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追逐夏风的足迹

陶香村

<p class="ql-block">去年夏天,我在雷尼尔山顶远眺喀斯喀特火山链,白雪皑皑的火山群仿佛在阳光下轻轻招手,呼唤着下一次相遇。那一刻我在心中悄悄立下心愿:来年夏天,要继续追寻它们的身影,再次走进风与火的世界。于是今年七月三日,我和先生从底特律出发,飞往旧金山,沿着西海岸北上,踏上了追逐夏风足迹的十日旅程。</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我们去海边看风拂浪花的样子,走进国家公园听松涛回响,去火山公园陡步探幽,延续去年夏天西岸行的旅程。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月九日那天,在马特诺玛瀑布偶遇一位热心人时,那一段令人温暖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那天一早,我们驾车来到马特诺玛瀑布。这是俄勒冈州最著名的瀑布之一,也是哥伦比亚河峡谷的地标景点。瀑布高达189米,我们刚一进停车场,就远远听见哗哗的水声。顺着声音仰头望去,一道细长高耸的水柱从山崖飞泻而下,在阳光中泛着白光。我们赶紧排队拍照、录像,想把这壮观的一刻留住。</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踏上通往瀑布顶的徒步道,全长1.6公里。小径沿山盘旋而上,走了0.32公里时,来到半山腰的马特诺玛瀑布桥。在这里,瀑布近在眼前,水雾被山风吹到脸上,凉凉的、湿湿的,十分清爽。回头望向来时的公路,路的那边便是宽阔的哥伦比亚河,气势雄伟,河水在蓝天映照下泛着深蓝的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向上,转过一个又一个弯。走到第十弯时,迎面遇上一位下山的大叔。他瘦高,戴着黑框眼镜,穿蓝色T恤和灰色短裤,背部已经被汗水浸湿。他和我们打招呼说“早安”,我也寒暄式地顺口问了句:“还要多久才到瀑布顶?”没想到这位大叔很热情,他告诉我们再转一个弯就能到达观景台。接着他又说,如果我们有水、有时间,还可以走一条岔路去看看溪流和几个小瀑布。 </p><p class="ql-block">我们正好时间充裕,也被周围的风景吸引,便表示想去看看。他见我们感兴趣,便拿出地图给我们看,怕我们走错路,于是说可以陪我们一起走。我们既感激又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位热心人的带领下,我们很快走到溪边。正如他所说,这段路很平坦,溪水潺潺,声音如动听的乐曲,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下圆润的鹅卵石。凉风吹拂,驱散了一路攀爬的闷热。两岸密密的树林遮住了阳光,整条小径幽静而凉爽。途中,几棵枯树横跨溪面,增添了几分自然的野趣。我时不时停下拍照,生怕耽误他的行程,便劝他先行——他却坚持说:“怕你们走错路,我陪着吧。”</p> <p class="ql-block">与潺潺溪水同行的时光,让我想起几日前游览红木国家公园蕨谷的情景。蕨谷沿着家溪 (Home Creek )而成,空气潮湿,两侧崖壁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蕨类植物,仿佛一幅幅绿意盎然的挂毯。溪水没过脚面,徒步其间需涉水穿溪,颇费脚力。途中,一家三口引起我的注意:儿子是一位独腿青年,身着黄色风衣、军绿色短裤,背着轻便背包。身体健硕,看起来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他腋下拄着双拐,时不时停下,靠着拐杖为父母拍照。在岔路口,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趟水前行而不是绕路。心里暗暗佩服他的勇气与坚韧。他的父母默默跟在后面,眼神满是关爱,却没有特别照顾,把他当作普通人看待,放手让他自己完成,让我也深深敬佩这样有智慧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在红木国家公园,还看到一些参天大树,树干缺了一部分,像是被什么劈过,残损处的表皮已焦黑。如此伤痕累累的树干却依旧枝叶繁茂,我心里感叹生命的顽强。后来才知道,这些树曾经被山火烧过。</p><p class="ql-block">途中,这位好心人介绍说他家住在附近,半退休状态,经常来这儿徒步。他还指着路边的小浆果说那是俄勒冈州的野黑莓,摘了几颗让我们尝尝。我们边走边聊,他一直陪我们走到最深处的小瀑布,才安心离开。</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拍完照往回走,在岔路口又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群游客交谈。先生笑着说:“他大概一整天都在带路吧。”——这位好心人的热情帮助,就像夏日的风,温暖了我们的心。</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太平洋岸边,静静坐在沙滩上,看潮起潮落,礁石倒影,聆听海浪拍岸的声音。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天边的云彩被染成橘红。海风轻轻吹来——这风,从古吹到今,从大洋这岸吹到那岸,吹在脸上,也吹进心里。它没有方向,却带着某种力量,唤醒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追随夏风的足迹,以为在寻找它的轻盈与凉意,却在那一程程不经意的遇见中,重新找回了对人情的感动与对生命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