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南疆行(三)~探秘克孜尔石窟

天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孜尔石窟,又名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 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7月19日,我们用两天时间成功完成独库公路的全程穿越,晚上顺利入住库车拜城,一路翻山越岭,看尽了雪山、草原、峡谷的壮丽。20日清晨,驱车直赴下一个人文之约~克孜尔石窟。9点,我们顺利到达克孜尔石窟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排队进入景区,正对大门,有一块参观路线导引牌,牌上刻有景区简介。驻足阅读间,仿佛能听见千年前商队的驼铃、使者的足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条林荫大道是一条千年古驿道,路旁笔直的白杨树并肩而立,枝叶交错,滤过阳光,洒下斑驳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这条古驿道一路前行,步行不到十分钟,克孜尔石窟撞入眼帘。不远处,石窟层层叠叠开凿于岩壁之上,鸠摩罗什雕像端坐在石窟群前的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鸠摩罗什是东晋时期著名高僧、翻译家,他曾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 )弘法,对佛教文化传播意义重大。克孜尔石窟作为龟兹石窟代表,以其雕像纪念鸠摩罗什,彰显他在佛教传承、文化交流中重要纽带作用,也让后人遥想其译经弘法、沟通西域与中原文化的传奇经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绕过广场,路边有三块石碑,向游人介绍克孜尔石窟的历史规模及分布区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孜尔石窟是“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见证了古龟兹国佛教文化的繁荣,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孜尔石窟现存洞窟总数约349个, 其中有壁画的洞窟达80余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尽管历经千年的自然侵蚀以及人为破坏,克孜尔石窟仍凭借其庞大的洞窟数量和珍贵的壁画遗存,成为研究古代龟兹佛教文化、艺术发展以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宝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洞窟沿木扎提河北岸呈东西向分布,绵延约3公里。洞窟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心柱窟、方形窟、僧房窟、禅窟等多种形制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窟位于明屋塔格山的悬崖绝壁上,地势险要,位置独特。这道长长的台阶直达石窟,石窟与周围的黄土色山体融为一体,尽显历史沧桑感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上台阶,看石窟嵌于崖壁,栈道蜿蜒,游客穿梭,很有历史的厚重感。远处山峦、近处植被,衬着这千年古迹,风沙蚀刻的纹理里,藏着往昔的佛国烟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这个角度能更清楚地看到石窟在崖壁上开凿的洞穴分布,石窟周围的山体纹理清晰可见,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在如此险峻山体上开凿石窟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向河谷望去,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近处则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开阔地 ,木扎特河河谷周边植被生长茂盛,山水相依,给古老的石窟增添了一份生机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阴云密布的天空下,山脉、植被与河谷共同勾勒出一幅别样的自然画卷,与石窟的人文气息相互呼应,体现出这片区域独特的魅力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看克孜尔石窟的部分崖壁造型,岩石风貌十分独特,这些岩石经过岁月的侵蚀,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而石窟就镶嵌在这样的崖壁之上 。早期多为泥塑造像,题材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包括佛说法像、禅定像等。虽然历经岁月侵蚀,很多塑像已经残损,但从残留部分仍能看出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体现了古代龟兹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编号263个,按功能大致可分为礼佛窟、僧房窟、讲经堂等 。克孜尔石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壁画,内容主要包括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等。 其绘画技法融合了龟兹本地风格与印度、希腊等外来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 “龟兹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天只允许我们参观了十个石窟,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进去参观一律不许拍照。中心柱窟是石窟的主要窟形,主要用于礼佛和观像,是克孜尔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因而我挑选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洞口,拍下了这两块石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10号石窟是僧房窟,陈设装饰相对简朴,是供僧人们生活起居抄经修行的场所,也是唯一一个允许拍照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僧房窟有一个长长的通道,给人以幽深感。通道岩壁保留着的岁月痕迹,粗糙的纹理是时光蚀刻的印记。沿着通道前行,似能踏入千年前僧人的日常,每一步都在触碰历史,想象往昔僧人在此穿梭,或修行、或生活,静谧氛围里满是厚重的故事感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顺着指示剪头右拐,就进了主窟。斑驳的石壁,质朴的洞窟结构,留存着古时僧人修行生活的气息。空荡荡的空间,曾承载僧人抄经、坐禅的日常,如今静静伫立,像位沉默的老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窟里这唯一的窗户是僧房窟的采光通风之处,透过这方正的窗口,能看到木扎特河河谷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克孜尔石窟外,望着崖壁上的洞窟,心中满是震撼与不舍。千年风沙雕刻的不仅是岩石,更是一部流动的佛教艺术史。那些褪色却仍鲜活的壁画、古朴的洞窟,藏着无数僧人修行的日夜,见证过丝路驼铃与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孜尔石窟是一座珍贵的艺术宝库和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古代龟兹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为后人了解古代西域的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时,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克孜尔石窟”石碑上,仿佛历史与现实在此刻轻触,让我明白,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与往昔文明的深情对话,那些沉淀的岁月,会在心底慢慢发酵,成为对古老智慧永恒的敬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