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夏日的热浪,也抵不过车间里我们四颗跃跃欲试的心。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第二小组(成员:岳松荣,李金瑶,刘梦依,辛颖博),为期十天的金工实习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拉开了帷幕。这次,我们的目标很实在:亲手做出一把属于自己的、能真正使用的锤子🔨! 前五天钳工锻造锤头,后五天车工旋出锤柄,最终合二为一。这过程,远比想象中充满挑战,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充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五天:钳工台上的“铁杵磨针”</b></p> <p class="ql-block">⚒️头五天,我们扎进了钳工车间。领到那块沉甸甸的方铁块时,真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在指导老师手把手的示范下,我们学会了第一步:精准划线。游标高度尺、划针,一点马虎不得,锤头的轮廓线就是我们的施工蓝图🎆</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考验是锉削。这才是磨性子的活儿!平锉、半圆锉轮番上阵,目标是把锯痕磨平,把各个面锉得横平竖直、棱角分明,还得锉出流畅的圆弧过渡。汗珠顺着额头滴在沾满铁屑的工作台上,虎口被锉刀柄磨得发红。我们分工协作,粗锉的负责大刀阔斧去除余量,精修的则像“绣花”一样追求平整度和光洁度。老师总在耳边提醒:“慢点,再慢点,多量几次,差一丝一毫都不行!” ✊当粗糙的表面在我们的反复打磨下逐渐变得平滑、甚至能映出模糊的影子时,那份专注带来的宁静和满足,特别踏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是钻孔和抛光。在台钻上给锤头钻安装孔,屏住呼吸,生怕钻歪了。抛光则是用砂纸从粗到细一遍遍“抚摸”它,直到冰冷的钢铁泛出温润的光泽。捧着自己亲手从一块铁疙瘩“变”出来的、沉甸甸又光溜溜的锤头,成就感满满!这五天,耐心、细致、一丝不苟,成了我们最深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五天:车床上的“指尖芭蕾”</b></p> <p class="ql-block">⚙️转战车工车间,轰鸣的机器声带来了新的兴奋与忐忑。车工老师很贴心,没让我们直接挑战铁棒,而是先用木棒做个小烛台练手。我们事先分好工,每个人完成一部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装夹工件到选择刀具再到调整转速…… 尤其是要同时操控纵向和横向两个进给手柄来车出烛台优美的弧度,简直像在跳“指尖芭蕾”!我们摸索着尝试:眼睛紧盯图纸和工件弧度一只手全神贯注操控纵向手柄走刀,另一只手则辅助微调横向手柄。大家轮流尝试,失败了就重来,互相提醒,互相打气。当第一个圆润光滑的木质烛台终于在我们略显笨拙却无比默契的配合下诞生时,车间里我们小小的欢呼声,是对合作最好的赞美👍👍👍</p><p class="ql-block">🙌有了这次成功的“热身”,我们信心满满地开始加工真正的铁质锤柄了🔨</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粗车定尺寸:圆铁棒装上车床,车刀接触的瞬间,火花四溅🔥!我们小心翼翼地进刀,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车削,卡尺量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车细了;接着需要压花增握感:锤柄手握的部分需要压出防滑花纹。滚花刀压下去的感觉很奇妙,力度和速度都要均匀,才能压出整齐漂亮的花纹。我们互相提醒:“慢点,匀速!”;再然后就是倒角去锋芒:两端锋利的边缘需要倒角,让它变得圆滑安全,也更美观。这个小细节也不能马虎;最后是攻丝连锤头(关键一步):为了让锤头和锤柄紧密连接,需要在锤柄一端攻丝,做出螺纹。这一步最考验耐心和手感。角度不对、用力不均,就容易“烂牙”(螺纹损坏)。老师亲自过来示范,教我们如何稳住丝锥,感受那种恰到好处的阻力。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完成了这关键一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一刻:汗水凝结成“锤‼️</b></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个螺纹旋紧,我们将精心打磨的锤头与亲手车削、压花、攻丝的锤柄组装在一起。旋紧的瞬间,一把完整、结实、闪着金属光泽的小锤子,真真正正地诞生在我们手中!四把锤子整齐地摆放在工作台上,沉甸甸的,带着车削的纹路和打磨的光泽。我们互相看着对方沾着油污却笑容灿烂的脸,心里那份沉甸甸的喜悦和自豪感,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这不仅仅是一把工具,它是我们十天汗水的结晶,是无数次失败后成功的证明,更是四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勋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温暖的插曲与沉甸的收获🔆</b></p> <p class="ql-block">💝实习期间,学院的系主任刘宇鹏老师和李华老师和也来到车间看望我们,关切地询问进展,鼓励我们好好体验,把“工匠精神”带回学习中去☀️。带队老师王少伟、任三国和车间的指导老师们更是全程守护,从安全规范到技术难点,不厌其烦地指导、示范,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的身影,是车间里最让我们安心的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天的金工实习结束了。回望这汗水与火花交织的日子,带走的不仅是四把亲手锻造的锤子,更有太多沉甸甸的东西留在了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比“看”难百倍📚:图纸上的线条变成手中的实物,才知道每一个毫米的精准背后,是多少次测量、修正和耐心的打磨。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合作的力量超乎想象🤝:一个人锯铁块费劲,四个人轮流就轻松不少;一个人操控车床手柄手忙脚乱,分工协作就能车出完美的弧度。难题面前,伙伴的肩膀和智慧,是最可靠的后盾。 我们学会了倾听、沟通、信任彼此。</p><p class="ql-block"> ✅ “工匠精神”有了温度❤️:不再是书本上的词汇。它是锉刀下追求平整时的那份执着,是车床上操控手柄追求弧度流畅时的那份专注,是攻丝时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那份敬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原来就蕴藏在每一次用心的操作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劳动的汗水是甜的💪:胳膊酸了,腰背僵了,手上沾满油污和铁屑。但当冰冷的钢铁在自己手中焕发生机,变成一件有用的工具,那种亲手创造价值的满足感,足以冲淡所有的疲惫。这十天,是一堂无比生动的劳动教育课,让我们真切懂得了汗水的分量和劳动的光荣。技能的学习,本身就是最扎实的劳动实践。</p><p class="ql-block">✅工程的种子在发芽🌱:对于我们这些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珍贵的工程启蒙。理解了图纸的意义,感受了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流程,体会了尺寸、精度、规范的重要性。这些,都将为我们未来理解更复杂的生物工程设备和工艺,埋下一颗宝贵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锤子会生锈,记忆永闪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