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第三期国培感言一二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昵称:桃之夭夭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10630620</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初,我在河北师大参加了为期40天的国培置换研修培训。我发现,国培真的发挥了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的作用,邀请了诸如贾志敏、管建刚、余映潮等大家进行讲座,安排了影子学校的实践学习,让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得以提升,更让我们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培之旅,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突然看到了蓝天碧水,欣喜之情无以言表,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一个思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语文课程培训的项目开发者与负责人林岩老师,她在“研修课程导航”课上开宗明义,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国培:国培始于2010年,是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此项目目的在于发挥国家级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培养一批“种子”教师,让种子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来到国培,让我知道了我肩上有责任!在这次学习中,我克服各种困难,抛却“离开学校,放松一阵”的懒散初衷,每天积极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不论是在院校培训,还是在影子学校实践,我都认真学习,迅速转动大脑,努力消化所听、所看的内容,努力去践行“有为才有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国培,在师大的氛围里,我像学生一样,又有了完善自己的教师生涯,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卓越的豪情!</p><p class="ql-block"><br></p> 两个作文教学思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志敏老师《古文今译》的课堂里告诉我们如何把文章写具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老师是我敬佩的人,仅用一本书、一支笔,却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投入。他没有五花八门的教具,也没有公开课特别推崇的课件,他要教的课文能一字不差地全篇背诵,声情并茂背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开国大典》曾让多少老师望而生畏,可贾老师愣是能抑扬顿挫、行流水般背下来,贾老师的言传身教,我发现要想上好语文课,就得下真功夫,厚积才能薄发,学生的语感,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教师自身的素养密不可分。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老师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课堂上,他诙谐幽默、大气得体的评价对听者是一种享受。课堂发言独到的学生,贾老师竖大拇指“人才难得”;“我发现你了,出类拔萃。”当一个学生说:“人老了,我发现头发会变白。”贾老师马上俯下身,摸着头发:“是说我吗?我也年轻过,你们要趁年轻多读书啊。”谆谆教导,润物无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来自管建刚老师——管老师告诉我在阅读教学中找准基点,就能指向表达。即要用两只眼睛看课文,一只眼睛看“写了什么”,一只眼睛盯“怎么写的”。</p><p class="ql-block"> 从管老师的课堂中似乎能发现这样的规律:首先读懂文本是前提,文本内容读不懂,就无法和学生谈写作方法和技巧;然后找到写法的增长点,这个增长点是关键,既要非常切合文本,还要与学生的水平相匹配。</p><p class="ql-block"><br></p> 三种教育教学手段 板块教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板块教学——提供了一个“选取课文训练点”的例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0来岁的余映潮老师,作为板块教学的开发者,《牧场之国》的识一组词、写一句话、说一段话、答一次问,四个板块,由词到句、由段到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在一节课的收获有目共睹,该理解的词语、该积累的佳句、作文的技巧方法等水到渠成,自然流淌。余老师的课堂活动板块设计清晰,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兴致盎然。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余老师的教材处理,与叶老的思想高度契合!他没有围绕课文内容分析、理解,似乎舍弃了内容,突出了“板块”的形式。但是,内容又何曾舍弃?把文本内容作为选材对象,给出写作的样例,让学生一次次揣摩,一次次选择,一次次组合,既兼顾了文本内容,又让学生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老师的课可以用“三实”来形容——实际、实用、实效。 余老师从不提预习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即可,既减轻了负担,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他的“板块”教学模式,思路清晰,易于操作,可谓实用;而大量的高密度的语言训练,文字实践,丰厚了学生的积累,增加了学生的才华,确实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建构了实效课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课堂观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观察——提供了一个听评课的手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学期听的课不少,学校也搞了许多听评课活动,但是大部分教师也只对教师的优点进行点评,不足之处一带而过,其实对授课教师没有帮助,这样的教研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反思自己的听评课也在关注目标的达成、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上,但是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缺少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培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周文叶教授为我们做了一堂精彩的讲座——《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评课也是要讲证据的,只有拿出证据的评课才有说服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听课前,先要根据作课教师的说课确定听课观察主题,然后设计收集证据的观察工具即观察量表。进入课堂,根据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数据。课后评课先让授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最后观察者基于自己收集的证据评议。 观察别人的课堂,建设自己的课堂,用证据说话,从而解放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课例研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例研修——提供了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思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国培,林岩老师用几节课的时间教我们什么是课例研修,并用三周的时间在影子学校实践怎样进行课例研修。每个家庭研修报告都汇集成册,满满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国培点亮了我那颗热爱生活的率真自然的心。 “假如你所掌握的工具只是锤子,那你就永远只能和钉子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的确,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一名出色的培训者,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工具”,一路前行,在教师之路,一步一个脚印,留下坚实的脚印,做一名留痕的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赢得教师的专业尊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16年9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