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p><p class="ql-block">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下辖乡。</p><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地处察隅县东南部,梅里雪山脚下,东南与云南省德钦县、贡山县相邻,西与竹瓦根镇、古拉乡相连,北及东北与昌都市左贡县相连。辖区总面积2937.9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察瓦龙乡户籍人口7111人。1960年,成立察瓦龙区。1981年,改乡。截至2020年6月,察瓦龙乡下辖26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扎那村。截至2019年末,察瓦龙乡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960年,成立察瓦龙区。</p><p class="ql-block">1972年,改公社。</p><p class="ql-block">1978年,置区。</p><p class="ql-block">1981年,改乡。</p> <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2011年末,察瓦龙乡辖扎那、邓许、龙普、扎恩、昌西、阿丙、松塔、瓦布、扎然、格布、珠拉、学巴、洪东、岗藏、前中瓦、康然、左布、拉卡、贡卡、果达、格日、巴布、布巴、卡地、处尼、目巴、梦扎、沙布28个村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截至2020年6月,察瓦龙乡下辖26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扎那村。</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地处察隅县东南部,梅里雪山脚下,东南与云南省德钦县、贡山县相邻,西与竹瓦根镇、古拉乡相连,北及东北与昌都市左贡县相连。辖区总面积2937.9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地处察隅县东南部梅里雪山脚下,地势北高南低、高低错落,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境内的梅里雪山最高海拔6740米,南部河谷地带海拔2200米左右,平均海拔28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属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四季温和,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12℃,最大冻土深0.25米。极端最低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31℃。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左右,雨季主要分布在3、4月份和7、8月份。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50天以上。</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有金、银、锡、铜、锌、石榴石、结晶石膏。林地面积约占全乡总面积的30%,且多为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生长着松、杉、高山栋等优良树种。草场总面积5.23万亩,草群覆盖率达60%以上。可开发的中草药有上百种,主要以虫草、贝母、三七、黄连等为主,野生菌类较多。</p> <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2011年末,察瓦龙乡辖区总人口7097人。居民主要有藏、汉、傈僳族、白、怒、独龙族6个民族。</p><p class="ql-block">截至2017年末,察瓦龙乡常住人口8317人。</p><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末,察瓦龙乡户籍人口7134人。</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末,察瓦龙乡户籍人口7111人。</p> <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2011年末,贡察公路通往云南省丙中洛乡,察察公路通往察隅县城;17个村委会通简易村道。</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境内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被誉为“雪山之神”,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和大量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前来,并由此形成了著名的梅里雪山转经路,自然、人文风情甚为壮观。茶马古道路线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一条旅游线路。此外,怒江大峡谷察瓦龙段等景观举世瞩目。</p> <p class="ql-block">察隅县</p><p class="ql-block">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辖县。</p><p class="ql-block">察隅县,藏语意为“人居住地”,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昌都市左贡县,西邻墨脱县,南接缅甸和印度,北连波密县和昌都市八宿县,全县总面积3.153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800米。截至2018年末,察隅县下辖3个乡、3个镇、96个行政村和1个吉公居委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察隅县常住人口为28237人。察隅县自然资源丰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四季温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优越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条件;有着以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和怒江为主体的几十条大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地处滇藏新通道重要节点,位于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上,是新的川滇藏交通大环线的必经之处和必停地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珍贵林下资源、珍稀保护动物品种繁多,蕴含着金、银、铜、锡等数十种稀有矿物,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边境线总长588.64千米,共有藏、汉、纳西、独龙、苗、回、门巴、珞巴、傈僳、怒等十个民族和僜人。2020年,察隅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1.44亿元,增速8.1%。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察隅县退出贫困县。2024年2月,察隅县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察隅,吐蕃时期建制。</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四年(1371),帕竹政权的释迹坚赞当政,宗址设在科麦。</p><p class="ql-block">清朝设科麦县,县府迁至吉公。</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设县。</p><p class="ql-block">1960年,改设桑昂曲宗县,县府驻下察隅的赤通拉卡。1966年5月,改称察隅县,县府驻竹瓦根镇,属昌都地区行政管辖。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划属林芝地区管辖。2015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察隅县属之。</p> <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10月,察隅县下辖6个乡镇:竹瓦根镇、上察隅镇、下察隅镇、察瓦龙乡、古拉乡、古玉乡。县人民政府驻竹瓦根镇。</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察隅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处西藏东南部,东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南省贡山县和昌都市左贡县,西邻墨脱县,南接缅甸和印度,北连波密县和昌都市八宿县,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宽约180千米,县城介于东经97°27′,北纬28°24′之间。全县总面积3.153万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察隅县属横断山脉西段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全县地势总的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度差达3600米,垂直高差悬珠。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谷地海拔南部边缘只有1400米,而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峰为6740米的梅里雪山。</p><p class="ql-block">察隅县平均海拔2800米,县城所在地在竹瓦根镇吉公村海拔2360米,海拔最高处是察瓦龙乡与云南省德庆县交界的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在察隅河下游下察隅前门里(印占区),海拔仅600米。</p><p class="ql-block">察隅县西北部是岗日嘎布山脉,北部是伯舒拉岭,西部有祁灵公山等。</p> <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察隅县的气候独特而且复杂多样,由于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北有德姆拉雪山天然屏障保护,气候既有青藏高原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独特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赢得了察隅西藏小江南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察隅县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12摄氏度,冬暖夏凉,四季温和,降水充沛。3月——9月为雨季,全年降水集中在4、5、6月,年平均降水量为801.1毫米,年平均无霜期达280天。全县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年日照时数为1615.6小时。</p> <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察隅县有着以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和怒江为主体的几十条大中小河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p><p class="ql-block">独龙江在境内流长90多千米,流域面积194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曲南河源于卡瓦格博主峰,由北向南,贯穿雪山,一路汇聚诸多雪山之水,奔向怒江。</p> <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水能资源</p><p class="ql-block">察隅县冰川雪被分布广泛,境内河流纵横密布,有着以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和怒江、玉曲河为主体的几十条大中河流十余条,落差较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开发价值,据测可开发水能蕴藏量约为15000兆瓦,对西藏自治区实施藏电外送战略、建设能源接续基地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察隅县蕴藏着金、银、铜、锡等数十种稀有矿物,其中古拉乡满宗牧场金矿、上察隅镇本堆石榴籽石和锡矿储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p><p class="ql-block">至2017年3月,已发现的矿种有 铜、铅、锌、锡、金、银、水晶石、钨、铁、云母、大理石等。已办理探矿许可证并进行探矿的有金、铅、锌、铜、铁、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物种资源</p><p class="ql-block">察隅县木材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达60%,有红豆杉、云杉、檀香、香樟、云南松、马尾松等300多野生树种,其中有10多种属国家级珍贵树种;林下资源有松茸、木耳、天麻、虫草等;野生动物主要有虎、豹、熊、小熊猫、麝、鹦鹉、黑颈鹤等,其中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100多种。</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团队在西藏察隅县考察时,发现了成片高大的云南黄果冷杉原始森林。经多次测量,其林冠高度达70米,最高的一株高度83.2米、胸径207厘米。云南黄果冷杉林在察隅县上察隅镇察隅河两岸山地和河谷地带呈带状分布,海拔2300米左右。群落中含有大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古树,以及附生的兰科和蕨类等植物。</p> <p class="ql-block">人口民族</p><p class="ql-block">2018年,察隅县常驻人口3.2万人:其中男1.6万人,女1.59万人;城镇人口7813人,乡村人口2.42万人。户籍人口2.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64人,乡村人口2.53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察隅县常住人口为28237人。察隅县共有藏、汉、纳西、独龙、苗、回、门巴、珞巴、傈僳、怒等十个民族和僜人。</p> <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察隅县地处西藏东南部,林芝市东部的伯舒拉岭地带,南与缅甸接壤。民主改革后修建了与川藏公路相连的公路。洞嘎公路由吉公向西经巴宜区可直达拉萨,向北可通昌都、成都等地。察隅县境内有区道1条,208公里。</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2日,察隅县城至下察隅镇、上察隅镇2条客运班线开通,填补了上察隅客运班车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察隅县,藏语意为人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文物古迹</p><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p><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古道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p><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在察隅县境内途经石门关、那恰洛峡谷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僜人文化</p><p class="ql-block">僜人,又称僜巴(僜语本义为穷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等地区。主要分布在上、下察隅镇。察隅县是僜人的主要分布区。僜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使用结绳或刻木记事的方法。僜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播种分点播和撒播两种方式。男子一般穿无袖长衣(长达臀部以下),女子穿有袖的短上衣(仅遮胸部)和裙子。男女都用大披肩和挎包。婚姻主要是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是察隅县人口最少的族群,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僜人文化传统包括各类民间传说故事、民族歌舞、饮食起居、文化遗产等较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生产工具</p><p class="ql-block">独龙族在解放前还没有越过铁、石、木器并用时代,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独龙族舂米、磨小米用的是木手碓和石手磨两种。独龙族在采集、捕鱼、狩猎的活动中,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小木锄、尖木棒、弩弓、毒箭、砍刀、渔网、鱼叉。</p><p class="ql-block">解放以后,独龙族大量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生产效率比以前大大提高。</p> <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赛马节</p><p class="ql-block">察隅县察瓦龙乡赛马节,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入藏时组织的一次活动,每年的藏历2月15日左右,一年一度的赛马节都会如期举行,至2018年赛马节已经举办53届。</p><p class="ql-block">古玉乡罗马村桃花节</p><p class="ql-block">2007年,开始举行察隅县古玉乡罗马村桃花旅游节,至2019年已举办7届。</p> <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p><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位于察隅县东部,全长有150千米。它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词为德钦藏语mainri,汉语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同时它也是雍仲本教圣地,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p> <p class="ql-block">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察隅县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34′—29°07′,东经96°52′—97°10′之间,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0.14万公顷,核心区面积为5.32万公顷,缓冲区面积为2.3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为2.5万公顷。</p><p class="ql-block">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卢为色拉</p><p class="ql-block">卢为色拉,是卡瓦格博圣地的南界线点。视野开阔,四方圣地都清晰可见。山顶布满经幡,有五彩缤纷的招福经幡,也有白色的安魂经幡。</p> <p class="ql-block">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察隅县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察隅县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