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前沿:“三争”淬火,为民担当更闪亮

林敏

<p class="ql-block">  在“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激昂号角声中,“三争”行动持续深化拓展,为社区这一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注入澎湃动能。社区党员干部作为感知群众冷暖的“神经末梢”,更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更需以“三争”精神为指引,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展现主动担当、善于作为的先锋姿态。</p><p class="ql-block">一、争优,在治理精细化中扛起担当之旗</p><p class="ql-block"> 社区治理千头万绪,矛盾常在细微处发生。若满足于“不出事”的底线思维,则难以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争优,意味着将治理标准从“过得去”提升至“高水平”,在精细精准中彰显担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停车位科学规划、物业服务提质升级……这些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恰是检验治理能力的“大考”。党员干部必须走出办公室、扎进楼栋里,以“绣花功夫”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要敢于牵头协调复杂利益关系,善于运用民主协商、法治思维化解矛盾,将“民情日记本”写满解决方案,把“服务责任田”深耕为幸福沃土。唯有在解决一件件具体难题中争创最优方案,方能于细微处见担当,让社区成为群众安心、舒心的港湾。</p><p class="ql-block">二、争先,在服务主动化中锤炼善为之能</p><p class="ql-block"> 服务群众,贵在主动靠前、精准响应。若坐等居民上门、“拨一拨动一动”,便辜负了组织的信任与群众的期盼。争先,就是要变“被动接单”为“主动问需”,在服务前移中锤炼善为本领。社区党员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通过日常走访、线上互动、数据分析,敏锐捕捉居民未言明的诉求——独居老人的“沉默期许”,双职工家庭的“托管焦虑”,创业青年的“政策渴望”。更要善用智慧社区平台、网格化管理等工具,推动服务资源精准匹配、高效下沉。当“社区食堂”解决老人“吃饭愁”,当“四点半课堂”化解家长“接送难”,当“创业微沙龙”点燃青年“奋斗梦”……这些主动作为的生动实践,正是“争先”精神在社区沃土上开出的善为之花。服务抢先一步,民心便更近一尺。</p><p class="ql-block">三、争效,在能力专业化中筑牢奋进之基</p><p class="ql-block">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社区工作挑战日益多元。若能力“工具箱”陈旧单一,担当善为便成无源之水。争效,就是要追求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提升,这必然要求能力持续升级。党员干部须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主动拥抱学习革命:精研物业管理法规以化解小区纠纷,掌握沟通艺术以凝聚共建合力,熟悉应急管理知识以筑牢安全防线。同时,要勇于探索治理新路——借鉴“红色物业”经验强化党建引领,引入社会组织参与专业服务,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提升居民认同。每一次能力的精进,每一次路径的创新,都是为担当善为增添厚重的底气,确保在应对新挑战时“有办法、顶得上、干得好”,让社区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p><p class="ql-block"> “三争”精神在社区生根开花,最终要落脚于提升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要求广大社区党员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奋勇争先”的进取心,将担当作为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唯有如此,方能在社区这一广阔舞台上,让“奋勇争先”的号角转化为“再上台阶”的坚实步伐,以万千社区党员干部的担当善为之光,汇聚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磅礴伟力,最终照亮城市美好生活的幸福成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