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3)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千佛洞

韶华舞流年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1日上午10点出发,先游览了库车市的大馕城(已编入上集)。于11点左右,我们的车子又上了这条独库公路,前往下一景点世界文化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它位于库车县城东北方向约20公里、屈勒塔格山南麓库车河(铜厂河)东、西两岸。</p> <p class="ql-block">  在独库公路快到盐水沟隧道右侧,我再次看到这“布达拉宫”的岩壁画。</p> <p class="ql-block">  约1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这处屈勒塔格山脉前,这片山脉也属于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屈勒塔格山脉下,左侧可看到苏巴什佛寺的残垣断壁;右侧是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苏巴什佛寺(又称昭怙厘大寺)是南北朝-唐代佛寺遗址,始建于魏晋,鼎盛于隋唐。遗址分布在库车河道东、西两岸的山坡上,为西寺和东寺遗址群。海拔高度1150米,分布面积约20公顷。前面就是西寺遗址全貌。</p> <p class="ql-block">遗址对面就是这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寺遗址中的佛塔,整个遗址以它为中心,四周建有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物,保存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  苏巴什佛寺于3~10世纪持续沿用。它是新疆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重要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苏巴什佛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该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地区土遗址的典型代表,它的建造技法基本涵盖了土遗址的各种不同建造形式。2014年6月22日,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区导游图,想不到南疆还有个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认识它,我们请了位讲解员,她是旅游专业的维吾尔族大学实习生。</p> <p class="ql-block">  (网络图片)要说佛寺,不得不说一位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别名: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简称罗什。意译童寿。</p> <p class="ql-block">  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出身是天竺(印度)望族,来到龟兹。讲解员告诉我们,龟兹王敬佩其学问,将妹妹许配与他。鸠摩罗什生于龟兹(344年),7岁随母耆婆在苏巴什佛寺出家,初学小乘,后遇到莎车国大乘名僧改学大乘。因天资聪颖,精通佛学,受到国王重视,并曾在此升座讲经。(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苏巴什佛寺是鸠摩罗什在此出家、修行和讲经的早期成长地,也承载了西域佛教的辉煌历史。罗什在弘始三~十一年期间,译出《金刚经》《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论。译经总数《开元释教录》记载为74部384卷。罗什译经文义圆通、内容信实、字句流畅,在中国译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382年,前秦苻坚派大将吕光攻灭龟兹,强行将鸠摩罗什带往中原,此后他再未返回苏巴什佛寺。后秦弘始三年(401年)鸠摩罗什被迎至长安,以国师礼待,主持译经事业。之后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景区,这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最大的佛寺遗址,现墙体大部分存在,佛寺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这是位于库车河西岸的西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  木栈道起始部右侧地上有三块石碑,其中有块是维语碑。</p> <p class="ql-block">  木栈道左手边的残墙上刻写着国家重点文物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寺大殿(The west Temple HaⅡ)的西面全景。该佛殿位于西寺遗址中部,整个佛殿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700米,东西宽19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讲解员沿木栈道前行。维族小姑娘(讲解员)告诉我们,苏巴佛寺遗址始建于3世纪,9世纪遭战火所焚,13至14世纪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木栈道旁的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寺大殿南端的两堵残墙。现存的土胚墙体残高10.8米,厚3米。</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两堵残墙间有条木栈道通向西寺大殿。殿堂门向南开,宽10.6米,有瓮城,现存三面墙,临河无围墙。</p> <p class="ql-block">  这个拐弯处是西寺大殿堂的西南角,好象还比较完整。1903年日本大谷探险队在该遗址发掘的舍利盒盒身绘有一列21人组成的乐舞队,人物造型是龟兹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西域流行的歌舞戏《苏幕遮》的片断,是研究西域艺术极为珍贵的资料。此外,法国伯希和还在该遗址发现7只舍利盒。</p> <p class="ql-block">  木栈道进入西寺大殿后向北拐,这是站在木栈道上拍的南端残墙内侧。照片左侧东南角有一方形佛塔,残高3米左右。(老袁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不同角度拍的西寺大殿南端角楼、佛塔、殿墙等。</p> <p class="ql-block">  站在木栈道上向西看,西寺大殿内侧残垣密集。佛殿位于遗址中部,周长300余米,内由佛塔、殿堂及数间房屋组成。大寺四周有围墙,东墙和东南墙都已塌毁,西墙及北墙保存较好。遗址南部寺院气魄宏伟。</p> <p class="ql-block">  西墙上有两处洞穴是佛龛,是曾经放佛像的地方。195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西寺殿堂内曾发现大量陶器、铜器、铁器、木简、经卷等。</p> <p class="ql-block">  西寺大殿就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讲经处。“三藏法师”是佛教中对精通“经藏、律藏、论藏”这三类佛教经典高僧的尊称,是对其佛学造诣的认可,更是对其佛教文化传承的卓越贡献。这一称号结合了学术权威、宗教神圣地位和极高荣誉,罗什是最早获此称号者。历史至今也极少,个位数哦!</p> <p class="ql-block">  西寺大殿四角突出各有6x6米左右的方形墩台,高度与城墙相仿,可能是角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这是站在木栈道的终端看到西寺大殿北部情况。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和佛教人物像。可惜我们都看不到,因木栈道没向北部纵深延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面的部分残垣断壁。</p> <p class="ql-block">  库车河东岸边依山而建、不规则分布的是东寺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40米;东寺目前还在考古和发掘中。</p> <p class="ql-block">  东寺主要由三座佛塔和房舍、塔庙等遗址组成。南塔保存较好,塔身圆形,塔周有围墙,墙上有10余个佛龛;北塔耸立在半山腰,可俯视全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出西寺大殿,继续沿木栈道前行。这是路边的一座小佛塔。</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残垣断壁曾是僧房。该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是龟兹佛教文化中心,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僧侣曾多达万人。</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维族小姑娘普通话不错,她告诉我们这是库房,远看象只骆驼。第一个驼峰处的砖石砌补,是文物部门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加固工程。</p> <p class="ql-block">  维族小姑娘说这地上一簇簇的藤蔓名称叫做“野西瓜”。可能是由于此处的库车河断流,使这千年前的繁华之地变成一片荒漠,真是苍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不知名建筑的残墙经千年的风剝雨蚀仍屹立不倒。苏巴什佛寺遗址曾出土文物类型丰富,包括汉、南北朝、唐代古钱币、舍利盒、丝织品、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木简、纸本文书以及壁画碎片、石雕佛像、泥质塑件等。</p> <p class="ql-block">  一眼千年。这些残垣断壁仿佛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辉煌岁月。</p> <p class="ql-block">  四周的屈勒塔格山脉连绵起伏,山峦叠嶂,雄伟壮观。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仍可见屋垣和星星点点的断墙,这些繁华落尽后的沧桑,让人唏嘘不已!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只是匆匆过客。</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寺遗址中的中部佛塔,也是遗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木栈道围着该佛塔绕了大半圈,故而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现在一侧墙面正在加固维修。</p> <p class="ql-block">  这座佛塔成为西寺遗址的中心。该遗址上发现的东汉至唐的中原、龟兹、波斯等各种钱币、以及回鹘文、婆罗谜文等多种文字的题记和文书,见证了丝绸之路上龟兹地区的文化与商贸交流。</p> <p class="ql-block">  佛塔背面有一方形的棺椁洞穴,这是佛塔中唯一的墓穴。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这座墓穴的主人:据考古发现是位20多岁的年青女性,盆腔内还有一具胎儿的骨骼,故推测是难产而亡。能葬于佛塔圣地,要么是皇亲贵族,要么是寺庙的主要捐助家族。维吾尔族小姑娘讲的头头是道。</p> <p class="ql-block">  这具就是1978年在西寺佛塔后侧出土的完整的人骨架,头颅扁平,与《大唐西域记》所载龟兹的“生子以木押头”的习俗完全吻合。生孩子已疼痛难忍,还要以木押头,真是陋习。(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位年仅20多岁、因难产而死的贵夫人,在她的骨盆里(双腿内侧),还有一具胎儿的尸骨。这具世界文化遗产地佛塔中出土的女尸,现存在库车王府内的龟兹博物馆内。(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佛塔墙中有许多胡杨木穿插其中(红圈内),早年有些村民抽取佛塔墙中的胡杨木回家当柴烧,只留下佛塔墙上的一个个圆洞。</p> <p class="ql-block">  来到佛塔的正面,维族小姑娘告诉我们这座佛塔象一座大象的头形。大象的鼻子是条长长的阶梯,两只眼睛前曾是讲经台,下面都是僧侣们听经之处。</p> <p class="ql-block">  玄奘(602–664年):唐朝高僧,西行印度取经时,也曾在此驻留两个月,曾在讲经台上讲经说法,《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该寺当年的盛况。玄奘的学术贡献真实存在,归国后他主持翻译了大量佛典,共1335卷佛经,被尊称为“唐三藏”。他出生晚于鸠摩罗什,讲解员说玄奘是罗什的小迷弟。</p> <p class="ql-block">  玄奘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在《西游记》中,“唐三藏”的艺术形象被文学化,且此佛教文化遗址苏巴什佛寺,也是女儿国传说的缘起之地。</p> <p class="ql-block">  站在佛塔前远眺:西寺大殿及周围的屋垣断壁历历在目。苏巴什佛寺遗址虽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外国探险队的破坏性挖掘,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中西文化交汇地,它对研究当时的中原、西域、印度、波斯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再看一眼西寺遗址。总有一种感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一堆残垣断壁,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真让人动容和感慨,这种气势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  中途汪师傅带我们在一小镇吃的中饭,羊肉馄饨20个一碗,吃得够饱。后坐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克孜尔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千佛洞(Kezil Thousand-Buddha Grottoes),又称克孜尔石窟或赫色尔石窟,位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石窟始建于公元三世纪,衰落于公元九世纪,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2014年6月22日,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就看到克孜尔石窟简介。目前已发现的洞窟总数为349个,已编号的洞窟有236个,在绵延约1.7公里的明屋塔格山体上分层错落分布,并分为四个区域。遗存约4000平方米壁画和部分彩绘塑像,以及多处石窟遗迹。</p> <p class="ql-block">  游览克孜尔石窟不能带包、相机和瓶装饮用水,只能用手机拍外景照。这是去石窟的道路,这么好的路况,竟然没有电瓶车,而且有3~4里路。</p> <p class="ql-block">  路边不远处有这个博物馆。龟兹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龟兹石窟始建于3世纪,现存27处、824个洞窟。始兴于汉、繁盛于唐,是地理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文化影响深远的不朽杰作,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交流互鉴、多元文化交融荟萃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是龟兹(库车)石窟的分布图。克孜尔石窟(千佛洞)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这个比莫高窟还早的大型石窟,曾被列强搜刮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博物馆的大堂,墙上这幅展现出独特魅力的精美壁画,是今天下午我们参观克孜尔石窟看到的一幅杰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克孜尔石窟图文简介。</p> <p class="ql-block">  公元4世纪克孜尔石窟第77窟的“游泳者”。这些壁画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是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是艺术历史的璀璨瑰宝!</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克孜尔77窟的壁画。许多佛教壁画成为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更是佛教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也看到克孜尔石窟第8窟这幅飞天壁画。飞天展现了龟兹乐舞的艺术形式,典型的舞姿造型以头、腰、腿成S型曲线,体态轻盈、舞姿曼妙,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舞蹈与乐器结合,边演奏边舞蹈也成为龟兹乐舞的突出特点。</p> <p class="ql-block">  这幅龟兹壁画如同流淌着灵动音符和美妙旋律的史诗,是龟兹岩壁上千年的乐舞梵音。</p> <p class="ql-block">  这些比莫高窟还古老的神秘唯美的石窟壁画,色彩艳丽,艺术精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克孜尔石窟彩绘泥塑天人头像。故而该石窟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与敦煌莫高窟齐名,堪称“中国第二敦煌”。</p> <p class="ql-block">  龟兹石窟博物馆内壁画、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我习惯用相机,手机没拍几张照片。出馆后我们沿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亏了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否则大中午的,烈日炎炎,还有3~4里路要走,都要热中暑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克孜尔洞窟前,这座黑色雕像就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他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译师,对佛教有划时代的意义和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22日,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这是目前开放的克孜尔石窟全貌。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龟兹。公元3世纪佛教在龟兹进入鼎盛期。而佛教东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使得龟兹地区出现大量的石窟群,产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龟兹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石窟开凿于3世纪,5~8世纪达到鼎盛,在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十人左右编为一组,去参观六个石窟。石窟形制有两种:一种为僧房,供僧徒居住场所;另一种为佛殿,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参观后感觉洞窟都很小,人多就挤不下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始登山,中午主要感觉是太热了,真的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石阶梯有点陡,还没有扶手。</p> <p class="ql-block">  草丛中两块石碑: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登顶后眺望石窟前方,发现风景这边独好。克孜尔千佛洞背倚明屋达格山,南临渭干河,真是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参观六个石窟,每个洞窟内都有讲解员,都不准拍照,只能拍每个石窟前的这块石碑了。</p> <p class="ql-block">  都是第8窟的壁画,上图是“小儿播鼓因缘故事”。壁画上的金粉都被人刮走了,故而壁画受损。我们参观的8窟建筑特点的是柱式石窟,分主室和后室:主室正壁为释迦佛,两侧壁和窟顶绘有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后,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盘”像,然后再回到主室。(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第9窟的“说法图”。与莫高窟一样,每幅壁画都有故事。这里的壁画比莫高窟还早,内容丰富,绘画技艺独特(泥壁上直接作画。故不能碰到水,是景区不让带水之故),色彩斑斓,精美绝伦。(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在顶层拍的鸠摩罗什的雕像。不愧是佛教的学术权威,对佛教的影响和东传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石窟呈不规则的三层楼。感觉投入的资金不足,石窟内外的修复都不够力度。比莫高窟的门口扫码就知石窟内容,似乎相差甚远。</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西域的卢浮宫”,我们下山了。只有六窟,余兴未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地,让我知道了鸠摩罗什这位三藏法师。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盘土多达多处学习佛经。12岁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一生从事佛经的翻译,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对中国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返回了,“行万里路”还真长知识。</p> <p class="ql-block">  坐汪师傅的车返回,途中又经过独库公路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在向日葵地边,汪师傅给停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  晚饭去库车老城网红打卡地吃饭。龟兹小巷不仅干净,还葡萄树滿院。</p> <p class="ql-block">葡萄架上挂滿了竹丝灯茏,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茶馆门口的凉棚架上挂滿了葫芦。</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网红打卡点:龟兹小巷一号茶馆。门口挂着各种茶水和饮食的价格,一目了然。(老袁摄)</p> <p class="ql-block">茶馆内装饰简单而富有特色。(老袁摄)</p> <p class="ql-block">  坐在条桌上,每人喝着大碗茶:砖茶、玫瑰花茶、冰糖薄荷茶,配着馕饼,六个人共花了25元钱,便宜的让人诧异!(老袁摄)</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窗外一帮乡里邻居们,坐在凉棚下,自弹自唱,自娱自乐。而我们喝着大碗茶,啃着馕饼,听着窗外的新疆歌曲,真正地体验了一把当地人的生活!今天就在简单和欢快中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我录的苏巴什佛西寺遗址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录的龟兹石窟博物馆的录像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录的龟兹石窟博物馆的录像视频</p> <p class="ql-block">龟兹小巷自弹自唱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龟兹小巷自弹自唱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