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小·家校】家校携手,共育花开----灵武市第十小学2024-2025第二学期三年级家访…

Wsq

<p class="ql-block">  夏日的风裹挟着暑气,却挡不住我们走进千家万户的热忱。学期将尽,我们迎着晨曦、伴着晚霞,踏上家访之路。每扇门扉的开启,都是一次心灵的相遇;每场促膝长谈,都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刻、更温暖的理解。</p> 家校合作 <p class="ql-block">  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大家围绕孩子的学习与成长畅所欲言,仿佛不是一场正式会谈,而是一场久别重逢的朋友叙话。教育,从这一刻起,不再只是课堂的传授,而是家校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携手共进。</p> <p class="ql-block">  在另一户家庭中,我们围坐桌边,翻阅家访资料,讨论孩子的学习情况。桌上几杯温水,几缕专注的目光,气氛安静而认真。教育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细节之中——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平等的交流与共同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参与。在这场关于成长的对话中,我们听见了更多真实的声音,也看见了更多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奏,而是一群人的合奏。每一次家访,都是家校之间一次深度的连接与共鸣。</p> <p class="ql-block">  家访的意义,不只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桥梁。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长愿意敞开心扉,老师也能更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p> <p class="ql-block">  几位家长围坐客厅,茶几上摆着水果与纸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家访,不只是老师与家长的对话,更是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看见了教育的更多可能。</p> <p class="ql-block">  家访,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的机会,更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契机。</p> 共育花开 <p class="ql-block">  敲开一扇扇门,迎接我们的是家长热情的笑脸与孩子或羞涩或雀跃的眼神。在客厅的灯光下,我们聊起孩子课堂上高高举起的小手——那个总爱追问“为什么”的小家伙,原来在家会把恐龙模型摆成“课堂”,当起小老师给玩偶讲课;我们也聊起作业本上的潦草字迹——那个总说“再玩五分钟”的孩子,原来在父母陪伴下,正慢慢学会与“拖延”告别。</p> <p class="ql-block">  家访记录表上,详实地记录着每一次交流的内容。从学习情况到生活习惯,从家长建议到教师反馈,每一页都承载着家校之间的共同努力。这些文字,不只是记录,更是教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在一张记录表上,我们看到老师与家长的深入交流。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家校共育……每一个话题都关乎孩子的成长。家长希望老师多鼓励孩子,老师则建议固定学习时段、营造安静环境、多陪孩子阅读。这样的对话,让教育更加具体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  家访记录表上,老师与家长就孩子的学习表现进行了深入沟通。家长希望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平衡,老师则建议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而是家校共同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  在一张记录表上,老师与家长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家长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加关注,老师则建议假期多积累知识、多做练习。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传授,更是家校之间的共同探索。</p> <p class="ql-block">  在另一张记录表上,老师与家长围绕语文阅读与写作展开了讨论。家长希望老师布置更多实践类作业,老师则建议多陪孩子阅读,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与表达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家访记录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家校之间的交流内容。每一页,都是一次教育的见证,也是一次成长的记录。这些文字,不只是纸上的记录,更是家校之间情感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  家访不是任务,而是一场温暖的相遇。我们提醒家长注意孩子暑期安全,也与他们约定多陪孩子走进自然;我们鼓励家长多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也承诺在课堂上多给内向的孩子一些鼓励。走出家门时,常有家长递来的一瓶水、一句“老师辛苦了”,让奔波的疲惫悄然消散。这些瞬间让我们明白,教育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家校同心,用爱与耐心,陪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旅程还在继续,家校之间的合作也未完待续。愿我们带着这份双向的理解与信任,让每一颗小种子都能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共育花开!</p> <p class="ql-block">校训:培养良好习惯 铸就人生基石</p><p class="ql-block">校风:让阅读成为习惯</p><p class="ql-block">教风:端行引领 循循善教</p><p class="ql-block">学风:勤学善思 坚韧拼搏</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 王韶琦</p><p class="ql-block">美篇审核: 徐小琴</p><p class="ql-block">美篇签发:杨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