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乡易门穿越赛

石杵

<p class="ql-block">滇中水城,菌乡易门,30km穿越赛</p> <p class="ql-block">易门属于玉溪市,但从昆明出发去易门,从来不走玉溪方向,玉溪方向是南,而是从楚雄方向,向西。也就说易门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人口不多,周围全是山,山又没名气。我的理解,名是滇中水城,实际上,山比水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过去,易门有一个大单位,易门矿务局,也称易门铜矿。如今易门矿务局与其他那些具有光荣历史的矿务局一样被时代淹没了,说了无痕迹有点过,但仅存一些低矮的破屋和一些矿洞以及部分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易门最早形成野生菌批发市场,被冠名菌乡,其实在我的认知里,这里矿比菌多。</p> <p class="ql-block">看下面这张照片,是不是有水城的感觉。其实这是城边的水库。要让易门成为滇中水城,其实很简单,把城市空地全挖成池塘或者水渠,放满水,池里种上各种水草,荷花…水城就实名了。</p> <p class="ql-block">森林公园内的水库,景色不错,水质也很好。森林公园内植被也保护的不错,环境优雅。</p> <p class="ql-block">公园下面,孩子玩水的地方很多。</p> <p class="ql-block">水库下面的景观水域,看出去依旧是山,山比水多。滇中水城,名副其实的路很远。云南的县城,像这样的很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个地方,打卡云岭百峰,也算是一个旅游项目。</p> <p class="ql-block">菌乡易门,在城边一个小山头上,建了野生菌博物馆。创意不错,只是博物馆新建,没什么内容。展品粗制滥造,没有任何专业性可言,至少目前仅仅是做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野生菌博物馆,没啥内容,但酒店免费赠阅的两本杂志,还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厚厚一大本《易门野生菌图鉴》,我猜至少定价500元,拿过来仔细看确实如此。虽然图片质量艺术性和美观性不是很高,甚至清晰度都不够,但花了大功夫是真,云南野生菌研究所编制,专业性相当高了。</p> <p class="ql-block">另一本文学期刊《浅源》,一个小县城的文学期刊,能活着就是奇迹,读了几篇短文,一般般,要求不能那么高,这里是只有20多万人的偏远小县,少数民族居多。</p> <p class="ql-block">浅源二字,来源于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悬崖上的石刻。悬崖下是龙泉水源头。</p> <p class="ql-block">30km属于小赛事,参赛人数不多。也不可能从省外很远的地方折腾来跑个小赛事,成本太高。</p><p class="ql-block">地方也不愿意弄长距离赛事,在他们看来,长距离风险太大,办个小赛事热闹一哈就可以了,主要是找个理由宣传宣传,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旅游来消费。</p> <p class="ql-block">跑到山上回看易门,我原来印象中的小镇如今是一个大县城了。</p> <p class="ql-block">赛事8点开始,原计划4个半小时完成,但赛事难度不大,密林中只有一小段,难走的山路也不多,湿滑路段有,但程度不严重。泥泞甚至烂泥路更少,一半是防火道,可跑性强,除了中间段山路,路窄,一长串人,轻松跟着走,下坡我视力不好,必须慢确保安全,不少人超了我。凡是后面来人,我立马站路边让其先行。名次和成绩,对我来说,没有实际意义。能早点完赛,无非是确保回酒店洗个澡再退房回家。就算不洗澡就回家也没什么,至于被关门之类的,是不太可能的事,30公里越野赛,关门时间8小时,除了自己退出的,其他人6个半小时全部完赛。</p> <p class="ql-block">越野赛摄影师,也不容易,背着设备爬上山拍照,去找到最佳摄影背景和角度,如果线路不变。第二年就能拍出大片来。或者摄影师预先去走一遍线路,也能找到更佳拍摄点和摄影角度。</p> <p class="ql-block">结果3小时38分完赛,中途不跟着慢走,应该在3小时15分左右完赛。跑进3小时是不可能的事,密林里的上坡和下坡,都快不起来,而且路面湿滑。</p> <p class="ql-block">看轨迹,就是去县城附近山里绕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菌乡易门,吃野生菌火锅是首选,一顿不过瘾,就吃两餐,排队也要吃。</p> <p class="ql-block">易门是个慢节奏安静的小县城,还有文学刊物的浪漫小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