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采风——华清宫游记

因为陌生

<p class="ql-block">  6月15日我们在秦兵马俑停车场吃过午饭后,益友文学社一行人乘坐大巴出发,沿秦唐大道向西行驶至华清路,然后右转到达华清宫(也叫华清池)。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的仿唐建筑的大门,正中门额牌匾是郭沫若题写的“华清宫”三个金黄色的大字,阳光下熠熠生辉。两边的对联是唐朝张继的诗句“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这真是红墙绿瓦映骊山,千年温汤洗凝脂!山影葱茏,古建静立,这一刻,时光仿佛都沉醉在这温柔的景致里。</p> <p class="ql-block">  回头望去是视野开阔的华清池广场,广场上的《长恨歌》大型主题雕塑,以杨贵妃与唐玄宗李隆基为原型,呈现两人似神鸟翱翔、比翼双飞之态,展现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间绵绵情史和无尽思念 。</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华清宫门后,首先步入山水唐音广场。这儿有山水唐音影壁,壁前有湍湍的流水,重叠的假山,参差的花木。这是个迎宾广场。广场旁是唐华清宫梨园博物馆。沿着山水唐音广场旁边的路径直向前走,就到了有名的贵妃泉、碑林、御汤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华清池也叫华清宫,历史上,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历经朝代更迭、岁月变迁 ,如今,它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供游客凭栏观景,遥想往昔,感受唐宫文化韵味,尽力诉说着岁月沉淀的故事。这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宫殿倚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不但能赏山水美、感温汤之妙,置身文物遗迹之中,感受历史在身边的风生水起。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宫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p> <p class="ql-block">  我们采风活动主要参观了华清宫最核心的景点——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群中有一个汉白玉的贵妃出浴半祼雕塑,引得游客纷纷与之合影。博物馆的主要汤池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 “尚食汤”。</p> <p class="ql-block">  “莲花汤”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池底一对约30cm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  “海棠汤”,俗称“贵妃池”,汤池的平面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是专供杨贵妃沐浴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太子汤”故名思义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同理“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这些汤池都相距不远,现在都建有仿古的宫殿保护,并且四周还挂有许多关于华清池、杨贵妃的图文资料,供游客欣赏。</p> <p class="ql-block">  尚食汤位于星辰汤西侧约 15 米处,建于公元 722 年,由唐玄宗李隆基为唐代尚食局官员及其他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所修建。该汤池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 30 平方米,采用青石砌成,分为东西两池,中间由一石梁分隔,池内设有三组下池台阶,方便多人同时沐浴。池底的石坑被推测为用于搓洗脚趾的设计。其水源可能与星辰汤相连,能在此沐浴是一种殊荣,间接体现了皇权的恩泽传递,象征 “沐浴皇恩”。</p> <p class="ql-block">  “星辰汤”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测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 在“星辰汤”后面有三眼温泉古源,几千年来,泉水源源不断,长流不息,后经医学鉴定,这里流出的泉水矿物质含量特别高,沐浴后对皮肤非常好,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在温泉古源的上方,则有一栋二层的夕佳楼,青砖红梁,古色古香。楼的下面有一个拱门,上书“源远流长”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如今杨贵妃与李隆基的爱情已香消玉陨、烟消云散。只留下这个枯竭的汤池,寂寞静静地守在这里,让世人参观游览。我心里有一丝隐隐痛和失落。</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穿过高大的望湖楼,里面又是个相对独立的园林围院,名唤“环园”,是景区内现有的最古老的一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它曾两次登上历史舞台,一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平,慈禧太后西逃曾驻留于此;二是1936年蒋介石两次入陕督战,以华清宫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并在此召开了一系列的军事会议。</p><p class="ql-block"> 步入其中,首先映入视野的是一潭荷花池,四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池南是荷花阁,池东是白莲榭,缓步前行不远,便是著名的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厅外庭院平坦,树木葱郁,与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相映成趣。 </p> <p class="ql-block">  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得名。由西往东依次为蒋介石的秘书室、卧室、办公室、会议室、侍从秘书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兵谏发生时,蒋介石跳卧室后窗而逃,曾藏匿于骊山半山腰“兵谏亭”旁虎斑石石缝。这些房间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有西安事变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p><p class="ql-block"> 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是按原貌复制摆放,观看完这些东西。我在五间厅的长廊上来回寻觅着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当年的足迹,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早已冲淡了两位将军的足迹,但他们救国抗日的民族精神,早已化成一座不朽的风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中。站在他们的生平事迹简介和黑白照片前,我心中油然地升腾起一股深深地敬意,一股庄严、肃穆、神圣的感觉攫住了我的心。我默默伫立了三分钟,这是对先烈和民族英雄的虔诚默哀和敬仰,我们后辈将永远记住这个英雄响亮的名字。“西安事变”的成功,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步伐,扭转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乾坤。</p> <p class="ql-block">  顺着五间厅踏着斑驳的青砖,拾阶而上,便可以开始骊山之旅,山上自然景观秀丽、历史遗迹众多、文物景观丰富。可步行上骊山,也可索道上下。到此为止,我们观看了15点在乐善亭的演出《招贤》,也有年轻文学爱好者与演员互动,进行了对诗,将益友文学社采风活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游览华清池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1、历史文化氛围的震撼:华清池承载着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的足迹,尤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让人在游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2、对文化的感悟:这里不仅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以及伟人毛泽东未写完的遗篇《长恨歌》等文学作品,都与华清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3、自然景观的欣赏:(1)山水之美:华清池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骊山满山松柏青翠欲滴,远远望去,犹如一匹黑色骏马,与华清池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2)园林之美:华清池内的园林景观设计精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水清澈,荷花盛开,杨柳婆娑,九曲回廊蜿蜒曲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