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不惊 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共青团干部一一刘曰力

八楼文化传媒

<p class="ql-block">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2025年第64期</p> <p class="ql-block">信息:刘乃亮</p><p class="ql-block">编辑:刘乃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配曲: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刘曰力,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兴旺庄村人,父亲刘益矩曾担任国民政府时期的岸堤区区长。他出生于1925年,1940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解放维坊、济南的战役。曾任共青团济南市委常委,小学工作委员会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工会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他大起大落,荣辱不惊,从基层做起,成绩斐然。他是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他15岁就接受先进思想薰陶,并参加革命,1940年至1946年先后任沂南县长山区儿童团长、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p> <p class="ql-block">原山东省沂水县(今沂南县)长山区驻地一一长山庄村</p> <p class="ql-block">1948年至1953年先后任济南市青年俱乐部主任、青年团济南市委常委、少年部部长兼军事体育部部长、兼青年团济南市小学工作委员会书记、少先队文艺工作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据刘曰力在纪念老领导杜前的文章中记述:1947年,在反扫荡过程中见到了老领导杜前同志,杜前时任山东省青联副主任,刚从延安参加建团工作会议回来,准备筹建山东建团试点。得知我已入党,他很高兴,并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建团试点工作,我回答说:愿意服从组织安排。十几天后我接到通知,让我做好交接工作,到省青联报到。当时省青联驻在滨海五莲一带,我碾转找到了省青联,见到杜前同志,以及省青联的宣传部长王照华同志,组织部长鲁钊同志,社会部长李成同志。不久鲁钊、王照华同志到其他地区工作,我随杜前、李成同志到胶东区的烟台、荣城一带搞试建团工作。</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总结建团工作经验的时候,重点进攻山东的敌人已进入胶东地区,我们被迫离开山东,遵照华东局的指示向东北地区转移。我们先乘船到当时的苏联租界地的大连市,又顺江而上到达鸭绿江边的安东市(现在的丹东市)。安东市的冬天气候很冷,领导首先为我们联系解决了棉花,把棉被加厚,而且每人又发了一件棉大衣。这件事情虽小却来之不易,使我们这些身在异地的同志,感受到很大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1948年初,对我们这些转移到东北的同志去向问题,中央有个原则指示,1.到大别山去,2.可以留在东北工作,3.可以回山东,个人自愿选择。我和杨锡瑞、徐克、金学东、王秀峰等跟随杜前、李成同志返回山东,继续在省青联工作。</p><p class="ql-block">回到山东后先到诸城(华东局驻地),我军正在进行潍坊战役,战役胜利后,我们去接收潍坊。这是山东收复的第一个城市,叫潍坊特别市。进城后杜前同志担任潍坊市委青年部长兼党的城关区区委书记,并成立了山东省青联驻潍坊办事处,杜前同志是负责人,我们都分配去开展城市青年学生工作。杨锡瑞到潍坊联中任教导副主任,徐克到一所小学任副校长,季明涛到一个中学任教师工作,我到东城区办了一个青年俱乐部。杜前同志满腔热情地支持我们放手大胆工作,让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接管济南这样的大城市积累了经验。</p> <p class="ql-block">维坊市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48年的6、7月间,我军准备济南战役,我们山东省青联驻潍坊办事处的同志,奉命参加济南战役,到益都(今青州市)集中,进行接收济南的准备工作,每人发一本《济南概况》,熟悉济南各方面情况。济南解放后,我们负责接收三青团省、市团部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杜前同志、张黎群同志接收三青团济南市团部(二大马路纬六路),他们在那里坐阵指挥。杨锡瑞带一个小组接收三青团省团部(在城区县前街)。江晓天接收黄埔军官学校山东同学会的办事处。我带一个小组负责接收三青团在二大马路纬四路开办的一个饭店。解放后这个饭店改办成济南青年俱乐部,我任俱乐部主任,负责组织全市青年、学生的文娱、体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济南革命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入城后不久,在杜前同志主持下,发动广大青年,参加“祝捷周”、“纪念~二•九”、“欢送南下工作的青年学生”、“纪念五•四青年节”等活动,召开了第一次市学生代表大会,举行了第一次市团代大会。与此同时,创办了适合青年特点的多项事业,我们自豪地誉为“青”字号事业。</p> <p class="ql-block">正当他竭尽全力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做贡献的黄金时刻,其命运发生重大转折。</p><p class="ql-block">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人揭发刘曰力出身于剝削阶级家庭,父亲曾担任过国民政府区长,说他是漏网的地主分子。</p><p class="ql-block">于是他被解除一切领导职务,一撸到底,来到了济南市第五中学,成为一名普通教师。</p> <p class="ql-block">是金子就会发光。他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初心不改,不计较个人得失,虽大起大落,仍忍辱负重,努力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中认真负责,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后来他又腾起,担任济南第五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职务。</p> <p class="ql-block">济南市第五中图片</p> <p class="ql-block">wg中,刘曰力又受到批判,第二次被撒消领导职务。直到1978年初,担任济南24中教导主任、济南39中筹备处主任、济南65中筹备处主任。</p> <p class="ql-block">1978年底,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为其落实政策,推翻了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实之辞,恢复了其职务。因为他在教育战线成绩突出,并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省委组织部按排到省教育厅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9年调山东省教育厅担任工会主席职务,1985年离职休养(享受正厅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纵观刘曰力的一生,前途光明,经历坎坷。15岁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背叛了剝削阶级家庭,并参加革命,一生从事少年儿童和共青团领导工作。他受领导的器重,从基层组织逐步进入市、省级青年团担任重要职务。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两次被撤职,但他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得失,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附:杜前简介 </p><p class="ql-block">杜前 (1921-1993),原名杜怀胜,山东省商河县人‌。1938年4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35年考入 山东省立惠民中学 ,1937年9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1月参军,同年8月回到山东,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共济南特别市委青委书记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书记‌1。</p><p class="ql-block">在解放战争时期,杜前积极参与山东的建团活动。1949年9月10日,他被任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书记,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动青年团的建设和发展。</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他继续在共青团系统中担任重要职务,历任中共山东分局青委副书记、青年团华东工委副书记、团山东省委书记等。1955年起,他调任上海市体委副主任、党组书记,并在多个岗位上表现出色。1983年至1988年,他担任上海市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杜前于1993年病逝,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等多个重要历史阶段,为山东的共青团事业和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王照华同志</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王照华曾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四、五、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八届全国政协常委。</p> <p class="ql-block">注:因刘曰力同志仕途坎坷,曾经遭受不公正处理,其后人未提供其生活照片,曾到其家乡村史馆及后人现住居地济南搜寻未果,敬请读者凉解。</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