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张良燕</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184454</p><p class="ql-block">注:《前出师表》选入部编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第23课。</p> <p class="ql-block">1 月 26 日,在那凛冽的寒风中,我携着孙女踏上了武侯祠的土地。这里,是我们游学成都的首站,怀揣着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崇敬与向往,我们走进了这座承载着千年风云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本图来自网络,致谢原创!</p> <p class="ql-block">汉昭烈庙的山门以其硬山式屋顶彰显着古朴与庄重,中柱将其隔成内外两间,给人一种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大门中开,朱红大匾上那“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在寒风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大门前的明代石狮,历经岁月的雕琢,依然威风凛凛,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中轴线外的照壁与两侧的榕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古朴而和谐的画面。门口的对联“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让我们尚未踏入庙内,便已感受到了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和刘备这位天下英雄的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走进文物区大门,唐碑、明碑依次映入眼帘。其中,唐三绝碑更是价值非凡,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老人,静静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抚摸着碑上的文字,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穿过文物区,我们来到了武侯祠二门。上方高悬的“明良千古”匾额,四个大字刚劲有力,出自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之手。这四个字,道尽了君臣之间的美好典范,让人不禁想起那段“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门前柱楹联“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后柱楹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均为近人刘咸荥所书。这些楹联,不仅对仗工整,更是对蜀汉历史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p> <p class="ql-block">踏入二门,刘备殿前东西廊内,蜀汉文臣武将的 28 尊塑像整齐排列,象征着 28 星宿。东廊以凤雏庞统为首,西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各 14 人。他们或神色庄重,或英姿飒爽,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为蜀汉的大业冲锋陷阵。这些塑像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走进昭烈庙,大殿正中的刘备坐像高大威严,高 3 米,全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是整个庙宇中最为高大的像。他那深邃的目光,仿佛在凝视着蜀汉的未来,让人不禁对他的雄才大略和壮志情怀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偏殿略小,祀关公张飞一家人。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在这小小的偏殿中得以体现,他们与刘备一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兄弟情义之歌。</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殿是极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 6 组建筑围合而成。过厅的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相遇相知。</p> <p class="ql-block">走进东厢房,“武侯祠·谒庙问史”的布展,让我们对武侯祠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厢房的“武侯祠·营造之法”,则展示了这座庙宇的建筑魅力。</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殿的檐上悬挂着“名垂宇宙”匾额,这四个字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走进殿内,诸葛亮的塑像在一神龛内,上方悬挂着“静远堂”匾额。看到这一切,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前出师表》中的文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本是一介布衣,却因刘备的三顾茅庐,从此踏上了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征程。他的一生,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这样写道。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他为了蜀汉的事业,殚精竭虑,不辞辛劳。无论是赤壁之战的神机妙算,还是南征孟获的攻心之策,亦或是北伐中原的壮志豪情,他都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这种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让人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在表中向刘禅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这不仅是对蜀汉政权兴衰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后世的警示。他希望刘禅能够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用贤能,以兴复汉室。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得失的精神,正是他作为一名伟大政治家的高尚品质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走出诸葛亮大殿,我们来到了三义庙 。这里,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刘关张三人在乱世中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情义,成为了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走进了惠陵。山门悬“汉昭烈陵”匾,后接神道,直通享堂。</p> <p class="ql-block">寝殿内高悬“千秋凛然”四字匾额,楹联“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阙坊正中嵌墓碑,上刻楷书“汉昭烈皇帝之陵”七字,为成都知府冀应熊题写。站在惠陵前,我仿佛看到了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们的身影,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这次武侯祠之行,让我和孙女收获颇丰。我们不仅领略了这座古老庙宇的建筑之美,更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的忠诚、智慧、担当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诸葛亮用他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报答了刘备的三顾之恩,他的功绩和精神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我希望孙女能够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在未来的人生中,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