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我来了

小华(花萼)

<p class="ql-block"> 热、热、热,无锡的高温让我焦头烂额,天气预报显示,无锡将连续有35度左右的高温存在。6月30号,我到了昆明。“忽如一夜春风来”,昆明的凉爽让我眉开眼笑,平均温度26度。</p> <p class="ql-block"> 首站民族村。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集聚了傣族、拉祜族、藏族等十几个民族。凑巧,晚上有傣族的晚会演出。主持人热情洋溢发问:知道我们这里称男士什么吗?称“毛笃里”;女士称什么吗?称“嫂笃里”。“毛笃里”和“嫂笃里”欢迎大家光临昆明!优美的开场白。换言之,是昆明欢迎我们的开场白!</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不明白,明明看着是湖却叫池,“滇池”。就面积而言,滇池大于洱海。实际上,这里的命名和中原刚好相反,大湖称池,小湖称海。滇池确实是云南的母亲河,淡水湖。在西山景区,我乘上了索道缆车,这是我国唯一一个既看山又看水的索道缆车。从高处俯瞰,滇池湖面如镜,碧波荡漾,后浪推着前浪,真正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 昆明的石林,“天下第一奇观”,奇峰异石,鬼斧神工,许多造型栩栩如生。石柱群、地下溶洞系统多样性,标准的喀斯特地貌。国际专家称“天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植物园闻名遐迩,它是中国科学院名下的。</p> <p class="ql-block">  如果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十天十夜也说不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花草争奇斗艳,树木千奇百怪。</p><p class="ql-block"> “独木成林”,一点不假。左看右看都是林,而他们源于一棵树。</p> <p class="ql-block">  这棵树似龙非龙,看着更稀奇。</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饮食文化多种多样,“云南一怪,草帽当锅盖”。一次,吃野生菌菇汤,味道鲜美,比人工的味精不知道好上多少倍?惊奇的是,蒸煮的工具之一竟是一顶草帽!问为什么?答曰:“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西双版纳,佛教文化扑面而来,哪哪都是金碧辉煌的寺庙。西双是十二的意思;版纳是万顷良田的意思,在西双版纳,十二是个十分讨巧的数字。</p> <p class="ql-block">  传说十三世纪第八代傣王召艾的妻子喃罕亮被公园的风景所吸引,魂留在了这里。召艾就把公园赠给了她,这就是曼听御花园。公园不愧是“御花园”,宫廷华丽典雅,花草娉娉婷婷,“贵”气无双。</p> <p class="ql-block">  在曼听御花园见到了一条五个头的龙。龙,头有多少,说法就有多少。一个头,表示“巨无霸”;九个头,表示“九九归一”;五个头,表示“福禄寿喜财”。</p> <p class="ql-block"> 泼水节是西双版纳的重头戏。还记得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里的“难忘的泼水节”一文吗?周恩来总理1961年身着民族服装,和傣族人民同欢乐,可见“泼水节”地位的不同一般。走进泼水节广场,欢声笑语一片,泼水的和被泼的是那样高兴,人们把一年一度的霉运赶走,祝福来年好运连连、美好永远!</p> <p class="ql-block">  当“茶马古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仿佛尘封的岁月大门被打开;仿佛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被翻开;仿佛看到了千年古道上马帮们正向我们徐徐走来……</p> <p class="ql-block"> 在茶马古道驼铃声的回响中,我们来到了基诺族。这是56个少数民族中的最后一个,约2万多人口。他们向我们致意:“呢么!”,意即“你好!”他们喜欢歌,高兴了歌,烦恼了歌,就是矛盾了也歌,什么都在歌声里化解;他们喜欢舞,大鼓舞是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我的感觉是既喜又忧,喜的是民族大家庭中一个也不能少,都是瑰宝;忧的是他们的语言也将慢慢消失。一次坐出租车,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个拉祜族小伙子。在谈及语言时,他坦言,现在恐怕只有老一辈的人才会说过去的语言,年轻一代的基本不会说了。</p> <p class="ql-block"> 欣喜的是,在茶马古道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寨子—那柯里。“古道蹄声响,入梦那柯里。”2008年国家领导人曾经光临这里。</p><p class="ql-block"> 细雨菲菲,雨点打湿青石板路,没有喧嚣,没有商业气息。烟雨朦胧中,一砖一瓦、一房一舍折射出寨子古老而沧桑、宁静而深邃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赴边境码头的过程更有看点。一路上,气氛渐渐严肃,武警的检查越来越多,“请出示身份证!”到了边境码头,最醒目的是一个告示:不要打架!输了住院,赢了住牢!一下子把地域的深意说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边境码头临一条澜沧江,不宽,江对面不远就是缅甸。</p> <p class="ql-block">  最不虚此行的,我拜谒了聂耳墓。聂耳,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在日本藤泽海滨不幸溺海身亡,年仅24岁。墓前平台,由24圈石料铺成音波状,象征时代的最强音由这里发出。短暂的一生中,谱写了许多抗日歌曲,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  深情回眸,依依惜别。愿茶马古道的驼铃声经久不息!愿四季如春的昆明深入人的心里!愿全国人民春回大地!谢谢昆明!谢谢云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