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4.20.下午</p> <p class="ql-block">周日下午,我们到拙政园参观游玩。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瑰宝。其名源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也”,寓意十分清楚也具深远意义。</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占地78亩,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园内景色如画,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今天正值周末,拙政园内游人如织。我们踏入园中,仿佛进入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园内绿意盎然,水面占全园三分之一,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p> <p class="ql-block">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芙蓉榭”的粉色太湖石与“兰雪堂”假山屏障。巨大的岩石矗立于自然景观之中,形态各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围的绿色植被相得益彰,宛如大自然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园内这些太湖石部分为明代遗存,其采石过程复杂,需潜水捆绑运输到这里。太湖石的造形和布局系古代匠人以精湛技艺堆叠,营造出园林标志性景观,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曲尺形水池的小径,穿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先来到园西景区。这里面积约12.5亩,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有亭阁,展现出晚清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园中建筑多为清咸丰九年(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其建有的中式建筑白墙黑瓦,古朴典雅,特别能与绿树清水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随人流走进卅六鸳鸯馆时,只见馆外曲尺形水池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水波倒影;两侧绿植环绕,生机盎然的小花、竹、草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氛围。让我们有美不胜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特别引人入胜的卅六鸳鸯馆为西花园主体建筑,馆楼精美华丽,台馆分峙,回廊起伏,展现了园林建筑的精妙之处。</p> <p class="ql-block">进入馆内,见鸳鸯厅典雅古朴,其厅中间分为二侧,一侧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另一侧为“卅六鸳鸯馆”。厅内木制家具精美,花卉盆景点缀其间,书法作品与灯笼增添了传统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出了鸳鸯厅穿过装饰精美的弯弯曲曲画廊来到了景区中部,该中部景点为拙政园精华所在,这里池广树茂,景色自然。园内亭台楼榭都是临水而建,突出以水池为中心,尽显江南水乡特色,我们身置其间,宛如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留听阁,留听阁其名源于李商隐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中的寓意,并以秋日枯荷与雨声来营造出这里的清幽意境,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留听阁内装饰精美,木质雕花桌椅与细腻花纹屏风相映成趣,悬挂的灯笼亦增添了古典气息,使整个空间显得宁静优雅。</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漫步至拙政园东部,这里面积约2万平方米,以草地、林木为主,建筑分散,风格明快疏朗。兰雪堂、芙蓉榭等景点点缀其间,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东部这里原称“归田园居”,因明崇祯四年(1631年)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布景以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和古香古色的建筑,加上园内的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将周围的景色尽收其中,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p> <p class="ql-block">短短两小时内,我们在拙政园中虽走马观花游览了一遍,却也尽情享受到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着园林的独特韵味,留下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现拙政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无数游客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