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内外(三)

白水(老泉、三丰)

<p class="ql-block">  都说“搭桥”手术已经很成熟了,真正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马上联想到开膛断骨,生死一线!不油然生出一丝恐惧。看着长长的“免责”文件,犹豫再三,还是签了字。总不能任由病情发展吧?总要给自己留一线希望。</p><p class="ql-block"> 我住进的是外科第N病室,一共有23个房间,根据大小不同有4人间3人间和两人间,每个房间都住满病人,估计有六十几人,至多不少。看护士站的记事版(通知病员术前准备以及记录出、入院人员名单),每天出院入院各有七八个人,出出进进走马灯一样。</p><p class="ql-block"> 病室医生分为两个组,每个组长带四个助手,每组医生每天大约四台手术,一周六天,周日休息。病人术后恢复快的三四天出院,慢的介绍到相关的康复医院修养。病房也要周转率。医疗资源的原因,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想来北京治疗,床位自然紧张。我邻床的一个东北小伙,在家等了两个月才住进来。据说还有春节之后就在家等住院通知,两天前才住进来的。真是一床难求。</p><p class="ql-block"> 周围这么多的相同病人等待手术,一起交流病情,互相鼓励安慰,紧张的心情相对有所缓解。</p><p class="ql-block"> 周五入院 。又是一通检查,和我在内科时查的一样,虽然重复,但是必须,“例行公事”。一个中年妇女,算是导医吧,带领着七八个一同入院的病员跟着,楼上楼下前院后院新楼老楼,彩超,CT,超声,血相(五六管),胃镜(吞服一粒大半个小手指大小有照相功能的金属丸,叫机器人?一周后自动排出体外,我由于吞咽困难放弃了),还有叫不上名的查验,一点没闲着,溜溜一天。周六上午继续检查,周日休息,就这样过了三天,周一手术。</p><p class="ql-block"> 手术前一天主刀医生要和家属会面,老伴回来说医生用一个心脏模型详细讲解了我目前的病情,需要手术的部位和方法,以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等,并告诉我医生态度十分耐心和蔼,看上去是个很细致的人,我听的明明白白的。这样的人给你做手术可以放心。老伴很单纯,看谁都好。晚上护士帮助把腿上汗毛刮净(叫做备皮,因为要从腿上取血管做桥),然后十分郑重告知:八点以后不能进食,十二点以后不能饮水。为了消除紧张情绪,护士给每个准备手术的病员服了安眠药。</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七点半,我进了手术室。</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