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85年7月10日 (农历闰五月十七),十六国前秦国君苻坚逝世。前秦宣昭帝苻坚(338年-385年),字永固,氐族人,苻雄之子,苻洪之孙,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 苻坚(338-385年07月10日),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前秦开国君主苻洪的孙子,苻雄的儿子。其祖先世代为西戎酋长。在后赵石虎进攻关中时,苻洪率族归服,并迁徙到现在的河北临漳一带。后又投靠东晋,被任为征北大将军,不久自称秦王。苻洪死后,其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据关中,次年称帝,建都长安。苻健是苻坚的伯父。苻坚的父亲苻雄因辅佐长兄创业有功,被封为东海王。苻雄死后,苻坚袭爵。公元353年,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继承帝位。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视杀人如儿戏。每逢接见大臣,都让侍从箭上弦,刀出鞘、铁钳、钢锯等摆放跟前。看谁不顺眼.就随即杀掉。如哪位大臣有所劝谏,就被视为诽谤,杀之;若有人说句奉承话,就被视为献媚,杀之.因此,朝中人人自危,都希望苻坚取而代之。其中薛伽、权翼私下对苻坚说:“苻生这小子太残忍暴虐了。搞得全国人心离散。常言说得好,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苻生无德,应该早作打算,以顺民心,不要让政权落到他人手中。”苻坚又何尝不想早日除掉暴君呢,只是感到实力不足,不敢轻易动手,而在暗中谋划。或许苻生也听到了风声,在公元357年的一个夜晚.对一位侍女说:“苻法和苻坚兄弟也不可信赖.明天就把他们除掉。”侍女等苻生熟睡后,秘密报告了苻坚。苻坚兄弟才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召集亲兵,分两路冲进苻生的王宫,把睡懵懵的苻生拉到另外一个房间杀掉了。此后,在朝臣的一致拥戴下,苻坚在太极殿登位,号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实行大赦。</p><p class="ql-block"> 649年7月10日 (农历五月廿六),唐太宗李世民病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中国唐朝皇帝(626—649年在位),世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唐太宗李世民出身于关陇的世家大族。其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北周时期的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李渊袭爵唐国公,隋炀帝时被封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像其它关陇贵族一样,从小就娴熟弓马,通晓军事。在李世民刚刚步入成年之时,似乎特意为他准备的隋末乱世就给了他淋漓尽致发挥的舞台。在进军长安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形势,李渊等人曾产生过退缩的念头,但在李世民坚决向前的鼓动下,终于于617年11月顺利占领长安。第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在此后的群雄逐鹿中,唐朝面临的最主要对手,包括薛仁皋、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都是由李世民亲自率军消灭的。李世民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最行之有效的战法是,首先避免与敌方主力对撼,等到敌方出现疲惫和戒备心下降时,以己方优势兵力迅速出击,出其不意地击溃敌方主力。在一系列战役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与王世充、窦建德的郑夏联盟的决战,在战斗中李世民几度陷入敌方优势兵力的包围中,但他出色的战斗能力加上些许运气,使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唐王室在621年就消灭了全国各主要割据势力,到624年分散的反抗力量也铲除殆尽。在此过程中,李世民虽不是全局的统筹者,但他对统一的贡献显然要超过任何一个人。但对于李世民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逼父退位,这血腥的一幕成为他辉煌的“贞观之治”的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吸收了隋末的教训,在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实行了轻徭薄赋、疏缓刑法的政策。完善并发展了隋朝和唐高祖时建立的制度,包括府兵制、均田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并颁行了《大唐律》。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他的帝王美德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纳谏,以魏征为首的大臣常常犯颜直谏,他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贞观美政,留下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等经典的政坛佳话。唐太宗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周围群星璀璨。凌烟阁24功臣文武兼备,是唐太宗对天下人才之感召力、凝聚力的写照。贞观之治成为史学界毫无争议的太平治世,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全国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数达到最低记录,一个繁荣开明的辽阔帝国由此蒸蒸日上,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强盛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堪与唐帝国相比的,只有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唐太宗在位期间,先后出兵打败了北方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谷浑、高昌国,既解除了外来威胁,又拓展了疆域。但他晚年发动的征高句丽之战,则被证明是劳民伤财的无效之举。但唐太宗同“夷狄”的交往绝不仅仅只是依赖武力。他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了众多少数民族,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曾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并放心地任用少数民族人才,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领袖共同尊为“天可汗”。唐朝前期,对外交往四通八达,出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丝绸之路再次承载了文明交流的重任,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大概在此时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造纸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西传。而受唐文化影响最大的是朝鲜和日本,日本的“大化改新”正是在“遣唐使”的影响下发生的。唐太宗是一个身兼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的全才,临终前还写下总结一生经验的《帝范》十二篇。</p><p class="ql-block"> 1509年7月10日 (农历六月廿四),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动家加尔文诞辰。约翰·加尔文,法国人,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动家,加尔文教的创始人。1509年7月10日生于法国北部皮卡迪的努瓦荣城一个律师的家庭,母亲不幸早逝。加尔文曾在努瓦荣一个贵族家庭里受启蒙教育。1523年8月,努瓦荣流行鼠疫,加尔文随贵族子弟去巴黎,就读于巴黎大学马尔奇学院。后来,他又进入巴黎大学蒙太古学深造。1528年,加尔文毕业,获得文学硕士的学位。这时,路德宗教改革之风已吹进古老的校园,有人对宗教改革表示支持,学院领导则加以反对,斗争激烈。1529年,一位支持路德的学生领袖竟被烧死。这场斗争不能不使加尔文受到影响。1531年,加尔文的父亲去世,他决定去巴黎专攻神学。他在巴黎研究了希腊文、希伯来文和拉丁文《圣经》,要求按照古代基督教的面貌改造罗马教会,逐渐倾向于宗教改革。3年后,加尔文成了一名新教徒。1536年,加尔文在巴塞尔出版他的名著《基督教原理》,系统阐述新教教义,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这部书是他毕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内瓦从事宗教政治活动的总结,是宗教改革时期一部影响最大的新教百科全书。1541年后长期定居日内瓦,创立加尔文教,因此,加尔文后来被人们称为“新教的教皇”。他曾对许多著名的学者、医生和再洗礼派进行过迫害。所以恩格斯曾愤怒地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p><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10日 (农历六月初六),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贝当7月10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复存在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府在维希粉墨登场。法国议会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解散议会,并授权贝当制定新宪法。新法国将会出现新议会,新议会完全是顾问性质的。但这天消亡的不仅是共和国,法国传统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也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家庭、祖国”。新政权号召人们恢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停战后逃离法国的士兵们,接到让他们返回法国的邀请,贝当政府保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一些士兵将会得到1000法郎以补贴他们回国过平民的生活。6 月16日,一战的凡尔登英雄、陆军元帅贝当接任法国总统,随即向德国要求停战1940年法国败降后,贝当对希特勒说:“现在法国再也不可能打一场新的大战了。”</p><p class="ql-block"> 1941年7月10日 (农历六月十六),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1941年7月10日,冈村宁次晋升为大将,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指挥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推行残忍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44年春率部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8月任第6方面军司令,率部攻占桂林、柳州。11月任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1949年1月2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判日本侵华战犯冈村宁次以及其余260名日本侵华战争罪犯“无罪”,并拟于31日将他们“遣返日本”。国民党政府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1月28日,中共要求国民政府重新逮捕日本侵华罪魁冈村宁次,国民党方面加以拒绝。2月5日,毛泽东发表《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指出,“这两类战犯问题都得谈判,这两类战犯都得惩办”。冈村宁次“无罪”释放后被中国国民党政府委任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工作总联络部长,协助组织日军和日侨遣返事宜。后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军事顾问。1949年1月回国。1950年被台湾当局聘为 “军事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1955年起任日本归国军人组织战友联盟副会长、乡友会会长。死于东京。著有《冈村宁次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1951年7月10日 (农历六月初七),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代表在板门店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邓华将军在朝鲜停战首次会议上发言,同意朝鲜人民军首席代表南日将军提出的三项建议,并指出这是谈判的出发点。三项建议为:一、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同时下令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二、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武装部队应同时撤离三八线10公里。三、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部队。朝鲜停战谈判的形成,经历如下的过程:在美军侵朝战争不断遭受失败的形势下,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建议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应谈判停火与休战,而后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6月25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政策演说时称,美国愿意参加朝鲜问题的和平谈判。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发表声明,表示接受马立克的建议,并准备举行谈判。7月1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答复李奇微,赞成举行停战谈判。此后,双方多次电文往返,确定了谈判地点、日期等。开城谈判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代表邓华、李相朝、解方、张平山。“联合国军”方面首席代表特纲.乔埃,代表劳伦斯·克雷奇、亨利·霍治、阿尔林·勃克、白善烨。谈判开始后,美国对于谈判没有诚意,采取拖延和破坏的政策,并企图以“军事压力”配合谈判,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不合理的要求,朝中方面则针锋相对,打谈结合,以打促谈,力求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停战,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从此后朝鲜战争形成一个长期的边谈边打、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的复杂局面。这是朝鲜板门店的朝鲜停战谈判会场全景。白帐蓬为朝鲜代表休息室,灰帐蓬为美国代表休息室,当中的木板房子是会议所。</p><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10日 (农历六月十一),中央专案组完成林彪案件报告。“九·一三”事件后,中央决定成立专案组,负责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问题进行调查。1973年7月10日,中央专案组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报中共中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