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大陈岛的甲午岩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这里的岩石从中裂开,仿佛被大自然精心雕刻,形成了两片形状独特的石块。这种奇特的形态,让人联想到船上的甲午板和陆上的旗杆石,因此得名甲午石。我们走过石块道,沿着栈道前行,这片巨大的花岗岩群经历了亿万年的风霜洗礼,却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粗犷之美。从远处眺望,这些岩石犹如巨兽般盘踞海岸线,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锋利的剑刃直指苍穹,有的则如沉睡的巨鲸静卧水面。阳光洒下时,岩石表面泛起金色光泽,让人不禁感叹时间赋予它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站在岸边,看着一波接一波的海浪冲击岩石,你会被那种永不停歇的生命力所感染。有时候,海浪会猛然跃起,溅起数米高的水柱;有时候,它们又缓缓退去,留下湿润的沙滩和碎裂的贝壳。正是这种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使得甲午岩的景象每天都不尽相同,每一次造访都能带来全新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矗立于礁石之上的灯塔,是渔民和海上船只测量时间和定位方位的重要标志,塔身分三层,二、三楼是露天平台,现已成为景区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让人腿脚发抖的飞虎崖。因其形似一只雄壮的老虎伏卧海边,故称“飞虎崖”。每当海浪袭来,崖底波涛澎湃,海浪冲击着岩石,犹如虎啸龙吟,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因其岩石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一个大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下面波涛澎湃。其一侧崖壁上的岩石天然成方形,另一侧为较平坦的海蚀礁,站在此处可远眺大海、碧波、船帆,也可观远处的扁担岛等等。</p> <p class="ql-block">甲午岩主体为两块各长15米、宽11米的岩礁构成,最高海拔35米,在海边高耸挺立,任凭千万海浪冲刷,我自岿然不动。虽然甲午岩与大陈岛之间仅仅只有数米之隔,但波涛汹涌的浪潮令人难以跨越这短短数米的海沟。关于甲午岩还有一个很美的传说,很久之前有两位为了爱情私奔的恋人,他们趁夜晚乘船来到了这里,但由于天太黑,风浪又大,两人撞礁身亡。天神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便将他们变为了两座巨石永远厮守,他们的爱情也被世人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岛上的大陈老街,感受着海风的吹拂,思绪也不禁随之飘向远方。根据岛上居民所述,大陈老街可以说是大陈岛上最早的居民建筑群。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便会发现这些建筑大体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远离海湾,建立在山坳处,依山而建,具有极大的隐蔽以及稳固效果;另一种则是面朝大海,主要是为了方便岛上渔民出海捕捞。又因为这些房屋的墙面大多是由石头筑成,因此这些建筑又被称为“石屋”。大陈岛上的小饭店菜烧的很好,在禁渔期还能吃到各种小海鲜,味道鲜美,害得我老公又多喝了两杯。</p> <p class="ql-block">吃好中饭,我们坐岛上公交来到了垦荒纪念碑。大陈岛垦荒纪念碑于1999年完工,2004年设立,它雄踞于大陈岛南山顶以及下大陈岛黄夫礁山岗之上,是大陈岛的最高点。垦荒纪念碑上面有张爱萍将军亲笔书写的“大陈岛垦荒纪念碑”八字,五角星垦荒勋章铭记着那段改变海岛面貌的壮歌岁月,也象征着大陈岛的焕然新生。“家园重建志无违,赢得明珠熠熠辉。精卫衔沙垦荒愿,蓝天碧海一碑巍。”这首诗描绘了垦荒队员们重建家园的坚定志向,以及大陈岛在他们的努力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垦荒纪念碑也在蓝天大海之间傲然耸立,成为这段历史的永恒见证。</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大陈岛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大陈岛之行很快就结束了,下午3点坐船返程,这次的大陈岛之行真的是太美了。大陈岛是一个来了就忘不掉的地方,它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