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天马博物馆第二季

鸟瞰红尘

<p class="ql-block">走进昭苏天马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关于中国历史的展览板,上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以及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览板上还标注了中国历史年表和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及治理等内容。站在展板前,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被一块标有“三足铁锅”字样的展板吸引。展板旁附有详细的介绍文字,讲述了75团阿蒙克捐赠的三足铁锅的历史背景和考古价值。这口铁锅出土于宋元明时期的昭苏地区,高20厘米、口径20厘米,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生活用具和铁器制作水平。展板上还附有铁锅的图案,整体设计简洁明了,让人对古代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的一角,我注意到一件锈迹斑斑的三足陶器,表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粉末,放置在透明的玻璃展柜中,旁边有标签说明文物的信息。这件陶器仿佛诉说着它所经历的岁月,让人不禁想象它曾经的用途和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来到了关于宋代昭苏县斯木塔斯墓地的展区。展板上详细介绍了2011ZSM43墓模型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地理位置、发现过程以及墓葬的种类和结构。墓地位于阿克牙孜沟,出土了大量钱币,包括金、银、铜币等,反映了宋元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看着这些古老的货币,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经济脉动。</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一块大型石碑吸引了我的目光。石碑表面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顶部还有两只栩栩如生的龙形装饰。石碑整体呈现出岁月的痕迹,显得庄重而古朴。站在石碑前,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侧,我看到了一组石质文物残件,包括五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石块,放置在白色展台上,展台前的黑色标牌上写着“格登碑碑亭残件 清 呼苏县76团格登采集”。这些残件虽然已经破碎,但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它们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我被四块排列整齐的古砖吸引。每块砖上覆盖着一层风化的痕迹,旁边写着“古砖”字样的黑色标牌,背景是简洁的白色展墙,展示环境显得庄重而古朴。这些古砖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所见证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矿物标本展区,我看到了多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岩石,如蓝色、黑色、棕色等,每块岩石旁边都有标签说明。展示柜内光线柔和,背景简洁,突显了矿物的自然美。这些岩石虽然沉默,但它们的存在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在铁器展区,我看到了一件清代的铁铧犁,旁边标牌写着“铁铧犁 清 昭苏县原军马场玉儿特西1公里”。铁铧犁是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工具,它的存在让人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农业生产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铜钱展区,我看到了一组清代铜钱,排列整齐,每组铜钱下方有标签说明其名称和出土地点。铜钱表面有锈迹,颜色从绿锈到铜色不等,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在陶器展区,我看到了两个黑色的陶碗,放置在一个灰色的展台上,展台前的黑色标签牌上写着“黑足陶碗”。背景简洁,突出了陶碗的展示效果,整体设计注重文物的保护与展示。</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另一侧,我看到了一个方形的布艺展示盒,盒内放置了两个小物件和一个长条形的物品,下方标牌分别标注“铜扣”和“铜泡嘴”。这些小物件虽然不起眼,但它们的存在让人对古代生活用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服饰展区,我看到了一件丝绒官帽和一件丝绒皮毛官帽,两者均放置在展柜中。丝绒官帽上绣有复杂的图案,旁边有红色流苏,丝绒皮毛官帽则带有毛绒装饰,展柜前有标签说明。这些官帽不仅展示了古代服饰的精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p> <p class="ql-block">在织物展区,我看到了一块古老的织物,上面有复杂的图案和装饰,边缘有红色的织带,整体看起来年代久远,保存状况不佳,放置在玻璃展柜中,旁边有标签说明其历史背景。这些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在昭苏建置的历史沿革展区,我看到了1934年、1938年、1942年、2014年等关键年份的行政区划变化,以及当前的行政区划情况。这些变化让人感受到昭苏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结束语展区,我看到了一块白底黑字的展板,展板上用大号字体写着“结束语”,下方有一段关于昭苏历史的文字,内容涉及昭苏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共同奋斗,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这段文字让人感受到昭苏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古籍碑文展区,我看到了一块古籍碑文,碑文内容为古代汉字,背景为黑色,文字为白色,四周有复杂的花纹装饰,整体被装裱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框内,显得庄重而古朴。这些碑文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字的美,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中式建筑展区,我看到了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具有典型的飞檐翘角,建筑前悬挂着彩色的经幡,背景是蓝天白云和绿色的树木,显得宁静而庄严。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美,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在马标本展区,我看到了一匹白色的马标本,被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展示柜中,展示柜由白色金属栏杆围成,背景是深色的天花板和一些展板。马标本站立姿态,鬃毛和尾巴自然垂下,显得非常逼真。展示柜内有绿色的灯光照明,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这些马标本不仅展示了昭苏地区的马文化,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侧,我看到了一匹浅棕色的马标本,同样被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展示柜中。马标本的头部和颈部清晰可见,鬃毛和耳朵的细节处理得非常细致。展示柜的栏杆是白色的,背景是深色的天花板和一些展板。马标本的头部微微探出栏杆,显得非常生动。这些马标本不仅展示了昭苏地区的马文化,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侧,我看到了一匹深棕色的马标本,同样被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展示柜中。马标本的头部和颈部清晰可见,鬃毛和耳朵的细节处理得非常细致。展示柜的栏杆是白色的,背景是深色的天花板和一些展板。马标本的头部微微探出栏杆,显得非常生动。这些马标本不仅展示了昭苏地区的马文化,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