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丽娃河畔的启思之旅 </b></p><p class="ql-block"> 晨曦初露,我和同学漫步在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长桥上,望着薄雾中若隐若现的群贤堂飞檐,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激荡。作为一名日照市名班主任工程人选的参训学员,这是我抵达上海的第三天,但却是第一次让我细细地打量和考究这所令我仰慕已久的高等学府。 </p><p class="ql-block"> 昨日跟随班主任和同学们匆匆走进华师大,没有来得及驻留脚步去感受这所校园的悠久和厚重。而今天,当我真正思量这片土地时,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书香门第”的厚重底蕴。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行于历史的回声中 </b></p><p class="ql-block"> 初入校门(东门),古色古香的校牌两侧是整洁的林荫道,两侧高大的银杏树像是守卫的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学术净土。沿着小径前行,丽娃河如一条丝带蜿蜒穿过校园,河畔的青石堤岸上刻着“大夏大学创办于1924年”“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等字样,这些文字如同时光的注脚,将历史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 当脚步踏入大夏大学的旧址时,我仿佛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声。1924年,厦门大学的进步师生为追求民主教育,南迁上海创办大夏大学,“光大华夏”的校名承载着民族复兴的期盼,而“自强不息”的校训,则激励着无数学子。郭沫若、田汉、马君武等先贤在此播撒文化火种,用笔墨书写时代华章。而光华大学的诞生则更添了一份悲壮——圣约翰大学学子在五卅运动的怒潮中愤然离校,创办了这所寄托爱国情怀的学府。吕思勉、钱钟书、徐志摩等大师在此传道授业,将人文精神深植于这片土地。 </p><p class="ql-block"> 1951年,新中国整合教育资源,将大夏、光华的文脉与复旦、同济等高校的优势学科熔于一炉,华东师范大学应运而生。丽娃河畔的群贤堂(即我们上课的文史楼)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而“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则为这所新生的社会主义师范大学注入了新的灵魂。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站在双肩之上望远方 </b></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校园,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书页上。文史楼前的斑驳砖墙让我想起吕思勉讲学时的激昂神采;群贤堂前的树影婆娑,似乎还留存着孟宪承先生“教育救国”的呐喊。而现代感十足的精密光谱实验室里,激光与丽娃河的碧波相映成趣,这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华师大“智慧创获,品性陶熔”理想的生动写照。 </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感慨的是,华师大在时代浪潮中的坚韧与创新。特殊年代的风雨未能折断她的风帆,改革开放的浪潮又为她注入新的活力。从1978年重归“全国重点大学”,到2006年闵行校区的落成,再到如今“一校两区”的宏大规模,华师大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她以“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五大计划为经纬,在量子通信、河口海岸、精密光谱等领域绽放光芒。2017年跻身“双一流”高校,2022年又新增生态学、统计学为双一流学科,学科交叉的蓬勃生机令人叹服。 </p><p class="ql-block"> 而最触动心灵的,是她的育人情怀。从孟宪承先生的“教育救国”,到钱旭红校长的“培育引领者”,七秩春秋间,30万学子从这里出发,将“教育强国”的使命写进共和国的星空。如今,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看到无数师者将知识与爱传递给万千学生,这份传承的力量让我肃然起敬。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在传承中汲取力量 </b></p><p class="ql-block"> 站在丽娃河畔,我想起日照莒县我们的校园——那些清晨的朗朗书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还有我写下无数教诲的教案本。此刻,我仿佛能听到学生们跨越黄浦江的呼唤,期待从华师大带回新的智慧与启发。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学习的每一天,都像是与历史对话、与未来握手。课堂上,教授们旁征博引,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交织;校园里,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用青春书写属于他们的华章。而我,作为日照教育战线的一员,能在这厚重的历史氛围中汲取养分,何其有幸。 </p><p class="ql-block"> 华东师范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灵魂的熔炉。她用百年的文脉滋养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灵,也用时代的创新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此刻,我站在建校百年的门槛上,望着晨光洒向丽娃河的波光,心中充满力量。 </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带着这份力量,继续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让华师大精神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刘海波老师的《从工作思维走向研究思维》讲座内容笔记整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讲座核心要点</p><p class="ql-block">(一)工作思维与研究思维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工作思维侧重于执行与操作,多关注任务的完成;研究思维则更强调系统性思考、深度探究与价值挖掘,注重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二)教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p><p class="ql-block">观察与记录 :细致观察教育现象,如实记录数据与案例,为研究积累原始素材。</p><p class="ql-block">文献综述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同时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理论支撑与切入点。</p><p class="ql-block"> 问题聚焦 :从众多现象与文献中提炼出核心研究问题,确保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p><p class="ql-block">假设构建 :基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研究问题提出初步的假设,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指引。</p><p class="ql-block"> 数据分析 :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与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与关系。</p><p class="ql-block">结论提炼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炼出研究结论,并将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p><p class="ql-block">(三)研究思维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教学实践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思维,可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学生管理方面 :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措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p><p class="ql-block">教育政策制定方面 :教育管理者借助研究思维,深入了解教育现状与问题,为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使政策更贴合教育实际需求。</p><p class="ql-block">二、具体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一)学校课程设置研究</p><p class="ql-block"> 某学校发现学生对某些课程的兴趣不高,成绩也不理想。通过研究思维,学校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p><p class="ql-block">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与项目,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p><p class="ql-block">(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p><p class="ql-block">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某教育机构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发现教师在教学技能提升、教育理论学习、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p><p class="ql-block">根据研究结果,教育机构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如定期组织教学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教育理论讲座、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等。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三、个人收获与感悟</p><p class="ql-block">(一)思维转变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意识到从工作思维向研究思维转变是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更要深入思考工作背后的原理与规律,以研究的视角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策略。</p><p class="ql-block">(二)研究方法的实用性</p><p class="ql-block"> 掌握了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并了解到这些方法在不同研究场景中的应用特点与优势。这将有助于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p><p class="ql-block">(三)研究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深刻认识到教育研究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教育现象与问题的研究,能够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p><p class="ql-block">四、对职业发展的启示</p><p class="ql-block">(一)提升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持续学习教育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积极参与教育研究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p><p class="ql-block">(二)创新教育实践</p><p class="ql-block"> 将研究思维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p><p class="ql-block">(三)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研究思维对教育政策、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总之,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刘海波老师的《从工作思维走向研究思维》讲座内容丰富、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启示。通过对讲座内容的深入学习与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在教育领域不断成长与进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陆丽萍老师《解码未来方向,筑梦未来航程 —— 基于教育综改背景下的生涯教育实践与探索》讲座笔记整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讲座核心要点</p><p class="ql-block">(一)生涯教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生涯教育,各省市也积极响应,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兴趣、培养职业意识,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二)生涯教育现状分析</p><p class="ql-block">学生选择困境 :学生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与不理性,如因高考压力做出极端选择,对所选专业后悔等现象较为常见。</p><p class="ql-block"> 教育畸形现象 :升学竞争使教育异化为军备竞赛,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出现各种极端事件。</p><p class="ql-block">(三)生涯教育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起源与发展历程 :生涯规划起源于美国,最初侧重职业生涯规划,后逐渐扩展到关注个体的整个人生发展。</p><p class="ql-block"> 相关理论阐述 :如 4C 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自身未来、信心、尝试意愿以及未来掌控权等问题,为生涯教育提供理论支撑。</p><p class="ql-block">(四)生涯教育设计与实施</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兴趣、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做出合理选择并有效实现目标。</p><p class="ql-block"> 具体表现 :有利于学生分享经验、体验职业、获得丰富信息和专业指导。</p><p class="ql-block">实践活动形式 :涵盖主题班会、学科融入课、校外实践活动等,强调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递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p><p class="ql-block">(五)生涯教育过程推进</p><p class="ql-block"> 生涯认知阶段 :借助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力量,通过心理课程、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探索。</p><p class="ql-block">生涯测评环节 :开展兴趣、能力、性格、学科素养等多方面测评,为学生提供专业和职业选择的科学参考依据。</p><p class="ql-block">企业实践安排 :组织家长进课堂、企业考察、职业体验与访谈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p><p class="ql-block">其他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研学旅行、高校群访等,丰富其人生阅历,助力生涯选择。</p><p class="ql-block"> 生涯选择指导 :指导学生撰写规划书、开展专题研究、参加大学先修课程,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大学和专业,为未来选择做好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六)团队护航作用</p><p class="ql-block">班主任和学生成长导师团队紧密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双向选择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生涯指导和心理疏导,确保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和效果达成。</p><p class="ql-block">二、行业实践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一)成功案例</p><p class="ql-block">案例一 :上海某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涯教育活动,成功帮助学生明确兴趣和职业方向。例如,一名学生在班级史记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和出色才华,最终在文言文研究及相关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体现了生涯教育在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其发展方向方面的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案例二 :某学生最初仅是对拍照感兴趣,在导师团队的耐心指导和个性化辅导下,逐渐将兴趣明确为艺考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被北影录取。这一案例生动展示了团队护航在学生生涯探索和选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个性化指导如何助力学生实现梦想。</p><p class="ql-block">(二)失败案例</p><p class="ql-block">上海七宝中学一名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因对成绩不满意而选择结束生命,这一悲剧深刻反映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涯规划指导等,也凸显了加强生涯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紧迫性。</p><p class="ql-block">三、个人薄弱环节与收获</p><p class="ql-block">(一)薄弱环节</p><p class="ql-block">之前对生涯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认识不足,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选择方面缺乏有效方法和实践经验,难以给予学生精准、科学的指导。</p><p class="ql-block">(二)收获</p><p class="ql-block">深入了解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坚实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增强了开展生涯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学习到多种生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如专业的测评工具、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等,为今后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策略和手段。</p><p class="ql-block">认识到团队合作在生涯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分工和个性化指导,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共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生涯教育服务,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四、培训内容对职业发展的价值</p><p class="ql-block">(一)提升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使自身的教育理念从单纯关注学生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生涯规划,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积极转变。</p><p class="ql-block">(二)丰富教育方法</p><p class="ql-block">掌握多种生涯教育的方法和工具,能够更科学、更精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世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p><p class="ql-block">(三)增强团队协作能力</p><p class="ql-block">深入了解团队护航在生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与同事密切合作,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在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方面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四)适应教育发展趋势</p><p class="ql-block">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涯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培训使自己能够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在激烈的教育行业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对生涯教育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持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他们实现人生的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