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比学历更关键

有话直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季,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戏码再度上演。考得好的家庭,为孩子能踏入名校而欣喜若狂。家长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的喜讯,亲朋好友纷纷通过电话、短信或各种社交平台,向孩子及其家人送上诚挚的祝贺。家长们还会让孩子外出旅游放松身心,忙着给孩子更换手机、购置电脑;亲戚朋友们则挑选书籍、文具或其他有意义的礼物,为这份喜悦添彩。更有甚者,会搭台唱几天大戏,组织聚会,邀请邻里亲朋摆上几桌,共同欢庆,仿佛孩子考上好大学,便踏上了人生的“通天大道”,满怀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的美好憧憬。然而,成绩不理想的家庭氛围则截然不同。孩子或许能坦然面对现实,可部分家长因期望值过高,满心失落,仿佛遭受了莫大的委屈。他们早早担忧孩子上普通大学会“毕业就失业”,似乎大学的层级就是决定孩子未来前途的砝码。</p> <p class="ql-block">      其实,有段话颇能给这两类家庭以启示:家庭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养出“高学历、低情商的孩子”。别以为孩子成绩好就能所向披靡,实则不然。社会犹如一所特殊的大学,考验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领导交办任务,听不懂弦外之音;同事开个玩笑,分不清轻重缓急;客户稍有脸色,立马沉不住气,如此这般,即便学历再光鲜,在职场也难走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的确,读书是安身立命的硬本事,做人则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有些家长,自小只让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家务不许沾手,委屈不让承受,人际纠纷还急着替孩子出头。结果呢?养出了碰不得、说不得的“瓷娃娃”。家长为孩子规避的所有挫折,日后都可能成为他们成年路上的绊脚石。正如当下网络热传的一段话:成年人的世界,只有筛选,没有教育。能让人幡然醒悟的,从来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撞南墙后的痛彻心扉;能给人以警醒的,也从来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是亲身经历、追悔莫及、吃尽苦头和历经磨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今,早已不是“学历决定一切”的时代。清北毕业生为专科老板打工,海归硕士收入不及本地销售,此类事例屡见不鲜。网红校长王树国的 “三问中国教育”,更是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他问道:倘若梁文峰继续攻读博士,还会有 DeepSeek 吗?要是王兴兴继续深造读博,还会有如今的宇树科技吗?假设汪涛持续读博,还会有当下的大疆吗?他表示不知答案,但时间证明,那些选择读博的人,发展未必有他们这般出色。他进而发问:那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为何我们一心培育人才,却未能达成预期,而这些孩子走出校门后却能取得优异成就?答案其实很明确,在真实的实践中,学历并不等同于能力。大学不过是培育了幼苗,他们真正的成长,是在实践的磨砺中,在充满挑战的血雨腥风中锤炼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能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所以,真正成功的父母,并非把孩子送进名校就大功告成,而是要助力孩子成为 “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活得精彩” 的人。家里来亲戚朋友,教导孩子有礼有节,酒桌上让孩子向长辈敬酒,远比逼迫孩子多考 10 分更为实用;鼓励孩子自行解决与同学的矛盾,比动辄找老师告状更为明智;寒暑假让孩子尝试摆摊实习,比报高价补习班更为实在。今年,江西高考女孩刘燕独自用木棍扁担挑着行李走出校门的视频在网上爆火,引发广泛热议且热度持续攀升。这表明人们更欣赏她这种凭借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改变命运的奋斗精神。不少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高考,无论她考试成绩如何,她已然在人生的考场上交出了一份自立自强的高分答卷。</p> <p class="ql-block">      社会检验孩子的标准,从来不是试卷上的分数。那些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不一定是学霸,但必定是善于察言观色、能屈能伸的 “处世高手”。读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凡事无绝对,父母做好本职,其余的交由孩子自己应对。要相信多读书益处多多,更不要惧怕孩子犯错,因为错误是成长的勋章。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积蓄力量,跑得更加有力;每一滴泪水,都是为了迎来更灿烂的微笑。让我们用爱为孩子构筑梦想,用心陪伴他们成长,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愈发坚强、自信。恰似雏鹰在狂风中振翅,终将在广袤天空自由翱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