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律师赋</p><p class="ql-block"> 徐同/文</p><p class="ql-block"> 夫天地生经纬,万物有章典。天道昭昭 ,法理俨俨 ;国法明而四海宴,律令行而兆民安。皆缘贤者秉三尺而断是非,智者持六律以衡方圆。溯其始也,皋陶造狱,獬豸触奸;周公立法,刑礼互间;管仲制刑,警世书悬;商君立柱,取民信焉 。然官贵沆瀣,讼庭纷乱,因缘为市,黔首含冤 ,非中流砥柱无以挽狂澜;案牍浩渺,头千绪万;风谲云诡 ,善恶难辨 ,非中正慧眼岂可识忠奸?于是乎,春秋邓析,辟地开天,私造刑律,刻书竹简,宣教黎庶,代申讼案,承天命以扶正道,执圭臬而护黎元。乃华夏讼师之鼻祖 ,当今律师之渊源。</p><p class="ql-block"> 邓公正气,风骨傲然 ,若松柏挺拔蔑霜雪 ;仗节死义,维法殉难 ,惟壮志后继慰九泉 。先驱舍身 ,唤醒民权 ;导引庶人亮眼 ,洞识污吏清官。先烈捐躯 ,后继不断,历代循吏铁骨 ,为民请命敢谏 。厚民西门豹 ,缿筩赵广汉 ;阎罗包希仁 ,青天海汝贤 。然,秉公执法皆官宦,民冤申诉无代言 。法理民情对峙,正邪虚实纠缠,判断须纳民情民意,唯有讼师斡运斡旋 。</p><p class="ql-block"> 秦汉以降 ,王法维护封建 ;讼师见弃 ,百姓难觅代言。清末民初 ,西学东渐;锁国门开,新律入关。国际交往频仍 ,律师初涉政坛;枯树春木交错 ,民诉官讼剸繁 。律师执业鹏展,形象渐入坊间 。</p><p class="ql-block"> 戴獬豸之冠,察秋毫之端;披鹤氅之衣,怀龙泉之剑。庭前唇舌雄辩,吐纳日月之光焰;笔下纵横捭阖,激荡风云之雷电。然骤变之势 ,泥沙浑然 ;鱼目混珠 ,神鬼难辨 。有张季之辈引律据法抗天子,亦有杜周之流舞文弄墨媚权奸,善恶殊途,青史昭然 。故曰:术可通鬼神,心须如明鉴。若使公义屈于金帛,良知蔽于私念,虽有苏张之辩 ,不过佞舌巧言,何足道哉!</p><p class="ql-block"> 至若其德,必存矢志赤忱,恪守岸芷汀兰。昔邴吉止辔问牛喘,所畏者生灵涂炭 ;于公阔门待高车 ,所获者德报长绵 。多少高陵深谷,几度渤澥桑田 ,华法文化 ,理性内涵 ;礼乐刑政,适时而变。然无私循吏之公正 ,仗义讼师之赤胆 ,今时之律师,岂可异于是乎 ? 解缧绁于无辜,雪诬枉于沉冤;遇豪强而不惧,临诱惑而愈坚 。宁守拙而失名利,毋曲笔以污茝荃。故,行则惟明克允 ,动则中正以观,乃律师执业之当然也 。</p><p class="ql-block"> 若乃世路多歧,人心易滥 ;鱼龙混杂 ,纵横交贯。方有悬明镜而照妖氛,设皋陶而镇案犯 。于今寰宇交驰,涉法日繁 ,或涉商彝周鼎之嫌疑 ,或关借贷家私之纠缠 。律师者,乃持衡守正之毕方 ,执律护法之狴犴;国家重器之天吼 ,护民维权之刑天。非惟唇枪舌剑之能,更以恤民仁心如磐。使孤寡有所倚,贫弱得其安 ;鳏寡惸独,皆沐尧舜之泽;江湖庙堂,共仰皋夔之忺。嗟乎!世间若无此辈慷慨悲歌之士披肝沥胆 ,仗义执言,恐朱紫混色,良莠互参,玉石杂糅 ,鱼龙曼衍 ,天下焉得河清海宴,长治久安耶?</p><p class="ql-block"> 赞曰:
玄圭赏功 ,五刑罚奸 ;律士间协 ,六合安然 。佩兰自洁,衔木海填 ;不愧獬豸,无怍黎元 。和谐阳律,扶轮致远 ;政通人和 ,国泰民安 。</p> <p class="ql-block">【注疏】</p><p class="ql-block"> (1)经纬:原意指织布的经线(竖线)和纬线(横线),喻意指条理和秩序。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p><p class="ql-block"> (2) 章典 :章,章法、条理 ;典,規矩、标准。出自成语“朝章国典” 。</p><p class="ql-block"> (3) 昭昭 :明白、明显、清楚。</p><p class="ql-block"> (4)俨俨 :庄严、庄重、严肃。</p><p class="ql-block"> (5) 四海宴:国内平静。</p><p class="ql-block"> (6) 兆民安:百姓安定。</p><p class="ql-block"> (7)三尺 :法律,古代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三尺”指代法律。</p><p class="ql-block"> (8)六律 :古代六种律法,即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p><p class="ql-block"> 吏律,是关于官吏违反职责的惩罚规定;户律,是关于违反税收、田地房屋、婚姻、家庭继承、契约等管理秩序的惩罚规定;礼律,是关于违反礼仪或祭祀制度的惩罚规定;兵律,是关于违反国家边防、军政、邮政制度的惩罚规定;刑律,是关于贼盗、杀人、斗殴、奸淫、诈伪等一般刑事犯罪的惩罚规定及违反诉讼程序的惩罚规定;工律,是关于违反国家工程营造及水利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处罚规定。</p><p class="ql-block"> (9)𦤎陶造獄 :皋陶(gao一声;Yao二声)夏朝建立并掌管刑獄的官吏,历史上唯一被称为“圣臣”的官。他不仅制定了五刑,建立了监狱,还制定了五教,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p><p class="ql-block"> (10)獬豸触奸 :獬豸(xie四声 zhi四声),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双目有神,额生一角;懂人言,通人性,有较高智慧,能辩善恶忠奸,是非曲直,遇到奸官恶人,便用独角将他触倒,吞下肚。上古时期被认为是勇猛、公正的象征,亦被后世司法授为“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11) 周公立法,刑礼互间 :周公旦,为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周成王的摄政王,主导东征、建洛邑、分封诸侯,并系统化夏商礼制,形成了《周礼》体系,史称“制礼作乐”。礼制分为:吉礼(祭祀)、凶礼(丧葬)、宾礼(外交)、军礼(军事)、嘉礼(庆典)。周公的治国理念是:“明德慎罚”,强调德治为主、刑罚为辅。这一主张奠定儒家的思想基础。互间(jian 四声),互相参用,相辅相成。</p><p class="ql-block"> (12 ):管仲制刑 ,警世书悬:管仲,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治国的相国(宰相)。他一方面将礼义廉耻作为维系国家的擎天之柱,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以法治国,提出君臣上下、诸侯贵贱皆应从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他把制定了的法律书写在竹简上,高掛在街市,以警示全国官吏平民。史称“悬书警世”。</p><p class="ql-block"> (13) :商君立柱,取信民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启用商鞅变法。商君为了取得民众对秦法的信任,在国都咸阳市中心立了一根柱子,并悬赏说“谁能将这根柱子扛到东门外,赏千金”。众人以为这么简单的事儿却有如此重赏,都不相信;商鞅又发布告"能移动此柱于东门外者赏三千金”。结果有一人把柱子移到东门外,果然得了三千金。于是国人相信商鞅说话算数,立法得以顺利实施。</p><p class="ql-block"> (14) 官贵沆瀣 :官吏与贵族勾结一起,徇私枉法。成语“沆瀣一气”最早见于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记载唐代崔沆、崔瀣二人因科举座主与门生关系被调侃为“沆瀣一气”,后演变为贬义成语,比喻臭味相投者之间的勾结。</p><p class="ql-block"> (15) 因缘为市 :成语。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或玩弄法律条文,徇私枉法,以谋取财利。出自 《汉书·刑法志》。</p><p class="ql-block"> (16) 黔首 :平民百姓。</p><p class="ql-block"> (17) 风谲云诡 :成语。意思是风云怪诞,变幻不定。比喻义指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 。谲,欺诈;诡,奇怪、荒诞。</p><p class="ql-block"> (18) 邓析 :邓析(前545年-前501年),嵩山郑国(今新郑市)人,春秋末期郑国大夫,思想家、教育家,刑名家的鼻祖;法家、名家的先驱;名辩思潮的开拓者。他参照夏、商、周法律,结合当时形势,对郑国法律、法令条文进行了全面修改,擅自著述法律书《竹刑》,悬挂于市,专门教人“学讼”,宣扬平民维法,代人书写诉状,申办诉讼 。他还提倡揭贴或用匿名贴方式揭露贵族的罪恶和大夫们的过失或议论国家政事 。被揭发的贵族联名状告邓析鼓动平民造反 。郑献公十三年(前501年),被执政大夫驷歂(chuan三声)杀害。</p><p class="ql-block"> (19) 圭臬(gui一声 ,nie四声):古代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与位置的变化,用以观察时间和节气的天文仪器 。比喻义为标准、典范、规矩、准则 。</p><p class="ql-block"> (20)黎元、庶人 :皆指平民百姓。</p><p class="ql-block"> (21) 循吏:中国古代史书中对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注重教化的地方官员的统称 。其概念最早由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提出,定义为“奉法循理之吏”。</p><p class="ql-block"> (22) 厚民西门豹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水利家和军事家。以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和勤政爱民著称。他任邺县(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县令期间,智惩巫婆与贪官,废除“河伯娶妇”陋习,并主持修建引漳十二渠,使邺地农业兴盛,百姓生活富足 。他虽然没有直接改革律法 但在邺县实施了“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废除了过去征兵、征粮、征税的诸多农民不堪其苦的法律,也算是战国时期勇于建立以厚民富民为核心的新法治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23) 缿筩赵广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中期著名廉吏能臣。历任颍川太守、京兆尹等职,以精明干练、执法严明著称,被誉为“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p><p class="ql-block">的清官 。任頴川太守期间,不仅秉公执法,诛杀了横行乡里的原氏、褚氏两大豪门的首恶,还设立了“缿筩”(xiàng tǒng)制度,鼓励平民百姓勇于揭发当地豪强、贵族的循私舞弊、贪脏枉法的行为。“缿筩”,原指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赵广汉广泛设立于市井,就相当于今日 的举报箱,有力地打击了当地豪族势力和贪官污吏,迅速扭转了社会风气。</p><p class="ql-block"> (24) 阎罗包希仁 :包希仁即北宋名臣包拯的字。包拯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身后成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p><p class="ql-block"> (25) 青天海汝贤 :海汝贤是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的字。海瑞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他在推行清丈、平赋税的同时,还屡次平雪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后来他升任州判官、户部主事等职 ,更是强劲打击豪强权贵,力主严惩贪官污吏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p><p class="ql-block"> (26) 斡运斡旋 :斡运,灵活运作 ;斡旋,调解僵局。</p><p class="ql-block"> (27) 以降 :以后,以来。</p><p class="ql-block"> (28) 见弃 :被压制,被废除。</p><p class="ql-block"> (29) 西学东渐 :西方(欧美)的现代科技与管理逐渐传入东方(中国)。</p><p class="ql-block"> (30) 锁国门开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国门被打开。</p><p class="ql-block"> (31) 新律入关:新的法律思想、法治观念、诉讼程序等传入中国。</p><p class="ql-block"> (32) 频仍 :频繁。</p><p class="ql-block"> (33) 枯树春木交错 :唐刘禹锡诗句“枯树前头万木春”的化用,喻指新旧观念、思想、制度在交替。</p><p class="ql-block"> (34)剸繁 :公务裁处繁多而艰剧。剸,tuan二声,割断、剥离,引申义即裁决、处治。</p><p class="ql-block"> (35)坊间 :民间。</p> <p class="ql-block"> (36) 獬豸之冠 :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指代御史等执法官吏。“獬豸冠”,以其形类似獬豸的角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37) 鹤氅之衣 :鹤氅是一种汉服,是用类似仙鹤的一种水鸟的羽毛制作的斗篷,后来演变成绣出仙鹤的斗蓬。仙鹤是道教崇拜的神鸟,故而鹤氅是神仙或品德高洁人士才能穿用的特殊服装,它象征着高尚操守、公平公正的人品和不凡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38) 龙泉之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之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龙泉剑历来都是公正、诚信、高洁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39) 张季 :西汉法学家、著名法官张释之 ,字季。汉文帝、汉景帝时,张释之任廷尉,执法严明,曾弹劾太子,破解了不少冤假错案,被誉为“天下无冤的执法清官”。他的作为及言行,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封建时代实属难能可贵。张释之还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有着重要贡献。张释之的公平公正、刚正不阿、司法为民的执法理念,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法律尊严为目的,敢于给统治者进谏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p><p class="ql-block"> (40)杜周 :汉武帝时的酷吏。杜周办案不以法律条文为准,而是以汉武帝的意旨为转移。他常说:“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意思是:法律本质就是君主意志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41) 术可通鬼神 :诉讼的技巧和口才可以神通广大。</p><p class="ql-block"> (42) 明鉴 :明亮的镜子。</p><p class="ql-block"> (43) 苏张之辩 :苏秦、张仪那样善于雄辩的口才。</p><p class="ql-block"> (44) 佞舌巧言 :花言巧语,谄媚奉承。佞(ning 四声),奸诈、伪善 。</p><p class="ql-block"> (45) 矢志赤忱 :矢志,立下誓愿,坚定不移。赤忱(chen 二声),十分坦诚,真心实意。</p><p class="ql-block"> (46) 恪守岸芷汀兰 :恪(ke四声)守,严格遵守。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沙州上的兰花,喻指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正直的道德修养。</p><p class="ql-block"> (47) 邴吉止㘘 :邴吉 ,汉武帝时的丞相,执法严明,爱及下属。一日,邴吉于路上见一拉车老牛气喘吁吁,便拦住牛车(止㘘)问牛喘的缘故,老农回复说:牛已老了,但还要耕完田又去运肥,已是筋疲力尽。邴吉由此得知农民疾苦,于是向汉武帝提出了轻徭薄赋的奏折。</p><p class="ql-block"> (48)生灵涂炭:老百姓的性命(生灵)如同陷入泥沼(涂),被炭火灼烧(炭)一样地痛苦不堪。</p><p class="ql-block"> (49) 于公阔门待高车 :西汉獄吏于公执法多年,没有一件冤案,并拯救了很多无辜平民 。乡里闾门(巷口的大门)重修,于公建议:“把门扩建得高大些,使其能通过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他对族人说:“我管理诉讼之事积了很多阴德,从未制造过冤案,因此我的子孙必定有兴旺发达的。”后来其子于定国果然官至丞相,孙子于永也官至御史大夫,并封侯传世。</p><p class="ql-block"> (50) 高陵深谷:高山变成了深深的山谷,喻指时间过了千百年。</p><p class="ql-block"> (51)渤澥桑田:即渤海桑田,也就是沧海桑田的意思,指原来的大海都变成了庄稼地,喻意时间过了千百年。</p><p class="ql-block"> (52) 华法文化 :中华法治文化。</p><p class="ql-block"> (53) 礼乐刑政 :指国家的礼法、乐教(用音乐教化百姓)、刑罚以及各项政令。出自宋代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p><p class="ql-block"> (54) 适时而变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地改变。</p><p class="ql-block"> (55) 缧绁 (lei二声 xie四声) :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獄 。</p><p class="ql-block"> (56) 宁守拙而失名利 :宁肯守住朴素的本性而失去名望与利益。</p><p class="ql-block"> (57) 毋曲笔以污茞荃 ( chen二声 quan二声):绝不让歪曲事实的状词玷污了自己的人品和名誉。茞荃,古代的两种香草 ,喻指君子的高尚人品和良好声望。</p><p class="ql-block"> (58) 惟明克允 :成语。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克,能够;允,公允、公正。</p><p class="ql-block"> (59) 中正以观 :以公正的态度观察、分析、处理案件 。语出《周易》 。</p><p class="ql-block"> (60) 世路多歧 :人世间有许多不同的道路,喻指人生道路复杂,歧途很多。</p><p class="ql-block"> (61) 人心易滥 :人的思想很容易放纵自己,泛滥而行。</p><p class="ql-block"> (62) 寰宇交驰 :世界各国相互沟通,交往不断。</p><p class="ql-block"> (63) 商彜周鼎之嫌疑 :</p><p class="ql-block">商代的彜(祭祀用的盛酒的礼器),周代的鼎(祭祀用的煮肉或盛肉的青铜锅),泛指国之重器,喻指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案件。嫌疑,指“疑惑难明的事情或道理”,即需要辨明真伪或判断是非的事件与情境。</p><p class="ql-block"> (64) 持衡守正之毕方 :持衡,坚持公平。守正,遵守正义。毕方,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独足鹤形,通体青色,缀赤红斑纹,白喙赤文,常伴火焰出现(见《山海经》中记载)。古人以其神性象征火焰使者,可预兆和掌控火灾,故通过祭祀祈求其庇佑家宅平安。其独足行走,象征着生命在不对称中追求和谐。这里暗指律师的天职。</p><p class="ql-block"> (65) 狴犴(bi an均四声):狴犴,又名宪章,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也是传说中的龙生的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讼,又有威力,古代狱门上部那个虎头形的装饰便是狴犴。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它那威风凛凛的形象,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 (66) 天吼 :即望天吼或朝天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被置于华表柱顶,象征“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作用。其形象多为仰首咆哮状,具有守望习性,在传统文化中代表权威、吉祥与镇宅辟邪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67)刑天 :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山海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位,被天帝砍掉头胪,他便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双手挥舞斧头和盾牌,继续战斗。陶渊明诗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乃形容失败了的刑天仍然挥舞着板斧和盾牌继续战斗,其刚毅不屈的精神依旧存在,也是身残志坚,战斗不止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68) 如磐 :像磐石一样坚定不移。磐石,巨大的方形或园形的石块。</p><p class="ql-block"> (69)鰥寡惸独:鳏(guan一声)丧妻之老夫;寡,丧夫之老妇;惸(q i 0 ng二声),无兄弟姐妹之人;独,无子女之人。</p><p class="ql-block"> (70) 江湖庙堂 :江湖,喻指民间,借指百姓。庙堂,喻指国家。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p><p class="ql-block"> (71) 𦤎𧃍之忺 :臬,臬陶,禹舜时期的刑官。夔(K ui 二声),禹舜时期的乐官,二人皆贤能之士。这里指代富民强国的贤能人才。忺,音Xian 一声,欲望、诉求,这里作理想解。</p><p class="ql-block"> (72) 朱紫混色 :朱色和紫色分别象征正邪、善恶、是非。这里喻指两种人(或事物)混杂一起,难以辨认。</p><p class="ql-block"> (73) 鱼龙曼𧗠 :鱼和龙混杂一起,且发展变化,难以分辨 。喻指事物复杂,且变化多端,难以分辨预测。曼,延续、展开。𧗠,水溢出,四处流淌。</p><p class="ql-block"> (74) 玄圭 :本义是黑色的玉石。古代帝王常用玄圭来奖赏建立功业的臣子,故也指代奖赏或功业。</p><p class="ql-block"> (75)五刑 :泛指刑律。</p><p class="ql-block"> (76) 律士间协 :律士,即律师。间(jian 四声)协,介入其间,进行协调 。</p><p class="ql-block"> (77) 六合安然 :六合是我国传统玄学(包括命理学、传统历法和风水学等)术语, 解释有二 :①表示十二地支之间的一种关系,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 龙与鸡为合, 蛇与猴为合, 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②指天、地、东、西、南、北六个方向,代表着宇宙的方位和万物的运行。在中华文化中,六合被用来表示和谐、统一、完整等含义。</p><p class="ql-block"> (78)佩兰自洁,衔木海填,:佩兰,又称兰草,象征着纯真与高洁。衔木海填,即精微填沧海的神话。喻义指意志坚貞不摧。</p><p class="ql-block"> (79)怍 (zuo 四声):惭愧、羞愧。</p><p class="ql-block"> (80)阳律 :即阳和律,指古代音律中的六律,即黄钟、太族、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也称阳律。这里喻指完备、和谐、公正的法律。</p><p class="ql-block"> (81)扶轮致远 :扶轮,扶的是大雅轮 ,即成语“大雅扶轮”。大雅,《诗经》中反映周王朝政治的诗歌,这里指代国家法律。扶轮,指在车轮两旁扶持与推进车轮前进。喻指维护法律的权威、公平与正义。致远,走得很远,到达远方,指律师执业,发展宏远,前途无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