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知了“叽------叽------”又叫了,叫的还欢着呢!经不住诱惑的我,提着单反相机,在知了叫唤的树底下,仰着头,轻手轻脚地寻找着叫唤着的这小家伙!<div> 炎热的天气,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着这叫唤着的知了在哪儿,手臂上倒是被蚊子咬了几个包。赶紧的,返回家用花绿水涂擦些手臂上,脖子上------</div><div> 再次来到知了叫唤的树荫下,点上一支烟,也许能够起到驱蚊作用。</div><div> 吆,见到几个灰头土脸、静静地扒在树干或树枝上的蝉壳,见到一个,我拍摄一个。因为,我不知道能否找到或拍摄到这叫唤着的知了活体。</div><div>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兜转了小区北半拉,树林中、花草中,还是被我拍摄到了几只我想拍摄的知了。</div><div> 差不多,我每年都有夏季拍摄知了的经历,不外乎是拾起小时候的记忆。</div><div> 嗯,分享一下我拍摄的几张照片——</div> 真还别说,这蝉壳难以找着。因为,这蝉壳的颜色和它所扒着的树干颜色及为相近,泥土色。<div> 它们有的扒在树干上,有的扒在杆稍上,也有扒在树叶上,怎么方便怎么来,随之退去蝉壳,长出翅膀,完善器官,飞到东、飞到西,扒在一个随意位置,边”叽------叽------“叫唤起来,告知天下,署日到来。</div> 呵呵,还真拍摄到不少蝉壳!<div> 对了,蝉壳是一味中药。蝉壳(又称蝉蜕)是蝉科昆虫羽化后的蜕壳,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咸,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等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目赤翳障及小儿惊风等病症。</div> <b> 一、主要功效与作用<br> 疏散风热</b><br> 蝉壳轻浮升散,可疏散肺经风热,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常与薄荷、连翘等配伍使用(如银翘散)。<br> <b>利咽开音</b><br> 其宣散肺气的作用可改善咽喉肿痛或声音嘶哑。对于急性喉炎、声带水肿等导致的声音沙哑,常配伍胖大海、桔梗等药材。<br> <b>明目退翳</b><br> 蝉壳可清肝经风热,缓解目赤肿痛、流泪及角膜混浊(翳障),常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br> <b>息风止痉</b><br> 能平息肝风,缓解小儿高热引起的惊风抽搐或破伤风痉挛,多与钩藤、僵蚕等配伍。<br> <b>抗过敏与镇静</b><br> 现代研究表明,蝉壳中的甲壳素等成分具有抗过敏、镇静作用,可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性疾病。<br> <b>二、适用病症与配伍</b><br> <b>风热表证</b><br> 症状:发热、微恶寒、咽痛。<br> 配伍:薄荷、金银花。<br> <b> 咽喉疾病</b><br> 症状:急性咽炎、喉炎导致的失声。<br> 配伍:胖大海、木蝴蝶。<br> <b>眼科疾病</b><br> 症状:结膜炎、角膜炎。<br> 配伍:菊花、谷精草。<br> <b>小儿惊风</b><br> 症状:高热惊厥、夜啼不安。<br> 配伍:钩藤、天竺黄。<br> <b>三、使用注意</b><br> <b>禁忌人群</b>:孕妇慎用;虚寒体质或风寒感冒者不宜单独使用。<br> <b>用量</b>:常规煎服剂量为3-6克,需遵医嘱调整。<br> <b>现代研究</b>:蝉壳含甲壳素、蛋白质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验证。<br> 总之,蝉壳作为传统中药,需根据体质和病症辨证使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配伍,避免自行滥用。<div> (摘至网络)</div> 嗯,终于拍摄到一只扒在高高的树干上正叫唤着的知了! 这几只都是我透过茂密的树叶寻觅到的,这样的拍摄单反相机绝对占优势。 经过居民的小花园。 拍摄这只知了,是它在高高的桐子树上,这树皮的颜色与其它决然不同。 吆,抓拍到一只小鸟。 这应该是花椒。待做花椒鸡的时候,想着到这来采摘几棵。花椒的香味,很好闻。(捂嘴笑) 连续又拍摄到几只知了。 吆,这只脱壳蝉在脱壳时爬到了居民的晒衣尼龙绳上。哈,给予起名”蝉蛹走钢丝“吧,有两只!<div><br></div> 家门口美丽的小花儿。 <b>有趣的知了小知识:</b><div> 知了叫声主要具有生物学意义与文化象征双重内涵,既是雄蝉求偶的本能行为,又承载着人类赋予的生命哲理与美好寓意。<br> <b>生物学本质</b>:求偶与生存策略<br> <b>求偶信号</b>:雄蝉通过腹部鼓膜振动发声,最高可达90分贝,独特鸣叫声用于吸引雌蝉完成交配,其成虫寿命仅数周,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繁衍。<br> <b>环境适应性:</b><br> 集体鸣叫可降低个体被天敌捕食风险。<br> 发声频率可随环境噪音调整,展现生存智慧。<br> <b>文化象征</b>:哲学与美学意蕴<br> <b>生命意象:</b>中国古代视蝉为高洁化身,苏轼「蝉蜕于污秽」形容其出淤泥不染的品格。<br> 生命周期被解读为「重生」象征,幼虫蛰伏地下数年至十数年,成虫羽化被赋予超越生死的精神内涵。<br> <b>吉祥寓意:</b><br> 蝉联冠军、腰缠万贯等成语体现对成功与财富的寄托。<br> 玉蝉陪葬习俗蕴含永生祈愿,汉代琀蝉葬玉已出土逾400件。<br> <b>生态功能:</b>自然节律标尺<br> <b>物候指示:</b>大规模蝉鸣出现常与出梅等节气转换同步,例如2025年江苏地区蝉鸣高峰与6月30日出梅时间完全吻合。<br> <b> 环境监测:</b>蝉类对生态环境敏感,其种群数量可反映区域生态健康状况。</div><div> 其中 ”<b>集体鸣叫可降低个体被天敌捕食风险</b> ”这句话。,在我去年一次拍摄中真还体验到了。好几只知了挤在几棵海棠树上“叽呀叽呀”叫的忒欢,一个是它们求偶的需要,在一个就是在一起叫唤,它们的天敌鸟类或许真的会没了方向,有迷惑效应。(捂嘴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