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柳滨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去游览一下黄鹤楼,不仅是因为其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更是因为历代诗人那一首首吟咏黄鹤楼的优美诗词,让我总是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假期得闲,我便乘车前往武汉,由丰城出发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武汉武昌区长江东岸的蛇山脚下。蛇山又称黄鹄山,因绵亘蜿蜒,形如伏蛇而得名,它头临大江,尾插闹市,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故主席有词句曰:“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闻名遐迩的黄鹤楼便坐落于蛇山之巅。如今,蛇山上已经建有黄鹤楼公园,它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就是景区的核心景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由东门进入景区, 这里有许多牌坊,公园入口处第一个高高矗立的牌坊上书有“近仙人居”的醒目匾额,它提示着人们黄鹤楼有着优美的仙人故事,昭示着这是一片神秘静谧、招仙引道的幽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向前走,左边设有高8米的岳飞青铜雕像,刻画其勒马北望、忧愤难平的神态。‌‌‌‌当年岳飞驻守武昌,在筹备北伐间隙登临黄鹤楼,北望沦陷的中原,有感于山河破碎、民生疾苦,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悲壮词篇。旁边建有两座牌坊,分别是“精忠报国”和“千秋功业”,以此纪念这位壮志难酬的爱国将领。</p><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公园西区走去,一路上是四季牌坊,匾额题字都是出自唐代诗人名句,特别富有韵味。众多的牌坊和廊柱楹联是黄鹤楼公园的一大特色,它增添了公园的文化氛围,饱含着的公园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  白云阁是黄鹤楼美术馆,在四季牌坊和千禧钟之间。千禧钟是为迎接2000年千禧年而铸造的重21吨的青铜钟,位于黄鹤楼主楼东侧山脊高台,融合古编钟造型与武汉历史元素,是武汉重要的文化礼器,它铸造于1999年,于千禧年倒计时活动中首次鸣响,象征20世纪与21世纪的连接,其设计取意“钟鸣盛世,福泽家邦”,钟身重21吨。人们到它身边都要摸一摸,有的还要撞一下,沾沾喜气。</p> <p class="ql-block">  到达千禧钟的时候,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这里正是蛇山山巅,向西边望去,山腰处一幢层楼赫然在目,周边人头攒动,这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黄鹤楼,只见夕阳掩映着楼宇,炫目辉煌,黄鹤楼红柱黄瓦,层台飞檐,气势恢宏。我们走下台阶,加入了参观黄鹤楼的人流。我们所看见的楼体是黄鹤楼的西边,属于黄鹤楼的背面,因为我着意寻找的三个主体大字的牌匾没有看见,只看见“帘卷乾坤”和“楚天极目”两块匾额分别挂在底楼和顶楼。</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随着回环曲折的人流向楼体迤逦而行,只看见周围的粗大的廊柱和红色的廊顶,慢慢的被后面的人推到了一楼的入口,还要折折返返,终于进入了大厅,大厅正中壁上的一幅巨型陶瓷壁画《费骑鹤登仙图》最为醒目。黄鹤楼一楼其实是复式楼,穹顶结构,两边廊柱直通复式楼顶,廊柱上书写着长达七米的鎏金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一楼四周复式楼上都是现在名家创作的的字画作品,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楼上还有好几家精品店,所售卖的大的如阁楼模型,小的如陶瓷玉器,应有尽有,吸引着远方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记述的是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相聚情景。楼梯入口处还挂着各个朝代的黄鹤楼放大的古画图,摆放了明清时期的黄鹤楼木质模型,精巧别致,栩栩如生,让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 人文荟萃”壁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印制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用玻璃相框精心装裱在大厅对面。咏楼名诗首推崔颢的七律《黄鹤楼》,绝句便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以其自然洒脱的诗风、虚实相生的意境和深沉的历史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登临诗典范。‌ 诗中通过神话与现实交织的笔触,既展现了黄鹤楼的历史厚重感,又抒发了深切的乡愁,更因李白“搁笔”的典故而成为诗坛佳话。‌‌它也让黄鹤楼一举成名而天下皆知,使之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当然,遇到活纪念活动日,游客也可以泼墨挥毫,一展身手,亲自撰写字画,来以文会友。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陈列。</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共有五层,实际有九层空间,包括五明四暗,象征“九五之尊”的寓意。站在五楼极目远眺,武汉市区街景大部分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长江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雄伟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在蛇山脚下的江面上,它历经67载至今雄姿犹存。历史上黄鹤楼本在长江岸边,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将其遗址拆除,八十年代重建在这蛇山之上。</p> <p class="ql-block">  下楼之后,我们是从西区园门出来,这时果然发现了顶楼之上让我心心念念的三个大字匾额“黄鹤楼”,它在夕阳映衬下金彩夺目,大楼更显得端庄肃穆!这里才是黄鹤楼正面,不少游客从这里入园游览而从东门出园,参观黄鹤楼从东西两边游览都并行不悖,西门的牌坊“江山入画”与东门的“近仙人居”遥相呼应,使人们觉得无论从哪边进入都正面登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下了蛇山,已是薄暮时分,回首来时路,黄鹤楼重楼飞檐掩映在青翠山林之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不禁记起明玉的诗《梦游黄鹤楼》正合此境:“常闻黄鹤楼,忽驾白云游。横扫汉阳树,闲栖鹦鹉洲。吟诗感崔颢,起舞效沙鸥。沉醉懒惊梦,临屏拙笔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