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人眼中的洱源

和星亮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白族文化腹地,这里是洱海的源头,这里孕育了洱海这位骄子。</p><p class="ql-block"> 一、这里民风淳朴包容万物,不像往北的剑川和丽江。</p><p class="ql-block"> 剑川是白族文化的北大门,承担着抵御纳西族文化入侵的重任,所以只要两个剑川人在一起就会用白族话来交流,外地人想融入她们的谈话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而在我的故乡丽江,只要三个丽江人在一起,就会音高八度的用纳西话交谈。而在我老乡眼里所有其他民族都是“外人”,但是我也理解我的老乡。因为纳西文化,在南方强大的“白族文化”和北方“藏族文化”的夹缝中生存。毕竟纳西文化需要传承,吾辈团结也是情有可原。</p><p class="ql-block"> 恰巧洱源在白族文化腹地,这里汉族文化得到充分融合。在街上年纪稍大一点的叔叔、阿姨,都会亲切的叫你“啊弟”“啊妹”把你当作亲人一样称呼。也许是这里孕育了洱海的缘故,这里的人们早就习惯了“母亲”的角色,能包容一切外来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  二、“呱嗒”“呱嗒”酸辣鱼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酸和辣成为这里餐桌上的主旋律。茈碧湖和西湖等孕育了众多的鱼类。北纬26度的纬度略显湿热,温泉和地热又使当地的大部分水源碱性较重。在千百年的时光里。聪明的洱源人发现了,酸能中和水中的碱,辣能去除湿气。故“呱嗒”“呱嗒”酸辣鱼、梅子醋油然而生成为舌尖上跳动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  三、世间美食万千,这里独爱生皮。甚至出现猪未解刨皮先入口的盛况。单位里有个同事长得风流潇洒一表人才,只是已过不惑之年还未迎娶。同事的催婚也别具一格,大家都会说“今年冬天怕吃你的生皮了”……</p> <p class="ql-block">  四、这里人们豁达开朗</p><p class="ql-block"> 云南是菌子的王国,云南大部分地方都叫“捡菌子”,而只有洱源叫“收菌子”。</p><p class="ql-block"> 刚来洱源时有位同事说:这次休息,我去牛沙公路“收菌子”。身为丽江人,心想她家是菌子商贩吗?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收菌子”的都是买卖菌子的商贩。结果打开她的朋友圈,她在里面秀得一塌糊涂。</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发现,洱源人说的“收菌子”,就是云南大部份地方说的捡菌子。当时还开玩笑的说:山上的菌子是不是排好队等着你来收?整个山上的菌子都是你的,像收租金一样自由。可仔细想来,在这个人比菌子多的年代能用“收”这个动词。可见当地人是何等的洒脱与豁达,毕竟“捡”字还包含了些许的运气成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