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季的美篇

阿季

<p class="ql-block">  发小相约,趁四月芬芳,自驾出行,一路向南,分为两路,一路经石家庄一长治;一路开封,然后在南阳诸葛祠汇合合,开启自驾之旅。</p> <p class="ql-block">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p><p class="ql-block">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宝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店堂构成。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  开封古城~北门定远门。</p><p class="ql-block"> 自夏朝(帝杼)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开封古楼</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也成为北魏对南部各朝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个重要仓库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门前街口的阙</p><p class="ql-block">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的中段是联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位于汴河要冲的开封,又是东都洛阳的重要门户,也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李唐的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增筑周围达22里的汴州城。是今日开封城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开封关庙</p><p class="ql-block"> 公元960年建立了北宋,历经9帝168年,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弘,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开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的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当时中国的对外交通已由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转向东南沿海的海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的发明由此传向世界各地,开封以其泱泱大国的气象,跃居为那个时期世界上最为繁华的著名都城。</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直辖市。</p> <p class="ql-block">  开封市地下,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地上,则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包公祠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政治改革家他一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执法知山清政廉洁尤其是他在开封府时倒坐甫衙开封府抑强扶弱铁面无私为百姓伸张正义成就了一个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美名包青天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开封包公祠是一组典型的宋代风格的古建筑群, 气势宏伟,风格凝重典雅。 内有大门、二门 、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以文物史料典籍、铜像、蜡像、模型拓片、碑刻画像等,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包公的生平,展示了包公的清政廉明。园内假山起伏,瀑布飞泻、玉桥卧波、锦鲤戏水、石雕精美、花香扑鼻、处处幽雅宜人。</p> <p class="ql-block">  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境内河流众多,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黄河大堤以北滩区为黄河水系,黄河大堤以南属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济河、马家河、黄汴河、贾鲁河、涡河等。</p> <p class="ql-block"> 开封大相国寺于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始建。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明末毁于黄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p> <p class="ql-block">  开封大相国寺为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还有八宝琉璃殿、藏经殿等。</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该寺历史悠久,是中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与白马寺、少林寺、风穴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广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p><p class="ql-block">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日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宋代,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汴,必定入寺巡礼观光。</p><p class="ql-block"> 宋神宗时,日僧成寻曾率弟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设立了相国寺。</p><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因的黄河决口被大水淹没。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诏两次重修,弘历皇帝亲题“敕建相国寺”匾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再遭厄运,损毁严重。</p><p class="ql-block"> 同时,相国寺的住持由皇帝赐封。皇帝平日巡幸、祈祷、恭谢以至进士题名也多在此举行。所以相国寺又称“皇家寺”。因受皇帝崇奉,地位日益隆高,名动天下。</p> <p class="ql-block">  到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梦见相国寺弥勒佛像,为了纪念自己从相王的地位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于是便下诏把建国寺改名为相国寺,并御笔题下“大相国寺”的匾额。由于黄河水患,这块由李旦书写的匾额已不存在,如今看到的匾额是由中国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书写</p> <p class="ql-block">  相国寺也是国际佛教活动的中心,许多国家使节和僧侣虔诚来此参拜和学习佛法。它既是佛事活动的集中地,又是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汇聚区。皇帝诏旨任命方丈、颁发度牒、迎请或题赞佛牙等活动时常在这里举行。佛诞日、佛吉祥日、腊八日,这里均有烛照香熏、内容繁复的佛事活动。帝王将相、公卿士大夫、高僧大德、文人骚客、外国使节、商贾民众出入其间;巡幸、佛事、娱乐、参访、商贸汇集其中。名人荟萃,雅士云集,极一时之盛。</p> <p class="ql-block">  相国寺现存来自马来西亚的佛舍利一粒,洁白完好,珍藏佛经两部,分别为清乾隆版《大藏经》和日本版《大正藏》。</p> <p class="ql-block">  鲁智深倒拔垂扬柳塑像。</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条好汉中最让人快意的人物,是在开封大相国寺看菜园、吃肉喝酒、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从唐太宗魂游地府后敕建开封大相国寺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鼓楼区徐府街8号,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它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富商巨贾共同出资修建,原址为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邸。</p><p class="ql-block"> 其砖雕、石雕、彩绘号称该会馆三绝。</p> <p class="ql-block">  影壁,是会馆建筑之一,砖雕精美,上面写着忠义仁勇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山陕甘会馆的‌鸡爪牌坊‌是该会馆的标志性建筑,因其独特的三间六柱五楼式结构形似鸡爪而得名。牌坊顶部覆盖黄绿琉璃瓦,额匾题有“大义参天”等字样,通体布满三国故事彩绘,细节雕刻包括二龙戏珠、佛手、莲蓬等图案。 ‌‌</p> <p class="ql-block">  戏楼戏楼则是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牌楼正面题写“大义参天”,背面则写着“流芳千古”,为歌颂关羽品德而建。</p> <p class="ql-block">  关羽作为山西解州人,是“忠义”的化身,而商人重义,且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崇封,“汉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与孔夫子并称“文武二圣”的关羽在会馆内也受到了特别的崇敬。会馆院内还特意修建了关帝庙,据讲,每逢祭祀关羽之日,会馆连日演戏,人山人海,十分热闹。</p> <p class="ql-block">  会馆内的钟楼是明清时期重要城镇和寺庙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高12.14米,十分绚丽精巧。上悬铸铁大钟,每天黄昏至次日晨敲钟108下,表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民间相传:敲钟可减烦除恼,钟声长鸣,以示神灵永存,保佑四方,吉庆瑞祥。</p> <p class="ql-block">  会馆一内还有一种独特的“福禄寿”秤,这种秤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明朝商人王现的孙子卖黄瓜缺斤短两的故事。王现在家中的关帝爷神像前拜了三拜后,猛然看见家中的福禄寿屏风,灵光一闪,把福禄寿刻成三颗星钉在秤杆后面。这样谁缺斤少两,不就是缺福缺禄缺寿嘛!这种秤杆很快在商人间流行开来。</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中的鼓楼</p><p class="ql-block"> 三千多年的历史,七个王朝的更迭变换,一幅清明上河图,勾画出北宋汴京的盛世繁荣,一部《东京梦华录》让人禁不住感叹昔日的皇城胜景。当繁华落尽,开封城变成了寻常人家。落日余晖下,那些古代的建筑更显沧桑;灯火阑珊中,鼓楼夜市的喧嚣演绎着市井百态,给人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龙亭广场夜景</p><p class="ql-block"> 开封印象</p><p class="ql-block">千里黄河到淮河,</p><p class="ql-block">夷门自古帝王州。注</p><p class="ql-block">开封府衙包分祠,</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钟鼓楼。</p><p class="ql-block">龙亭广埸人攒动,</p><p class="ql-block">八朝古都气恢弘。</p><p class="ql-block">京华梦录今何在,</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传世图。</p><p class="ql-block">注:《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夷门"(即开封东门)</p> <p class="ql-block">  龙亭夜景</p><p class="ql-block"> 开封,短暂的停留,体会着历史的沉淀,想象着昔日的繁华,观着历代的建筑,品尝着开封的菜肴。值得一来。</p> <p class="ql-block">开封是 “豫菜”的发祥地,味道酸辣适中,甜咸兼宜,适合大众口味。传统名菜:开封灌汤包、鲤鱼焙面、套四宝、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卤煮黄香管、炸八块、一鸭三吃、蒸羊等。小吃:灌汤包子、逍遥镇胡辣汤、桶子鸡、庞记桶子鸡、沙家牛肉、开封套四宝、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风干兔肉、五香羊蹄、酱瓜鸡丁、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双麻火烧、芝麻翅中翅、炒红薯泥、花生糕、黄焖鱼、锅贴、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肉汤、东华乍。</p><p class="ql-block">在开封我们品偿了:凉拌紫荆,槐花炒蛋,白扒豆腐,滑溜鱼肚,灌肠包子,糊辣汤等河南菜。</p> <p class="ql-block">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为康熙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的旧址重建。整个景区素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邀请41位文雅士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盛会,并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兰亭因此成为书法圣地。</p> <p class="ql-block">  九曲流觞地</p><p class="ql-block"> 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p> <p class="ql-block">  兰亭御碑”: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集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乾隆手书 </p><p class="ql-block">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p><p class="ql-block">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p><p class="ql-block">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p><p class="ql-block">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p> <p class="ql-block">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鹅池碑:相传 “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一奇;“</p> <p class="ql-block">碑林。</p><p class="ql-block"> 碑林精选沙孟海、启功、舒同等21位已故名家作品,并诚邀碑刻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精心刻制,形式创新,匠心独运,宛若曲水,现代简洁而不失传统意味。碑林精选沙孟海、启功、舒同等21位已故名家作品,并诚邀碑刻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精心刻制,形式创新,匠心独运,宛若曲水,现代简洁而不失传统意味。</p> <p class="ql-block">  十二景,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碑林、书法博物馆、街区。</p> <p class="ql-block">  右军祠。进大门,便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形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供奉王羲之汉白玉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为人所称道。</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东晋时期被授予右军将(文官)。</p><p class="ql-block"> 在东晋时期,有前、后左、右将军称号,主要是为了褒赏功勋或表示某种荣誉。王羲之作为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以其文化成就著称,因此被授予右军将军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整个园林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p class="ql-block">右军祠出门沿兰亭江行经,便是兰亭书法博物馆,目前我国最大的书法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第一座以《兰亭集序》为主题,全面系统反映兰亭书法与兰亭文化的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风格仿徽派建,粉墙黛瓦,颇具书香、典雅韵味。在这里,既可以了解《兰亭集序》的“前生今世”,又可饱览当现代书法名家“奇珍异宝”,享受精神大餐。</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自1985年开始,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农历三月三为兰亭书法节开幕日,届时海内外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p> <p class="ql-block">  有感</p><p class="ql-block">感悟永和如昨日</p><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千古胜</p><p class="ql-block">鹅字一笔池前水</p><p class="ql-block">兰亭御碑沐春风</p><p class="ql-block">右军堂前穿厅过</p><p class="ql-block">墨华亭内伴寒灯</p><p class="ql-block">书圣墨宝传于世</p><p class="ql-block">更待新诗记传承</p> <p class="ql-block">  游溪口简记</p><p class="ql-block"> 武岭门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关于这个名字有两种阐释:一说溪口武岭周遭,山川景貌堪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类,且两者为谐音,里人素以武陵自诩,意即世外桃源之地。另一说此名取“武德”之义,蒋介石在《武岭乐亭记》中解“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之人耶。</p><p class="ql-block"> 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为示尊重,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镌于正面,蒋介石自己亲笔手书则刻于城门之背。 </p> <p class="ql-block">  溪口,位于宁波市西南40公里的奉化溪口镇,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靠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  溪口,集人文之精华,山水之灵秀,佛教之庄严,民风淳朴,特产丰富,千层饼,芋艿头,水蜜桃闻名遐尔。有北宋仁宗皇帝梦中到此一游而得名“应梦名山”的雪窦山,有“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雪窦寺及世界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p><p class="ql-block"> 1929年前武岭门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p><p class="ql-block"> 武山庙武山庙坐落在武陵门外、武山南麓。是溪口镇任、宋、蒋、单、张五姓宗族共祀之庙。自蒋姓繁衍为镇上大姓后,即以蒋姓为社首,蒋家重大庆典躲在这里举行。 </p><p class="ql-block"> 武山庙始建年代无考,但最迟不晚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此庙曾作过一次修缮,现存的建筑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为天井戏台,后进的前廊设仪态生动的盘龙石柱。 </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一家与武山庙有着特殊的因缘。清末,蒋介石之父曾被推选为庙首,执掌庙产的日常管理。蒋父曾召集五姓族长,对庙进行大规模扩建,由此奠定了武山庙当今的规模。民国初年,这里兴办武山小学,1916年蒋经国在此启蒙。随后,蒋介石也曾出资修庙,并多次入庙许愿、求签,把武山庙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  溪口也是一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在民国时期,因为出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而声名鹊起,又因深厚的佛教文化而享誉中外。</p><p class="ql-block"> 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传统场所,祭祖、庆典、嫁娶、出丧等都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 这里供奉着蒋家自元末蒋士杰始祖迁居溪口后的历代祖宗神位。 祠堂门口牌楼上的横匾“忠孝传家”四字是蒋介石的亲笔所书。 </p><p class="ql-block"> 宗祠由新老两座祠堂组合而成,前进为新祠堂,由蒋介石在1930年出资建造。 后进为老祠堂,清康熙五十五年重修,戏台与中门相连,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蒋介石曾在这里祭祀祖宗,宴请族人,翻阅族谱,观看演出。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元配毛福梅的丧事也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  入武岭城门,便见烟霞古镇,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真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p><p class="ql-block"> 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三间两层的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文昌阁东侧,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文昌阁,主要是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使唤近身幕僚而建。</p><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撰写《旅俄报告》,蒋经国在日记里称“涵斋”,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p><p class="ql-block"> 小洋房一楼里进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  玉泰盐铺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其祖父取其名为瑞元。 自从蒋介石发迹后,玉泰盐铺被溪口乡人视为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以卖盐为主,兼营大米、酒类、菜饼和石灰等,雇有账房、伙计,为当年溪口镇上的大商号。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 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溪口博物馆开馆于1988年春节的溪口博物馆,以溪口武山庙为馆址,2006年溪口博物馆新馆筹建,2008年迁入新馆。 溪口博物馆新馆坐落于溪口镇上玉泰盐铺西侧,武岭路中心地段,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设置了四大常设展厅: “仙灵雪窦”展厅是对“四明第一山”弥勒圣地、唐宋诗路、传说等展示。 </p><p class="ql-block"> “烟云武岭”展厅是对近现代蒋氏父子的史事诠释,许多鲜为人知的民国往事,在这里场景重现。 </p><p class="ql-block"> “风情剡源”展厅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国时期溪口乃至浙东纷繁多姿的民俗民风。 </p><p class="ql-block"> “瑰宝遗韵”展厅荟萃了奉化5600年间遗世的文物精品。</p> <p class="ql-block">  丰镐房.即蒋介石故居。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按照当地的习惯,每个家庭都有房名,蒋介石父亲的房名叫“周房”,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蒋介石由此推及西周两代皇帝建都的丰邑、镐京作为自家的房号,希望自己的家族也能象西周一样兴旺发达,丰镐房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同时蒋介石依据房名,给经国、纬国两个儿子,分别取了建丰、建镐的乳名。 </p><p class="ql-block"> 丰镐房亦称素居,是因蒋家世代信佛,吃素念经,故而得名。 丰镐房占地4800平格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是传统的世家府第格局。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株,是宋美龄亲手所种。东厢房留给宋美龄居住,但一直都空着。西厢房为毛福梅的住所。西厢房西侧有幢独立小楼,是蒋母王采玉旧居。 </p> <p class="ql-block">看到溪口武岭门旁的邮筒,不由得想到了台湾诗人余中光‌《乡愁》一诗。</p><p class="ql-block">小时候‌。</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p><p class="ql-block">我在这头</p><p class="ql-block">母亲在那头</p><p class="ql-block">‌长大后‌。</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p><p class="ql-block">我在这头</p><p class="ql-block">新娘在那头</p><p class="ql-block">‌后来啊‌。</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p><p class="ql-block">我在外头</p><p class="ql-block">母亲在里头</p><p class="ql-block">‌而现在‌。</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p><p class="ql-block">我在这头</p><p class="ql-block">大陆在那头</p> <p class="ql-block">  街景。</p><p class="ql-block"> 溪口镇是蒋介石的故乡,是一个建置千余年的山乡古镇,这里四面环山,三里长街依一脉剡水溪流横贯东西。的武岭头与剡溪南岸的笔架山对峙,形成溪流溢口,故名溪口。</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品尝溪口土家菜</p> <p class="ql-block">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境内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故居所在附马巷。</p><p class="ql-block"> 淮安人文景观众多。里运河文化长廊、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周恩来故里景区等。</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故居。</p><p class="ql-block"> 淮安人文景观众多。里运河文化长廊、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周恩来故里景区等。</p> <p class="ql-block">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悼周恩来</p><p class="ql-block">悼文落素幛</p><p class="ql-block">周天起哀肠</p><p class="ql-block">恩泽垂千古</p><p class="ql-block">来去昌万邦</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家风图片展览馆 。</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纪会馆</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 衙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西路为军捕厅,大门外有石狮,照壁、牌 坊等。 府署内后部,有一园,原名“偷乐园”。淮安府署与其前方的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连为一体, 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雄居古城中心。</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的淮河区域,“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的扬子江(长江)区域。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佳味之美”之誉。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p><p class="ql-block">我们品尝了软兜,蒲菜旦汤,四喜丸子,内片春笋等。</p><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完成了本路的行程,回到北京,相揖道别,相约下次再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