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寻幽】(7)羌寨访古

剑武一流

<p class="ql-block">  今天四个半小时,从川主寺跑到桃坪羌寨。海拔从2987下降到1500米,人喘气还是舒服多了。213国道路面不错,特别落石区都有戴着红袖箝,手拿红绿小旗的人值守,让开车的司机安心不少。但是,路面仅两车道,坡多弯多。一辆大车跑不动,后面能压一里长的车流。所以,导航说限速七十,请不要超速。在我耳里这就是个冷笑话。哈哈!</p><p class="ql-block"> 今天难得,午饭后眯了一觉。因为海拔低,气温就高。一个古老羌寨,虽说存在两千多年了,但终归是个村寨,没多大地方。虽说我们慕名而来,也就是挂个眼科、不是做学问。犯不上顶着烈日在羌寨的“迷宫”里转圈圈。</p><p class="ql-block"> 羌寨玩什么?古趣。据记载,羌族先民为躲避战乱,从陕西、甘肃、青海交界处南迁到岷江上游,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寨。所以他们都是汉姓。姓楊、姓周、姓王…他们自称是炎帝后裔,以羊为图腾,以白色为尊贵吉祥。所以高大建筑上必挂羊头骨,碉楼四角必安白石。我仔细观察了,长相语言和我们汉族没什么区别。哈哈,再申明一次,这只是我的感觉,我只是草民一枚哈!</p><p class="ql-block"> 现在去寻觅它的古,只能从建筑上去找了。据说羌寨里最高的碉楼(羌王楼)已存在千年以上,我爬了一下,上下有七层,就是石头和黄泥垒砌,棱角分明,稳固如山。二00八年地震也没撼动它分毫,要知道它离汶川县城只有17公里呀!还有就是它的沧桑。从哪儿看?迷宫般的布局:老寨里的通道像蜘蛛网,宽窄不一,很多岔路连当地人都可能走晕。留意观察脚下的石板路,有些刻着符号,可能是指路或排水的标记,顺着走能发现隐藏的小角落。村寨里家家户户都有隐藏的给排水通道,村寨里还有各种的暗巷、窄巷…正是这些东西护佑他们躲避战乱兵匪,绵延至今。</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自驾219国道,路上看到过很多羌人的碉楼或荒废在山间,或颓垣在路旁。所以桃坪羌寨是唯一保存完整,延续两千多年古老羌寨。古不可言!</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坐在小酒馆门前的柳树下等着上菜。周围青山环绕,天上夕阳烘云,正想感概,看到不远处有块屏风石,走近细瞧,上面刻有羌学研究院院长张善云的《桃坪赋》。其中有几句我深有同感,转录下来:“老屋似梦,炊烟如诗,围着火塘畅饮咂酒;小溪如歌,星月似画,沐浴星光狂舞狮龙。览文物于家庭博物馆,探奥秘于释比唱经中。桃坪,无石不藏古,无房不藏古,无碉不藏古,好一个生生不息的稀世东方古堡,珍藏着无数天机。桃坪,无处不歌舞,无事不歌舞,无人不歌舞,好一个欣欣向荣的原始西羌古寨,流淌出无限情怀。……”人家是院长,概括得比我深刻而且全面,我还感概个毛线,转回身,喝酒去喽!</p><p class="ql-block"> 蜀道难行不虚传,西蜀羌寨古意绵。</p><p class="ql-block"> 腊肉咂酒得我意,漫天星斗伴我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