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历经过多次毁坏与重建,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太后寿辰,以瓮山(万寿山)和西湖(昆明湖)为基础兴建清漪园,历时15年建成,成为清代“三山五园”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大部分建筑。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1888年更名为“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占75%,以万寿山为中轴,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形成“山水相依”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先参观颐和园博物馆。前一天刚去过故宫的珍宝馆,与之相比,这里的博物馆就小巫见大巫了。</p> <p class="ql-block">青玉莲花摆件(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白玉童子洗象摆件(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金漆梅花树八仙过海盆景(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清玉盖碗(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览昆明湖。昆明湖碧波荡漾,万寿山绿意盎然。此山此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北望楼阁成群,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成西堤。</p> <p class="ql-block">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连接东堤与南湖岛,桥孔数象征“九重天”。十七孔桥和西堤,是展现江南风情的最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p> <p class="ql-block">湖畔岸边,建有著名的精雕细刻的石舫~<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晏</span>舫。海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石舫长36米,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用砖雕装饰。</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游颐和园时曾在石舫边留过影。</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廊,前往佛香阁。这条文化长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美绝伦,</span>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p> <p class="ql-block">长廊全长728米,绘有1.4万幅彩画,涵盖历史故事与神话。</p> <p class="ql-block">前山区是颐和园建筑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这里有颐和园标志性的建筑—佛香阁,以它为轴线,东西两旁分布着一座座庭院和殿堂。</p> <p class="ql-block">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是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建筑群,这组建筑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按照宫殿建筑的形制,分为前朝和后寝两个部分。前朝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后寝部分则以乐寿堂为中心,次要建筑对称分布在中心建筑两旁。</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是万寿山的核心建筑。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主体,将江南园林艺术与皇家气派融合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和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真山、真水中进行景点设计,既突出皇家的气派,又体现了园林与山、水的和谐统一;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太大,面积约为故宫的四倍。全程游览可以需要好几天。所以,只能挑沿着万寿山南麓,昆明湖北面和东面的主要景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站在万寿山顶,远眺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宫殿与山水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沿着台阶走下万寿山。</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世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设计对东方园林发展影响深远,象征中华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圆明园并非单一的园子,而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其规模宏大得超乎想象,占地面积达 3.5 平方公里,其水面面积约 140 公顷 ,水域广阔,波光粼粼,为园林增添了灵动之美。建筑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 ,拥有一百五十余景。</p> <p class="ql-block">参观圆明园,见证万园之园的陨落。</p> <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康熙皇帝将一座园林赐给了皇四子胤禛,这便是圆明园最初的雏形。彼时,它只是一座普通的赐园,园内景色虽美,却还未展现出日后那震撼世人的辉煌。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座园林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承载起无数的荣耀与梦想,成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雍正帝即位后,圆明园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建。雍正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改造,不仅在园内增建了许多宫殿和建筑,如正大光明殿、勤政殿等,还将圆明园打造成了一个兼具居住、理政和休闲娱乐功能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时期,圆明园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乾隆皇帝是一位对园林艺术有着极高造诣和浓厚兴趣的皇帝,他对圆明园进行了更为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他六下江南,将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的特色融入圆明园的建设中,使得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壮观,又有江南园林的婉约秀丽。</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也有一个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内有少量作品。</p> <p class="ql-block">绿琉璃仙人骑凤,清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绿琉璃正吻,清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建筑精美绝伦,每一座宫殿、每一座楼阁都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西洋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西洋楼景区是由欧洲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等人设计监造的欧式建筑群。西洋楼景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西方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与园内其他中式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大水法、谐奇趣、海晏堂等建筑,造型奇特,装饰精美,充满了异域风情,成为了圆明园中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二层三间西式小楼,据记载,方外观当时被改成乾隆帝维吾尔族妃子 -- 容妃(香妃)做礼拜的清真寺,“室内安放着两块伊斯兰教的碑文,在直径为四尺的白色大理石上,雕刻有阿拉伯碑文。</p> <p class="ql-block">方外观。</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 。既有中式传统风格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和工艺,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对称、和谐的追求 ;又有西洋楼区这样的西式风格建筑,高大的石柱、精美的雕塑,充满了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黄花阵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黄花阵的方阵为南北长方形,四面设门,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寓意“天圆地方”。方阵南北长约89米,东西宽约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p> <p class="ql-block">迷宫般的黄花阵。据记载,盛时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皇帝就坐在圆亭中,命令宫女手拿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守候在四个门外,一声令下,宫女们寻径飞跑,看谁最先到达圆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赏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临下四望莲花灯东游西奔,引为乐事。 </p> <p class="ql-block">喷水池。此喷水池为菊花式,直径为4.5米,池深0.33米。盛时,池内设有4条铜鱼、4个小喷水塔等组成的三层喷水机关。</p> <p class="ql-block">然而,如此辉煌的圆明园,却在 1860 年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这一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入侵北京。他们在圆明园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破坏,园内的文物珍宝被抢劫一空,无数珍贵的书画、瓷器、玉器等被侵略者抢走,至今仍有许多流失海外。为了掩盖罪行,英法联军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熊熊燃烧,持续了三天三夜,昔日辉煌壮丽的圆明园在烈火中化为一片灰烬,只剩下残垣断壁,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游览线路:南门(绮春园宫门)进,一路向北,经福海-接秀山房-西洋楼遗址-东门出口。</p> <p class="ql-block">从东门出来后可以买票乘游览车去藻园一游。圆明园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巧妙融合 ,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 。从园林布局到建筑装饰,从山水景观到植物配置 ,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佛香阁前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