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么一大碗食物,你能想到它是什么?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细看下,就能清晰地知晓,这是白粿。就这么一碗白粿,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平常且普通的小吃!想吃,天天都可以吃得到!</p><p class="ql-block"> 白粿,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真可以算是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且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可以吃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白粿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且不易,重要的是制作白粿所用的米,不是寻常普通的大米,而必须是专用大米才可以!</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制作白粿用的米,与普通的米不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稻谷的产量低,白粿专用的稻谷与普通稻谷相比,产量更低。所以家家户户种稻谷前,都会算计下当年的白粿用的谷子需要多少当年总共要蒸几锅,再确定要种多少白粿米下多少种子。还有普通稻谷收割脱粒成稻谷晒干再经碾米机碾成米即可,而白粿用的稻谷,因其谷粒外观与普通谷子不同,它的谷尖上有长长的谷芒,收割脱粒后,还须用扁担等器具把谷子上的长长的谷芒处理掉,这样其谷粒外观与普通稻谷差不多,但储存时也是要另外存放。逢年过节时,也是按需碾用,估计好当次制作白粿所需谷子用量。</p><p class="ql-block"> 接着再来看下白粿是怎么从白粿米制作成白粿的?看下这过程,你就可以想象要吃到这白粿有多么不易!先是淘米,按理说,淘米很简单,不就是把米放在水桶里,加入清水清下,再把水倒掉即可。可是为防止等下蒸煮后粘性太大,简单点,就是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双手或器具被粘住而影响制作过程及成型时间等。所以在淘洗时会多淘洗几次。接下来就是烧水,把水烧开,然后把淘洗好的米放入滚烫的开水中,迅速用竹编的长勺子对着锅中的大米进行翻动,翻转的速度要快,边翻动边用手去试探下米芯是否半透了,但也不能熟的太透,一般翻几下,就得全部把米从滚烫的开水中捞起来放至事先备好的木桶形蒸笼中,接下来把锅清洗干净,再在锅中放水烧水,把刚才装有半成熟米的木桶蒸笼放入锅中进行蒸煮,切切注意蒸笼下的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太多了,蒸笼下部分的米可能一直泡在水中最终是煮的太烂,而太少,可能会烧焦。总之,水要放的恰到好处。在蒸煮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水位。待有米香味时,就可以先舀一点米饭出来,用手反复揉搓感受,如果米芯没蒸透,那在揉搓过程中,那手感觉有些沙沙的,那就要再蒸煮下,直至舀出的米饭揉搓感觉筋道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可以把这蒸熟的米倒入特制的石臼中进行锤打,石臼锤一般成跷跷板状,正常情况都要好几个人配合,在石臼锤上的木板上要三四个人甚至五六个人,而一个人在石臼锤下的石臼槽边来回不停地翻拦着滚烫的白粿米饭,直到这米饭从粒状锤打成果胶状。最后再把这成型的果胶状的白粿放到案板上进行制作,揉搓,用带有双喜或福禄寿字样的模具制作成成品白粿。</p><p class="ql-block"> 也只有在这个时刻,看着案板上的白粿,馋嘴的小孩会撒娇地对着大人说“我想吃白粿!”但通常情况下,这时还不能吃。总是要等到白粿全部用模具印制好了,摆在盘子里,带回家,等着祭拜完才可以吃。</p><p class="ql-block"> 白粿总算制成了,可以吃了。吃的方式有多种,刚制成的白粿,扯一小块即可往嘴里送,这算是最不雅观也是最直接的吃法。接着就是用油煎着吃,这也是最省事简单的吃法。稍微费点事的,就是切片,加入多种青菜,肉片、海蛎、虾米等佐料做成汤白粿;或是切片后稍炒下打起来备用,再把各种配菜炒熟加入佐料翻炒后再加入炒好的白粿一起炒着吃,那滋味别提多美!不管是煮成汤白粿还是炒白粿,加入海蛎后,口感自是完全不同。不过在资源匮乏的年代,煮或是炒白粿时有青菜,加入点肥肉就很不错了。其实最迫不及待的最妙的是把一个白粿用火钳架着放在灶肚里烤,那口感真的是香脆!</p><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制作生产机械化。现在要是想吃白粿,实在是方便,随时可以买到。就是自家自产自销,也是随时可以做,制作白粿用的大米也没有那么多要求了,只要是大米即可,不过我们家一般都买珍珠米。但吃着方便的同时,那口感滋味也没当时的想法了!真是物以稀为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