员。当时在团部电影组的放映员有五人,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杨老兵。</p><p class="ql-block">杨老兵的名子叫杨理清,1976年入伍,来自河南省南阳市。他的个头大约一米七五左右,方方的脸庞,白皙的皮肤,浓浓的眉毛,操着一口河南口音,说话不快不慢,和颜悦色,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一为杨老兵</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部队称呼比自己入伍早的战友为老兵,是出于对老兵的尊重。但我对杨老兵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比我入伍早,更重要的是他的谦和和自律的性格。我们在一起的两年,他为人处事虽比较谨慎但却充满热情,从没见过他和别人红过脸,甚至大声说话。我刚到电影组时有些生疏,杨老兵经常主动与我说说话,帮助我学习放映技术,使我较快地熟悉了环境和工作,我感觉他就像大哥哥一样。记得1979年9月我到北京出差,临行前他对我说,北京比湖南冷,秋天风沙大,要带上御寒的衣裳,当时我的心里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工作中的杨老兵就和他的为人一样严谨、认真。我到电影组时他做放映工作已经两年了,放映技术非常熟练,映前检查、日常保养一丝不苟。除了日常放映工作外,他还负责团部的广播,每天早中晚好几次播放不同的军号,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他比别人起的更早,给广播扩音器预热,准备需要播放的唱片,从没有耽误或误播过,也没有丝毫怨言。</p> <p class="ql-block">1980年他到远离团部机关二百多公里的一个营单独执行电影放映任务,这期间我们保持着通信,他在信里经常关心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字里行间充满了兄长般的关爱。这一年年底他服役期满准备退役,组织上临时派我去接替他的工作。他认真仔细地给我讲解十六毫米放映机的操作要领,交待了在这里单独执行放映任务应注意的事项,还带我一起实地察看了营连各放映点。他退伍回家乡后在南阳的卫生部门工作,还时不时给我写信,关心了解我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杨老兵是一个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无论春夏秋冬,特别是湖南的夏天很热,杨老兵每天傍晚就会端一盆温水放在院子里洗漱,特别是他坚持每天洗脸洗脖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白衬衣领子总是保持的干干净净。他定期清洗被子、衣物,主动做好自己宿舍的内务卫生,感觉总比别人做的更好一些。他讲卫生的习惯影响了我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我和杨老兵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他退伍两年后我也退伍回到家乡参加了工作,后来因种种原因中断了联系。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时间虽然抹去了很多东西,但我对杨老兵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总想着什么时候能与老战友再见一面。过去上班时没有机会,现在又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而且我们彼此都已经是奔七的人了,也只好把这个想法暂时放在心里,并发自内心地祝福杨老兵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顺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7月10日写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