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树宣讲汇” 新时代银龄典范

霞光照九洲

<p class="ql-block">  在黄浦江畔这片红色热土上,“老杨树宣讲汇”这支平均年龄73岁的特殊队伍,用5年2600余场的宣讲实践,生动诠释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时代内涵。 这支队伍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对理想信念的终身坚守。他们用生命践行着“退休不退志”的承诺,在社区楼宇间搭建起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桥梁,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支银发队伍的社会价值已超越单纯的理论宣讲。他们用实际行动回应老龄化社会的命题,证明“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银发人才”可以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老杨树”故事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当银发智慧与数字文明相遇,当个体经历升华为集体记忆,当红色基因注入时代脉动,就能激发出超越年龄界限的精神力量。人们期待更多这样的“老杨树”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让信仰之光照亮城市每个角落,让精神之火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杨浦滨江“人人屋”党群服务站,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国首届劳模黄宝妹亲切交谈,称赞她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鼓励她“多向年轻人讲一讲,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宝妹的殷殷嘱托,也是对老同志们的殷切期望。在杨浦区委的指导和支持下,2020年6月,区委老干部局搭建了“老杨树宣讲汇”平台,“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人民教育家”于漪等300余名长期在杨浦工作生活、理论功底强、擅长宣讲、乐于志愿服务的“五老”组成“老杨树宣讲汇”团队。他们发挥“扎根沃土、昂扬向上、遮风挡雨、站在前列”的“老杨树”精神,深入校区、园区、社区、营区、商区、机关,以亲身经历为教材,讲述新时代的故事,讲述中国的发展、上海城市的发展,激发更多市民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肯定了“老杨树宣讲汇”老同志结合自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鼓励“老杨树”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老杨树宣讲汇”负责人倪来娣说:“‘老杨树宣讲汇’的300多位成员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背景。我们结合自身经历,发挥特长,宣讲内容各有侧重,主要包括关心下一代、社区工作、党的建设、廉政精神等主题。宣讲时,不仅要做到内容精、质量高,还要深入浅出、语言朴素生动,将人民城市理念讲到大家的心坎儿上。”</p> <p class="ql-block">  “老杨树宣讲汇”成员李佩蓉,面向小朋友,她用大国工匠的奋斗故事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面向大学生,她用亲历的国家发展变化和城市革新故事串联起从过去到现在的辉煌成就,让新一代建设者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面向社区群众,她将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关系巧妙结合,从公园破墙到社区点滴变化,让居民们切实感受到人民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p> <p class="ql-block">  “老杨树宣讲汇”不断丰富宣讲形式,以倪来娣为代表,她发挥“年轻”退休党员干部的优势,拥抱“数智”时代,开展互联网企业党建指导、网络文明建设、关爱青少年等工作。倪来娣还深入学习互联网行业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思维等习惯,线上线下与青年人保持经常性沟通交流,送理论、送文化、送温暖,鼓励他们坚守理想,诚信敬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 “老杨树宣讲汇”每个成员都是一面旗帜,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老杨树”。他们在宣讲前,都精心做好“功课”,不断打磨“课程”、丰富“课表”,目的是让所讲的每一份“课单“内容更丰富、宣传效率更高、参与度更广。</p><p class="ql-block">  宣讲团负责人倪来娣说,总书记回信后的短短几个月里,“老杨树”们通过各种形式已经又进行了200余场宣讲,就是为了“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到人民城市伟大理念的实践当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宣讲团开通“杨浦老干部”直播账号,在直播间开展党史宣讲。宣讲团成员黄宝妹在直播间当起“主播”,向校区、园区、社区的“后浪”们讲述身边的党史,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国家发展,93岁的她成了深受网友喜爱的“网红奶奶”。</p>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的故事令人动容。这个由300多名离退休干部组成的宣讲团队,平均年龄已达73岁,但他们依然奔走在宣讲的路上,5年来累计开展宣讲2600余场,覆盖听众28万人次。“老杨树”们也正如李佩蓉所感慨的那样——“朝阳和夕阳是同一个太阳,同样发挥着光和热”。他们的宣讲,不仅传递了党的声音和政策,更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这支团队的存在,证明了离退休干部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的“银发力量”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老杨树宣讲汇”的成员们,以亲身经历为蓝本,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的可喜变化,他们的付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市民们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进步。这种基于真实经历的宣讲,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人们对城市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宣讲工作不仅要注意内容的质量,更要注重形式的创新。他们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媒体形式,将宣讲内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网友,让宣讲工作更加接地气、有生气。这种创新方式不仅扩大了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增强了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p> <p class="ql-block">  当我第一次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时,内心的激动和感慨如潮水般翻涌。作为一名退休同志,这封回信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份关怀与鼓励,更是一盏照亮晚年生活前行道路的明灯。 </p><p class="ql-block"> 信中,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总书记还对老年志愿者多年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退休12年来未“躺平”:做了10年本单位驻会“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了10年本单位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做了5年“银发人才”工作室工作。同时还编辑出版《新中国70年本市农业农村大事记》。其间,还完成了《关于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调查与思考》等多篇关于“三农”方面课题组调研报告。退休后所做这些点点滴滴,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深知,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精神与总书记赞扬的老年志愿者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总书记的这段话,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我们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过去,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奉献了青春,如今,退休了,我们依然可以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发光发热。就像“老杨树宣讲汇”中的老年志愿者们,有的对科研的执着,精心撰写数量颇丰的讲稿(论文),科技引擎驱动产业发展,激励着无数人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有的扎根基层,科技赋农,培育“新农人”,只要乡村有需要,“五老”随时来报到;有的办起“科技小院”,课堂在田头,把论文写在了乡村田野大地上;有的办起“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面向社会,成为青少年和市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有的办起千种植物标本图普馆,踏遍区域林地采集植物标本,主编《植物图鉴》,成为科技馆和中小学生科普讲解员;有的银发教师走上新的讲台,将知识的火种传递给更多人;有的仍笔不辍更、手不释卷,擅长书画、诗词歌赋,手稿成铅字,以银发之姿奏响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动人华章。各类行业老专家倾囊相授,助力受援地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 。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老同志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以便能有更多能力去参与社会服务。</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新起点,老有所为,主动作为。时下,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p><p class="ql-block"> 1、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鼓舞和激励,也是对全国基层宣讲工作者的鞭策。我们要深刻领会回信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推动基层宣讲工作取得新成效。</p><p class="ql-block"> 2、充分发挥“老杨树宣讲汇”的示范带动作用。“老杨树宣讲汇”是一支活跃在基层的理论宣讲队伍,他们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宣讲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学习“老杨树宣讲汇”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基层宣讲工作深入开展。</p><p class="ql-block">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基层宣讲要聚焦群众需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p><p class="ql-block"> 二是创新宣讲方式,提高宣讲效果。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丰富宣讲手段,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注重互动交流,让宣讲更加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 三是建立健全宣讲队伍,提升宣讲水平。要加强基层宣讲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宣讲队队伍,为基层宣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 3、推动基层宣讲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我们要以“老杨树宣讲汇”为榜样,推动基层宣讲工作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基层宣讲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确保宣讲工作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 二是深化理论研究,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为基层宣讲提供丰富、权威的素材。</p><p class="ql-block">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宣讲活力。要加大对基层宣讲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宣讲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们离退休老同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以“老杨树宣讲汇”为榜样,向“银龄行动”里的老年志愿者们学习,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初心不改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发光发热,尽己所能奔赴基层,为群众送去知识、技术和关怀,为池州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银发力量”。</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0日 于池州<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杏花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