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德尔岛阿白美篇——联想

库德尔岛阿白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由外孙女提供情报想到</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儿童保护机构:优点与争议</p><p class="ql-block">一天和女儿视频,女儿有事离开一会儿,让我与外孙女继续聊。突然孩子说 “外婆,我们家的车开走了一辆”,我当时只觉得这四岁的孩子像个 “小特务”,也就没有多想。</p><p class="ql-block">但后来,我突然想起朋友的一件事:他的女儿因考试没考好,被爸爸揍了一顿。第二天在学校,孩子和同学聊天时说起这件事,结果警察到学校并找了家长,还给他爸爸发了限足令。当时恰逢春节临近,孩子的爸爸因此没能回国。这件事给我的震撼很大。</p><p class="ql-block">许多人说加拿大是儿童的天堂,有专门的法律和组织保护孩子安全。这些组织看似美好,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它们的一些强制做法让华人难以理解,甚至感到恐惧。</p><p class="ql-block">在华人社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打骂、体罚孩子,或是父母发生冲突殃及子女安全,邻居、老师等发现后可能会报警。随后家长将接受调查,严重时,相关机构会强制带走孩子,取消父母的监护权。</p><p class="ql-block">华人家庭大多对孩子管教严格,不少人认同 “打是亲、骂是爱”,觉得 “子不教父之过”“慈母多败儿”,这种教育倾向即便到了加拿大也没太大改变。但加拿大国情不同,当地有诸多法律和组织维护儿童安全,这就使得华人的教育观念与当地体系容易产生碰撞。</p><p class="ql-block">一旦因管教方式问题被加拿大儿童保护机构(简称 CAS)剥夺监护权,父母就得承受与子女分离的痛苦。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被从父母身边带走的孩子,是否真的能在儿童保护组织的呵护下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从一些报告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居住在寄养家庭、儿童医院、司法设施或精神健康治疗中心的青少年,常处于暴力环境中,对生活毫无掌控权。接受回访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感觉被关在一个充满欺凌、肉体束缚和无力感的环境里,频繁遭遇或目击暴力,欺凌、打斗、被约束是常态。</p><p class="ql-block">有些职员会随意用拘束手段管理青少年,甚至因心情不佳就施加惩罚,加上职员行为标准不一,让很多孩子缺乏安全感。</p><p class="ql-block">2014 到 2015 年,安省有 15,625 名儿童住在寄养家庭和院舍。其中大部分孩子是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被带离父母,还有些人是被粗暴地拽出熟悉的环境。</p><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生活极不稳定,有的会被多次转移寄养家庭或群居家庭,最多的达十次,还得频繁换学校、搬家。这被普遍认为是为了方便儿童保护机构,而非有利于孩子。</p><p class="ql-block">进入寄养机构后,青少年要遵守严格的家规,从吃饭时间、食物种类,到穿什么、何时能用电话,都被严格限制。</p><p class="ql-block">受访孩子表示,自己感觉失去了人性,渴望被当作真正的人对待。</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