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南(十)––武汉citywalk行

Liuyans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4月23,从湖北博物馆出来时,已下午四点。在博物馆站了7个小时的我,骑上门前的共享单车,又全身充满了能量,一路向着东湖进发。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身上,清风相伴来到东湖,凉爽宜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城中湖,国家级5A景区,被誉为“武汉绿心”。 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环湖绿道超100公里,武汉必游之地,山水人文交融的“城市后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将车停在路边,向梨园方向沿湖岸漫行。湖水在微风的轻拂下,泛起层层细碎的波光,像是无数颗灵动的钻石在闪烁。园中的游人,有的在低声交谈,还有的只是静静地看着湖面,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情侣们挽手漫步在湖边的小道上,低声细语,偶尔停下来,对着手机镜头留下甜蜜的瞬间。而那些爱美的女孩子,则在湖边的亭台楼阁前打卡拍照,她们的裙摆随风飘动,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湖边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湖水中,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古树参天,枝叶繁茂,为人们遮挡着阳光,投下一片片凉爽的树荫。鲜花盛开,五彩斑斓,散发出阵阵芬芳,引得蝴蝶翩翩起舞。我找了一处长椅坐下,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幅画卷之中,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眼前在手推车里那个咿咿呀呀的孩童,那天真烂漫的笑脸,带给我这个城市的美好和善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稍作休息后,再次骑上一辆共享电动车,沿东湖绿道继续向着磨山风景区进发。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是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三面环水,六峰相连,风景秀丽,是集自然风光、楚文化景观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日的凉风拂面而来,带着湖水的清新和花草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沿途,我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热气球,它们在空中缓缓飘荡,仿佛是天空中的花朵。步道上,许多人正在健身跑步,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矫健。还有许多人像我一样,边骑行边停车打卡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湖水中,鸟儿们惬意悠闲地游弋着,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振翅高飞,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湖岸上人来人往,人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幅剪影中的画卷。我停下车,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路拍拍停停,到达景区,已夕阳西下,天色已晚,最高处的楚天台就没有进去,再次原路返回,带着一天的累并快乐,明天继续武汉citywalk之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24日早餐后出发前往今天的第一站~~汉口江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口江滩见证了武汉曾经的繁华,近代武汉曾是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和贸易中心。沿江大道旁保留着十几幢风格各异的百年老建筑,如德国领事馆(现市政府办公楼)、汇丰银行汉口分行(现光大银行)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汉关大楼是汉口江滩最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位于汉口江汉路和沿江大道的交汇处。它建于1924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楼外形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结合英国钟楼式样,采用大件花岗岩构造,总高度46.3米。它见证了武汉的百年沧桑,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于1921年,景明洋行设计,古典主义建筑,底层是麻石台阶,中部是柱廊,上部为厚檐,外墙麻石到顶。该楼由汉协盛管造厂承建。该楼高24米,4层,钢混结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商太古洋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18年以后,建筑风格独特,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平面呈“凹”字形,高台阶入口,上部分作平台。门窗均作拱券形,首层窗楣作放射状花饰,平顶带女儿墙,造型新颖,风格独特。建筑整体色调以灰色为主,搭配高纯度的红色房顶,视觉冲击感强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汉口汇丰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于1917年,景明洋行设计,古典主义建筑,花岗岩外墙基与爱奥立克柱列及线条丰富的屋檐形成鲜明对比,整栋建筑庄重雄伟。汉协盛营造厂承建。该楼高26.8米,3层,钢混结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幢大楼始建于1914-1918年,由原英商景明洋行设计,原汉协盛营造厂建造,系上海汇丰银行在武汉设立的汉口分行及江汉关税金库,占地面积4322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6平方米,大楼于1998年9月置换给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特委托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11月至2000年4月进行整体设计、改造、装修,并聘请湖北百年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工程监理,重现了历史名楼的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汉口江滩到古德寺不到2公里,身处闹市的寺院,门前挤满了摆摊的小商小贩,扫码购票后顺利进入。该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该寺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寺中,寺内香火极为旺盛,香客众多,更多的是来此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在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的院落中。许多肥胖的鸽子在四面佛旁歌唱、嬉戏。四面佛,1997年,由香港张紫珊出巨资,由泰国将这尊四面佛请到古德寺。四面佛是小乘佛教供奉的诸佛之一,亦称四面神,神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传说四面佛法力无边,所以殿堂内是不能供奉的,只有苍穹才能作其大殿。殿前四面佛,也很有东南亚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德寺圆通宝殿是以南传佛教的群塔型建筑为主,在建筑理念上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汉传佛教建筑的灵感;同时,圆通宝殿也受到古希腊建筑、哥特式建筑、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影响。当这些不同艺术风格的建筑形制、元素叠合在一起,成就了圆通宝殿的独一无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圆通殿外部看起来就像一个哥特式教堂,回廊立柱上有教堂中常见的尖拱,尖拱之上是三个一大两小圈形窗户,大窗采用教堂常见的圆圈花纹,而小窗则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八卦纹饰。 该殿为单层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代表五佛四菩萨的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九座塔的流线形塔身,以及内外墙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细部,再现了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帕那瓦建筑风格。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上面的96个莲花方墩,寓“国之四维,天圆地方”。这种融汇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并具有多元化建筑风格的建筑,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腊神庙的风韵。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确实,站在地面上,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塔顶,只能看到七座,有两座总是看不到的。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罗汉,圆通宝殿内供奉的却是25座圆通菩萨。据果妙法师介绍,圆通在佛教中的地位比罗汉要高一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德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造型独特的古德寺如今已是年轻人的网红打卡拍照地,熙熙攘攘的犹如闹市,真真是感受不到佛门的清修之地。别过前往归元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归元禅寺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座佛教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创建,寺院占地153亩,主体建筑分为北、中、南三院,分别对应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其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融合了皇家丛林的庄重与江南建筑的清新风格。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士阁建筑及门墙上端四组泥塑图案,具有独特的壁塑艺术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供奉有观音大士,并有十八罗汉和十二花甲子陪伴其旁,法相庄严,姿态各异。其左侧石碑上摹刻杨柳观音像,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真迹,线条流畅,雕工细腻,为佛教寺院石刻瑰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院里介绍观音为阎立本真迹的,但据考证唐代观音为男相,寺院清代所建的,唐代的真迹恐是后世托名之作。不过画作中观音手持杨柳枝,另一手持净瓶,双目微垂,面容慈悲,也是一幅很美的观音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雄宝殿是全寺主殿。供奉释迦佛像,文殊、普贤菩萨木刻像和十八罗汉碑刻像。海岛观音群雕像立体倾斜30度,层次分明,历经一百多年而无损。供桌(1916年制)前帘幕栏五幅镂空浮雕图,名《诏僧取经归来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汉堂是归元寺最具特色的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整个建筑布局呈田字形。五百罗汉像系黄陂王氏父子历经9年,采用“泥塑脱胎法制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五百罗汉群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来归元寺数罗汉是这里最具特色的体验之一,据说这里求财和求婚姻最为灵验,来时看见有些人正在罗汉堂中数罗汉,而我是来看罗汉,被将近200年的五百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塑像所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院中的双面观音法像由黄铜铸造,花岗岩石栏杆,像高18.49米,立于1.94米高莲台之上,重达20吨。观音面部表情庄重慈祥,眼神饱含对众生之怜悯,头顶一轮火焰,象征佛光普照,一手拈成结手印上翘,寓意佛法无边,一手持净瓶微垂,寓意降甘露于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江路步行街始建于20世纪初,曾是汉口租界区的一部分,一座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如古典欧式大楼)。2000年改造成步行街,如今是成为武汉商业地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矗立百年的一座座有着异域风情的建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风云变化。今天这些各具特色的百年建筑有一些正在修缮,而更多的正在作为商铺发挥着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货商场属古典主义建筑,1931年建成。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及正兴隆营造厂施工。大楼为上海联保水火公司投资。“九·一八”事变后,日货充斥国内市场,民族工商业不振。为了抵制日货,武汉中国国货公司于1937年在此成立。仅仅10个月后,日军占领武汉,商场停业。日本投降后,恢复营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于1913年的汉口特区警察署(位于胜利街112号-114号)属于临街骑楼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时代和地域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建筑原为汉口俄租界收回后设立的汉口特区管理局下属警察署,其建筑结构采用了麻石和红砖拼砌的廊柱,在材料使用上体现出浓厚的“俄国建造”风格特征。这种骑楼建筑形式源于热带地区的外廊式建筑(Veranda),通过殖民传播进入中国,并在武汉等地发展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风格。汉口特区警察署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也融合了本地气候与生活习惯的适应性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这里曾是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的办公地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岁月。原为怡和洋行住宅,一栋西式三层红砖楼房,带有拱券门窗和露天阳台,属于典型的近代租界建筑风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为纪念馆,内部按历史原貌复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陈独秀办公室、周恩来住处等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将具有特殊历史和异国风格的建筑当作陈列品展示于街头,故名“街头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1861年始,英、德、俄、法、日等国在汉口设立租界,持续80余年。此路段1897年辟为俄国租界。1925年前曾称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系武汉黄陂人,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路长604米,16栋欧陆建筑物的背后均有故事。哥特式和洛可可式为主要风格。昔道胜银行曾为宋庆龄居;“八七”会址毗邻此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条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目前仍保留着租界时代遗存的欧式建筑,同时这些建筑也是国民政府一些机构的旧址。街道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显得这片街区更加洋气,更加风雅,散发着“小资”的情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公房子俄国人造的建筑,目前保留了110多年前的整体结构,复原了红砖墙、古老的红窗、大露台、百叶窗,巴洛克式穹顶,造型独特。现在是武汉旅游必打卡景点。房子前挤满了拍照打卡的人和摄影师,但周边其他欧式建筑也非常好看,超级出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源泰洋行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汉口俄租界巡捕房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庆龄汉口故居建于1896年,原为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汉口分行经理的住宅,后成为国民政府财政部办公地。1926年底至1927年,宋庆龄曾在此居住并从事革命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时期正值北伐战争和大革命关键阶段,宋庆龄在此与国民党左派及共产党人合作,推动妇女运动、劳工权益等革命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砖木结构的两层西式楼房,融合了欧洲古典与近代建筑元素,外墙为灰黄色,拱形门窗、铁艺阳台等细节保存完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遗憾来到这里,时间太晚了,纪念馆已经关门。期待着有机会再次来此,了解一下这个令人尊重的二十世纪伟大女性的一生和武汉近代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属折衷主义式建筑。建于1924-1925年间。景明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施工。系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按三段式划分。并使用西式隅石与中式纹样作为装饰。亚细亚火油公司总部设于伦敦。1890年于上海设立在华总公司。1912年在汉口设分公司。汉口分公司经数次迁徒。最后迁入亚细亚火楼。珍珠港事件后。大楼曾作日军禁锢俘虏之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路西南之行,虽曾乘船游览三峡,领略过长江两岸青山叠嶂的秀美风光,但抵达武汉后,仍想亲自体验一次地道的轮渡,横渡长江,感受江风拂面,追逐落日余晖的浪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武汉关码头出发,用公交乘车码就可以轻松扫码登船。与我同行的,大多是来往两岸的本地居民、通勤的上班族,还有背着大包小包的商贩。他们推着自行车、电动车,甚至摩托车登船,船上鲜有像我这样的游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一声汽笛响起,轮渡缓缓离岸。我倚窗而立,只见两岸高楼林立,倒映在滚滚江水之中。夕阳洒下余晖,江面波光粼粼,船身在马达的哒哒声中稳稳前行,驶向对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岸后步行来到武汉长江大桥,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总设计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并得到前苏联政府的帮助。大桥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由三联九孔跨径各为128米的连续梁组成,共长1155.5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上层为宽18米的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宽2.25米的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市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修建这座大桥的时候,毛主.席来到这里,视察武汉长江大桥,畅游长江后诗兴大发,挥毫写下《水调歌头·长江》,后来又改名为《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在桥边的台阶上,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阳光穿透云层,为天边的云彩抹上一缕金色,为武汉长江大桥披上一层淡淡橘红的薄纱,龟山高高矗立的电视塔,与蛇山黄鹤楼的飞檐斗拱遥相呼应。江水揉碎了晚霞,货轮、游船拖着长长的波痕穿过粼粼金箔。桥上是列车呼啸而过,桥面是川流不息车队和如织的游人。凉爽的江风吹拂着我,这一刻的武汉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人民首次征服长江天堑的标志性建筑。长江大桥纪念碑及其观景台与长江大桥同时竣工于1957年,碑高6米,重达20余吨,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户部巷,乃武昌城内一古巷。此巷东临藩署,为户部驻省机构,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尊称户部官员为户部,为昔日官场礼仪;直认衙门名头为地名,乃旧时民间习俗,户部巷因此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巷古往今来,舟车络绎,人气鼎沸。小巷人家勤劳巧作,汇江汉五粮,天下干鲜而精烹细调,以鲜、香、快·热之味早点惠及熙攘人群,名声鹊起,经久不衰,迄今,择此过早者年记逾百万。2003年,武昌区政府顺民情民意,依户部巷明清古朴形制修茸,化古老于新韵、楚风蔚然、特色溢彰、声名远播、食者称道,誉为“汉味早点第一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武汉逛了一天的我,不是来吃早点而是到蔡林记来了一份热干面、三鲜豆皮,和桂花糊米酒。吃饱喝足后前往黄鹤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国家5A级景点,享有“天下绝景” “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黄鹤楼至今已是7毁7建,明知黄鹤楼早已不是崔颢眼中的黄鹤楼,原本计划在黄鹤楼脚下打卡拍照就此别过。大概还在中国人心中对黄鹤楼情节的执着,忍不住还是扫码进入,开始夜游黄鹤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胜像宝塔,因色白俗称“白塔”;又因形似传说中孔明为关羽水军导航制作的夜灯而称“孔明灯”。为元代坐镇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的世子于至正三年(1343)所建,系供奉佛的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塔原立于黄鹄矶头黄鹤楼故址旁。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拆迁时塔底有一石幢与一密封铜瓶,瓶底刻“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康,永承佛庇”。1984年黄鹤楼重建时迁至此地。塔高9.36米,座宽5.68米,外石内砖,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五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台基和塔刹造型讲究,塔体精美别致,在蓝天白云下尤显圣洁庄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西门入院,黄鹤楼前挤满了等待灯光秀的游人,晚7点50,在游人的瞩目中,林立的手机、相机群里,黄鹤楼的灯光秀开始了。以楼体为幕布,通过3D投影技术,将诗词、历史、传说投射在飞檐翘角之上。黄鹤的舞动翩翩将我们穿越时空,带到八百年的楚国,孙权筑城、李白题诗,到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再到近代武汉的变迁,光影流转间,重现这座名楼的千年风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过灯光秀,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登上黄鹤楼顶层,清爽的江风中俯瞰“一桥飞架南北”长江大桥和灯光如星河倾泻的武汉,璀璨夺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黄鹤楼下来,一路向南门走过去,搁笔亭里以古典舞姿表达对盛唐文化的追忆与敬仰,营造出诗意悠长的氛围。碑廊亭里舞者身着飘逸汉服,以优雅的水袖舞姿,展现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最后一站是鹅池,在曼妙的灯光里,鹅池仙气缭绕的水雾中,讲述“道士报恩、画鹤起舞”的传奇故事。传说中,一位道士在酒楼壁上画了一只黄鹤,每当有客人到来,黄鹤便从画中飞出,翩翩起舞,为酒楼带来繁荣。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古代,置身于神话传说之中。在“诗意与奇幻交织”中结束了黄鹤楼的夜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25日,一个人在湖北已半月,人有些疲惫,膝关节也不适,原有出行计划改变,结束今日行程后准备返回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第一站楚河汉街,以民国风格为主,融合现代与欧式建筑元素的一条著名商业步行街,典雅大气的街道,被誉为现代“清明上河图”,“中国第一商业街”。包括:屈原广场、昭君广场、知音广场(俞伯牙、钟子期)、医圣广场(李时珍)、太极广场(张三丰)特色:每个广场设有整石雕刻的名人雕塑,展示湖北历史文化名人的风采,提升楚汉文化影响力。清澈的楚河倒映着岸边的高楼大厦,水中绿草如茵,岸边树荫下是三三两两的钓鱼人,这里是购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通寺位于武昌洪山南麓。占地200余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寺院地域开阔,建筑宏大。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幽济禅院由随州大洪山迁此建寺,朝廷赐名“崇宁万寿禅寺”。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毁。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重修,改名宝通寺。崇祯十六年又毁。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又在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战乱。后保存的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为同治四年(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通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重修山门放生池,整修天王殿,重修大雄宝殿。兴建玉佛殿,万佛楼,修复法界宫,维修宝塔。整个布局严谨有序,殿宇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歇山大顶,飞檐凌空,彩绘殿柱,构筑精美,雄伟壮观。寺庙保存有宋清时代大铁钟各一口和明代石狮一对,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山门上“宝通禅寺”四个流金大字为赵朴初题写。宝通寺是武汉市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武汉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僧桥,相传明朝高僧无念禅师打坐参禅于此,将原来的木桥改为石桥,故名圣僧桥。圣僧桥为圆拱桥,横跨放生池,写放生池相得益彰,站在桥上俯视放生池,碧波清澈,鱼翔浅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院中最让人喜爱的是随处可见的猫咪,花坛草丛中,大殿旁,树荫下,甚至路中间,恣意而慵懒的或闲逛或酣睡,可见寺内僧人和游客的善良与宽容,给了这些猫咪一片修养生息的净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洪山宝塔原名灵济塔(又名临济塔),因纪念灵济慈忍禅师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一说为至元七年,至元二十八年竣工(1291年)。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名宝通塔。因座落在洪山,后人又称之为洪山宝塔。据《洪山宝通寺志》记载,洪山宝塔高十三丈八尺,塔基宽十一丈二尺,顶一丈三尺,七级八方,为仿木结构,内石外砖,八角坠以风铃,由下而上,逐层内收,威武挺拔,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静立于寺院深处的一方小院落中。我进入院中,抬头望见塔身巍峨,佛陀俯瞰众生,目光慈悲而宁静。塔下,守塔人正围坐一圈,兴致勃勃地打着扑克,笑声朗朗,烟火气十足。塔前香火袅袅升腾,带着信徒的祈愿与祝福,缓缓飘散于空中。角落里,一只猫咪蜷缩着身子,安然酣睡,仿佛世间纷扰皆与它无关。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人间净土,并非远离尘嚣、不染烟火,而是于寻常日子里,觅得一份安然与自在。佛陀俯瞰的,正是这平凡而真实的人间烟火,众生各得其所,各安其乐,便是最好的修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作为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千年古城,历史上曾拥有规模宏大的城墙防御体系。虽然如今大部分城墙已消失在城市发展中,但现存的武昌古城墙和汉阳古城墙遗迹,依然承载着武汉深厚的历史底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墙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今武汉武昌区)修筑夏口城,后经历代修缮,至明代洪武年间(1387年)大规模扩建,形成完整的城墙体系,具有军事防御、防洪、城市管理功能,曾是武昌城的核心屏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近代城市发展,大部分城墙被拆除,仅存起义门(中和门)段和昙华林段部分遗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起义门(中和门),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之一,原名“中和门”,因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此打响第一枪,后改名“起义门”。 现存城门为1981年重建,但基座仍保留明代城墙结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来到昙华林段城墙遗迹, 残存约200米长的明代城墙基址,隐藏在居民区与绿植中,充满沧桑感。 部分墙砖刻有“洪武年制”字样,是明代筑城的重要物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城墙虽不及西安、南京城墙完整,但残存的砖石仍诉说着“九省通衢”的往昔峥嵘。漫步昙华林,触摸那些斑驳的墙砖,仿佛能听见江水奔流与金戈铁马的回响——这是一座城市最深沉的历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武汉城墙缓缓走下,仿佛从厚重的历史里探出身来,城墙下面就是昙华林,昙华林街区是一条大约一千米长的清朝历史街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街区中深藏50余栋百年优秀历史文化建筑。这些建筑的风格各异,既有中式传统的韵味,又有西式建筑的元素,仿佛是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后留下的结晶。如今的昙华林,变成了一条浪漫唯美的街道。街道两旁种满了盛开的鲜花、高大的树木,为我们带来一片清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沿着高高低低,蜿蜒的铺着青石板路,可见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售卖复古饰品的小店,有充满文艺气息的手工艺品店,还有各种特色美食店。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随处可见的写真拍照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累了,坐在在昙华林的高大树木下,被眼前的“宠就宠吧”的饮品店的窗台上可爱狗狗吸引。窗台上摇着尾巴,好奇地望着来往的行人。引起大家驻足观望,拍照,进店享受午后的美好,被狗咬过的我,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勇气进去。静静的坐着,远远的看着,在绿荫的庇佑下,清风相伴中,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昙华林,是一处充满诗意的地方。这里有历史的沉淀,有浪漫的氛围,有生活的烟火。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感受时光的温柔,体会生活的美好。期待着有机会再来到这个,在慢时光中感受这份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束了武汉三日之行,选择从汉口火车站出发前往北京,汉口火车站和北京站乍看外形有点相似,都有钟楼的设计。新汉口火车站是仿照老汉口火车站设计的。老站主楼设计借鉴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外观庄重大气,钟楼、拱窗、立柱等元素凸显古典美学。钟楼高耸,成为标志性特征。在欧式主体框架下,局部融入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如窗棂、浮雕),体现20世纪初汉口作为通商口岸的文化交融。初名“大智门火车站”,是京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的南端终点站,由比利时贷款修建,为当时亚洲最现代化的车站之一。新的汉口火车站即秉承老站的端坐大气的建筑风格,也具备了现代化的电梯及便捷的设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老汉口火车站将建成铁路火车站,成为一座观赏百年建筑的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我开始踏上西南之行的最后一站~~ 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366y3b"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一) ––先农坛、宜昌博物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qfk6yq"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二)三峡大坝、神农架、大九湖</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zhe69l"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三)––巫峡、白帝城、梭布垭石林</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1gbhjj"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四)––恩施大峡谷</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2nr2vo"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五)––腾龙洞、恩施博物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5hiz1a"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六)––张居正故居、荆州古城墙、楚王车马阵</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771rhl"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七)––荆州太晖观、章华寺、万寿塔</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84s1rj"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八)––荆州博物馆,荆州古城墙</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917wtu"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九)––湖北省博物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o7pb4f" target="_blank">一路向西南(十一)––首都博物馆</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