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外文摘》上发《为什么是宏博》一文

朱超群

<p class="ql-block">附文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为什么是宏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超群/上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9日下午,我们在宏博集团创始人石建极的策划组织下,隆重举行了一次聘用文学顾问仪式,并诚邀群中的上海作家和写作髙手参加。我是幸运者,石董聘用了我。我十分感谢石董和宏博集团的董事会,并感谢董事长石为在会上讲话,颁发证书和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我整理了那天的发言稿,那是我突然想到应该发个言而写就的提纲,修改是为了给石董看稿子是否要在网络上发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早上,梅常青发我他开夜工,花了很多精力写就的一篇活动纪实,类似报道和活动过程,但写的很有文学色彩,不愧是文笔精华研究会中的优秀快枪手。梅常青9日下午一起参加会议,10日早上就发我,几乎是晚上回家写的。他的雷厉风行,让我感动。而读了文章我很欣赏,认为文字富于激情,感情真挚。我感谢他的才华横溢,为我们的活动写了一篇很精彩,很实在,很有文采斐然的纪实作品。我认真地看了几遍,略微修改了几个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我把文友拍摄的活动照片收看了一下,主要由陶建幸拍摄提供给我的照片。他拍摄的照片贯穿始终,比较完整,比较清晰,比较完满。他不仅是一位写短文和诗歌的能手,照片也拍摄的很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文件和一组照片,我发给石董请他审阅。之前石董与我商议过,对企业的宣传要把关,我承诺发布有关涉及企业的文章呈石董先审阅后发布。石董说了一个“好”字。石董收到我给他的三个文档,回复出差在路上,看文件比较慢,待看后再回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董年龄大了,但工作还很细心,很繁忙。我赶紧说等您审阅,不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我抽空还在为《文笔精华》第五卷组稿、审稿,主要是写个序,准备出版,也比较忙。加上最近组织的“崇明大陆公鸡酒征文“在继续,还要抽身发布全国各地作者的投稿作品发到网上展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晚上,我在忙完写作后,间隙时间里看了我们新建的微信群里文友发布的消息,写我称赞我的文字比较多。其实,活动时介绍就足够了,不用再“发挥”了。我也看到群里的人在增加,大都是集团公司里的核心人员,包括石董夫人施蓓珍,牛肝菌研究成果获得成功的科学家纪开萍。太好了,我们欢迎企业家夫人加入,欢迎科学家前来指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作家在写作品时,需要与企业家和科学家进行交流、融合,才能获得更多的灵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才能写出更多不为人知的但更为感人的作品。说好听的,所谓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一定需要时间、机遇、交往、灵感、才华等各方面要素的结合,包括和企业家、科学家进行交友、交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想,文友在群里写我的文字应该转向,写石董创始的企业,写科学家纪开萍,才是我们作家们真正要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位文友昨天推荐我一本书:《为什么是三星》,写韩国三星企业成功的经验。本书全面解读全球顶级企业三星的成长史,由韩国六位知名管理学家、教授历时五年时间来共同揭秘三星如何化危机为机遇的故事。三星通过两代领导人从纸质、低价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商,改造成为亚洲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并已经跻身全球顶级企业之列。我们作家们与宏博集团的交往,在逐步了解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能写宏博集团?我们可以写宏博的奋斗历程,写宏博的企业家,写宏博的科学家。石董说纪开萍这样的科学家,就如全国闻名的种粮专家袁隆平那样,她是牛肝菌从野生转化为企业批量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成功的袁隆平。外国科学家对牛肝菌从野生转化为企业批量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至今还没有成功,中国成功了。于是,纪开萍对于牛肝菌方面的研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唯一。她在牛肝菌项目研究中,还为企业获得和申请了许多项目的专利。因此,牛肝菌研究专家纪开萍,值得我们去写。我们要像徐迟那样,写出名闻天下的《歌德巴赫猜想》。但中国作家很多,可徐迟只有一个,愿我们的作家中也能出一个报告文学的作家、名家,成为第二个徐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对于《哥德巴赫猜想》所描写的主人公陈景润,改革开放的引路人邓小平同志也不陌生,他在1975年就曾满怀深情地讲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对这样的科学家应该爱护、赞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邓小平说陈景润到徐迟写出《哥德巴赫猜想》,前面有无数的文人学者写了陈景润,但在三年后才由徐迟写作成功。所以说,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凭作家们一时的兴趣、一时的热情就能写成的。需要无数作家的努力,仿佛无数作家的“铺填”,才可能出一位“天才”写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从石董提出写牛肝菌研究者纪开萍的报告文学,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是啊,科学家搞科研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其中的曲折不会是坦途,需要克服难以置信的困难,才能攀登科技髙峰。我们文学家一样,就要采访这样的科学家,捕捉无数她或他艰辛和磨难才会有成功的喜悦,细节越真实、越详细越好。我们的作家要成就一篇或一本成名的书,也一样要经历无数次写作,无数次摸索,无数次跌爬滚打。只有经过艰难磨炼,经历千辛万苦,才有成功的可能啊!愿我们中的作家,有能写出一篇徐迟那样的伟大作品。当然,写作成功的时间,希望越短越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了群里部分内容,手机里的微信再查阅一下,发现陶建幸夜半发我他为我们文企活动所写的一首诗,觉得很好,不失为一首好诗。我读后也改动了几个字,请他再打磨一下,发石董审阅。等待公布后,再请大家分享、分析和指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后我忖思,为大家提供一个我与石董交流后的写作思路:一是写科学家的研究和成功经验,二是写一篇或一部关于介绍牛肝菌生长、食用、效果等各方面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让百姓在娱乐的同时,宣传好菌品的价值,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牛夫人·牛肝菌”这一品牌以及所开发出来的各种产品。石董喜欢儿童文学,我们是否能在这方面突破?石董的企业,完全有实力拍摄一部视频短剧或更长一些的题材剧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我们通过何种方式宣传企业产品的同时,写出优秀而独特的作品,本身就是作家自己创作时要思考的事。我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为作家们提供一个在创作上的建议和抛砖引玉的思路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早上写出初稿时,中午,石董发我微信,认可两篇文章和一组照片,我马上联系袁德礼大佬,请他在《西部风》都市头条上发。袁德礼回复在午饭,吃好后安排落实。当我看到两篇作品和一组照片发表时,他改动了我的文章题目,担心不知石董是否认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微信群里,这时军旅作家刘俊国写了一首诗“菌香氤氲,匠心永恒”,石董也看了,并称赞写的“太好了”。我由衷的欣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文企合作,祝愿作家们可先准备起来,做好创作前的准备,不必急于求成,而一旦有了灵感,就努力地写作,争取一气呵成!成功,往往在于长期坚持,长期努力,看准题材,构思准备充分的作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11日下午初稿,后有修改。</p><p class="ql-block">注:此文之前初发在群里,用“我与文友在群里说”标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