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当下,“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绝非空泛口号,而是直抵基层末梢的硬核要求。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权力运行的“微小单元”,看似层级不高,却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切身利益。将党风党纪的硬要求转化为硬举措,让铁规矩真正长出“铁牙齿”,社区是重要考场,更是关键战场。</p><p class="ql-block">一、筑牢“防火墙”:精准识别“小微权力”风险点,让监督探头“无死角”</p><p class="ql-block">社区权力虽小,却遍布廉政风险“暗礁”。低保评估、惠民资金发放、微小工程发包……这些与居民利益休戚相关的“小微权力”,若缺乏有效监督,极易成为“风腐一体”滋生的温床。筑牢“防火墙”,首在精准识别风险点:</p><p class="ql-block">绘制“微权”风险地图:全面梳理社区各类事项办理流程,聚焦群众反映集中、自由裁量权大的关键环节,如印章管理、证明出具、费用代收等,逐一标注风险等级。</p><p class="ql-block">布设“全天候”监督探头:畅通“线上+线下”监督渠道,用好居务公开栏、社区微信群、监督举报二维码,让居民随时“看得见”“问得清”“能发声”。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前哨”作用,敢于对苗头性“小事”说“不”。</p><p class="ql-block">实施“熟人回避”硬隔离: 在涉及利益分配、资格审查等敏感事务中,严格执行经办人员回避制度,杜绝“人情保”“关系保”,以程序刚性压缩“微腐败”空间。唯有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链条,才能让“风”无处起、“腐”无处藏。</p><p class="ql-block">二、扎紧“制度笼”:推动铁规矩落地“有牙”“带电”,让禁令生威</p><p class="ql-block">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让铁规矩在社区长出“铁牙齿”,关键在于制度设计严密、执行有力:</p><p class="ql-block">细化“社区版”负面清单: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要求,结合社区实际,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社区小微权力运行禁令”。例如,明确禁止接受服务对象任何形式的宴请、礼品(哪怕是一包烟、一盒茶),禁止在为民办事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禁止在惠民资金使用、物资发放中优亲厚友。</p><p class="ql-block">推行“阳光居务”硬举措:坚持“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必公开、凡社区重大决策过程必公开、凡财务收支情况必公开”。公开不能是“雾里看花”,要细化到项目、金额、受益人,晒在阳光下,接受居民“放大镜”审视。</p><p class="ql-block">三、激活“廉动力”:厚植清风正气土壤,让担当善为蔚然成风</p><p class="ql-block"> 风腐同治,既要重拳惩治,更要春风化雨,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廉动力”:上好“身边课堂”:用社区发生的正反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让清风正气故事可感可学,让反面教训触及灵魂,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p><p class="ql-block">擦亮“担当底色”:将风腐同治成效与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担当紧密结合。大力褒扬那些在服务群众中任劳任怨、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利益面前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树立鲜明导向。保护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的干部,为担当者担当。</p><p class="ql-block"> 社区虽小,连着万家灯火;权力虽微,关乎民心向背。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就是要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竖起最坚实的纪律屏障。唯有以“显微镜”查风险,以“铁手腕”执规矩,以“润物功”养正气,方能让党风党纪的硬要求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铁牙齿”真正咬断侵蚀群众利益的“黑手”,让担当作为、清正廉洁成为社区党员干部最闪亮的标签,最终以一个个风清气正的“小气候”,温润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生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