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9点启程,从集安到通辽545公里。一路高速,路直车少。辅驾挺顺利。一直以为要横穿辽宁,到内蒙。实际上绝大部分是走在吉林境内,只是擦过一小段铁岭地界。</p> <p class="ql-block">绿水青山,银发童颜。</p> <p class="ql-block">3点半到达通辽博物馆。一个小时的参观了解通辽,学习通辽。</p><p class="ql-block">通辽的马路特别宽,平常的路都是四上四下,主干道竟然五上五下。不愧是:“通达辽阔。”</p> <p class="ql-block">本次来内蒙古目标是辽上京遗址和辽中京遗址。有时间去通辽博物馆挺好挺好。</p><p class="ql-block">进入大厅,是浮雕墙,说是最著名的8个历史故事场景。</p><p class="ql-block">必须差评的是这两天东北的气温,一直都是35度以上,闷热异常。躲进车里吹空调,似乎是游览时唯一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通辽市位于西辽河平原中心地带,西辽河是一条承载悠久人文历史的大河.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上,因与长江、黄河并列而名扬中外。</p><p class="ql-block">早在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开始逐渐兴盛起来,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哈民、南宝遗址为代表的一个个聚落古国,并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夏商时期这里的农耕业十分发达,形成许多地域方国,而后南迁中原:西周时期这里在大自然眷顾下,畜牧部族萌生出现,并与中原华夏族频繁交融。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东胡与西部匈奴,共同创造游牧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并相继归附中原王朝,增添西汉王朝大一统力量。魏晋南北朝时期,乌桓和鲜卑在这里发展壮大后,率先南下中原,同其他北方民族一道,汇入中华民族大融合潮流中,催发大唐一统的盛世。<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宋辽金时期,这里是契丹发源地,契丹建立辽朝,与北宋并列,而后女真取代契丹建立金朝,与南宋对峙,三朝相连,同宗中华文脉,同称中华正统,形成区域性统一,又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为后来元朝全国大统一创造了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辽水奔流、大河滔滔。纵观西辽河平原数千年历史,可以清晰看出,生活在这里的历代北方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陈列展览将这一时期通辽地区古代史分成五大段循序展出,以利人们从一个地域史角度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壮观历程。</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大辽!</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哲里木盟。哲里木盟。</p><p class="ql-block">哲里木盟是清代至民国时期在科尔沁部游牧地上建立的行政盟,科尔沁部是该盟的主体和核心。科尔沁部的祖先正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迦叶。</p> <p class="ql-block">阿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广场树立一座高塔。上面弯弓射大雕的形象。经查:</p><p class="ql-block">雕塑人物:哈布图·哈萨尔</p><p class="ql-block">他是蒙古民族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p><p class="ql-block">他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亲弟弟。</p><p class="ql-block">他被誉为“蒙古第一神射手”,以勇猛善战和精湛的箭术闻名。</p><p class="ql-block">他是科尔沁蒙古部的始祖。</p> <p class="ql-block">经Wally同学的确认,我们选了蒙餐,据说是最近几年的创新产品。奶豆腐加十分。提前加满油,明天早出发。</p> <p class="ql-block">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 <p class="ql-block">全季酒店,夏天最热。</p> 附加题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历史上部落众多,除了著名的“科尔沁部”,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部落(或部族联盟),它们对蒙古族历史、文化和地域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主要部落(按地理或历史影响力划分)</p><p class="ql-block">1. 察哈尔部 (Chahar):</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 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中央万户"),被视为蒙古正统的守护者。北元时期大汗常驻于此。</p><p class="ql-block">分布:传统上游牧于今锡林郭勒盟南部及周边地区(张家口以北)。</p><p class="ql-block">特点:军事力量强盛,曾长期是蒙古的政治中心。清朝将其部众分散安置,削弱其力量,部分迁至今河北、辽宁等地。</p><p class="ql-block">2. 土默特部 (Tumed):</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明代中后期在俺答汗领导下达到鼎盛,建立了强大的政权("金国"),统治中心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 分布:主要在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乌兰察布市部分地区(即土默川平原)。</p><p class="ql-block"> 特点:与明朝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俺答封贡"),促进了蒙汉交流;较早接纳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发展了半农半牧经济。有东土默特(今辽宁阜新等地)和西土默特(内蒙古核心区)之分。</p><p class="ql-block">3. 鄂尔多斯部 (Ordos):</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意为"宫帐守护者",是成吉思汗八白室(陵寝)的世代守护者,具有崇高的宗教和精神地位。</p><p class="ql-block">分布:主要在今鄂尔多斯市(黄河"几"字弯内)。</p><p class="ql-block">特点:与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紧密相连;历史上以畜牧业为主,近代以来因资源开发(煤炭等)发生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4. 喀尔喀部 (Khalkha):</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 蒙古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清代分为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外喀尔喀,即今蒙古国主体)和赛音诺颜部(后分出)。</p><p class="ql-block">分布:内蒙古境内主要分布的是内喀尔喀五部(清代编入昭乌达盟等),位于今赤峰市、通辽市西北部等地(如巴林、扎鲁特、敖汉、奈曼、翁牛特等旗先祖)。</p><p class="ql-block">特点:外喀尔喀构成了现代蒙古国的基础;内喀尔喀在清代被编入内蒙古盟旗。</p><p class="ql-block">5. 巴尔虎部 (Barga):</p><p class="ql-block"> 历史地位: 历史悠久,来源复杂(与森林部落有关)。清代分属不同地区。</p><p class="ql-block">分布:内蒙古境内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p><p class="ql-block">特点:保留了独特的方言和传统文化,与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关系密切。以畜牧业(尤其马匹)闻名。</p><p class="ql-block">6. 乌珠穆沁部 (Ujumchin):</p><p class="ql-block">分布:主要在今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p><p class="ql-block">特点:以优良的草原牧场和畜牧业(尤其乌珠穆沁羊、马)著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7. 阿巴嘎部 (Abag) / 阿巴哈纳尔部 (Abaghanar):</p><p class="ql-block">分布:主要在今锡林郭勒盟中部(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周边)。</p><p class="ql-block">特点:成吉思汗兄弟后裔统领的部落,清代编为一盟(阿巴嘎纳尔两翼旗,后属锡林郭勒盟)。</p><p class="ql-block">8. 苏尼特部 (Sonid):</p><p class="ql-block">分布:主要在今锡林郭勒盟西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p><p class="ql-block">特点: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和贸易通道(张库大道经过)。</p><p class="ql-block">9. 喀喇沁部 (Kharachin):</p><p class="ql-block">分布:主要在今赤峰市南部(喀喇沁旗、宁城县)及辽宁省西部部分地区。</p><p class="ql-block">特点:受农耕文化影响较早较深,清代以“蒙郭勒津”之名闻名,与土默特关系密切。历史上是蒙古地区农业开发较早的区域。</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关键点</p><p class="ql-block">“部”的概念演变:历史上的部落(万户、兀鲁思)是较大的政治军事联盟。清朝实行盟旗制度后,将原来的大部落拆分成多个“旗”,由朝廷直接任命札萨克管理。所以我们现在常说的“XX部”,更多是指源于某个历史大部落、具有共同地域和文化认同的群体及其分布区域。</p><p class="ql-block">地域分布:以上部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科尔沁、喀尔喀分支)、中部(察哈尔、锡林郭勒各旗)、西南部(鄂尔多斯、土默特)和东北部(巴尔虎)。</p><p class="ql-block">现代意义:这些部落名称不仅代表历史,也是今天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许多盟市、旗县的名字直接来源于部落名(如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分支)、巴尔虎三旗、乌珠穆沁二旗、苏尼特二旗、喀喇沁旗等)。</p><p class="ql-block">其他部落:内蒙古境内还有一些相对较小的部落或分支,如茂明安、四子部落、乌拉特、阿拉善和硕特(卫拉特蒙古的一支)等,也都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地位。</p><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科尔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喀尔喀(内喀尔喀分支)、巴尔虎、乌珠穆沁是内蒙古地区除科尔沁外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部落群体。了解它们有助于理解内蒙古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构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