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微视台[顺林艺苑] 《雨巷深处绽芳华》——荆桂珍与她的"珍贵缘"时尚艺术团

顺林

<p class="ql-block">  夜色初临的台东步行街,霓虹灯在玻璃幕墙上流淌,街角处却传来一阵悠扬的丝竹声。循声望去,一群身着旗袍的银发女子正从台阶上缓缓走下,她们步履轻盈,身姿挺拔如竹,举手投足间流淌着江南烟雨般的婉约。这是荆桂珍带领的"珍贵缘"时尚艺术团在排练新节目《雨巷佳人》,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用优雅的体态在城市的喧嚣中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p> <p class="ql-block">  荆桂珍站在队伍最前方,藏青色旗袍贴合着她挺拔的身姿,发髻盘得一丝不苟,举手投足间带着舞蹈老师特有的韵律感。"注意呼吸,脚步要像云一样轻",她轻声提醒着队员,那双被岁月磨砺出温润光泽的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这位曾经的全国一级形体教师,如今正用她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在社区文化活动这片土壤上播种艺术。</p> <p class="ql-block">  时针拨回到2019年,台东社区活动室里,几个退休老人围着荆桂珍问:"我们能学模特步吗?"望着她们充满期待的眼睛,荆桂珍心头一动。说干就干,她带着十二个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成立了"珍贵缘"艺术团。没有专业场地,社区腾出半间仓库;没有基础,她从最基础的站姿训练开始。老人们记不住动作,她就编成顺口溜:"头要正,肩要沉,脚尖轻点像蜻蜓";有人身体僵硬,她亲手帮她们压腿拉伸。第一堂课结束时,队员王阿姨的腿抖得像筛糠,却红着脸说:"荆老师,明天我还来。"</p> <p class="ql-block">  创业初期的艰难超出想象。2020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零基础的队员们像群没头苍蝇。荆桂珍站在排练厅,看着参差不齐的队伍,突然灵机一动:用华美的晚装掩盖形体不足,用大气磅礴的音乐提升整体气势。当《青花瓷》的旋律在赛场响起,十二位老人身着刺绣旗袍,如古画中走出的仕女,用云步轻移征服了评委。领奖台上,荆桂珍抱着奖杯落泪:"我们不是专业舞者,但我们用热爱把岁月酿成了美酒。"</p> <p class="ql-block">  从此,"珍贵缘"成了台东街头的文化地标。72岁的张奶奶把降压药揣在旗袍口袋里赶来排练,62岁的李老师带着膝盖伤坚持走台步,她们在荆桂珍的引导下,将广场舞的活力与模特步的优雅完美融合。2023年夏凉晚会上,《雨巷佳人》的表演让全场惊艳:油纸伞在灯光中开合,老人们用摇曳的步态演绎着戴望舒笔下的诗意,连年轻观众都忍不住赞叹:"这哪里是奶奶,分明是穿越时空的佳人。"</p> <p class="ql-block">  荆桂珍的秘籍藏在排练厅的每个角落。她为每位队员定制训练计划:驼背的加强背部拉伸,腿型不直的侧重芭蕾基训。在《杏花落》的排练中,她创新地将古典舞的"圆场步"与旗袍步结合,让老人既能展现东方女性的柔美,又不失稳重。队员小陈笑着说:"荆老师是魔术师,把我们这些'老木头'雕成了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荣誉室里,奖状证书垒成了小山,但荆桂珍最珍视的是队员们的改变。曾经沉默寡言的李阿姨如今能自信地主持社区晚会,总爱抱怨的王奶奶在舞台上笑得像朵向日葵。去年蓬来珠宝秀上,艺术团被聘为礼仪队,老人们穿着高跟鞋从容迎宾,让品牌方惊叹:"这些阿姨的专业度不输职业模特!"</p> <p class="ql-block">  暮色中的排练厅永远亮着灯,荆桂珍带着她的"珍贵缘"们,在时光的褶皱里绣出璀璨的华章。当《雨巷佳人》的音乐再次响起,这群银发女子用优雅的步履证明:岁月可以带走青春,却带不走对美的追寻;皱纹能够爬上脸庞,但自信永远盛开在心上。她们不是逆龄生长的奇迹,而是用热爱浇灌出的生命之花,在城市的文化长卷上,书写着属于老年群体的芳华绝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