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在老挝旅游的5天里,两次乘坐了从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的直达客运快车。一次是从万荣到琅勃拉邦,一次是从琅邦回到首都万象。</p><p class="ql-block">总体感觉与在国内乘坐火车几乎相同,除了车站的广播语言听不懂,文字是老中双语,同行乘客的语言和肤色稍微有别之外,车站候车厅站台、列车长及工作人员的衣帽服饰标牌,车厢内外的所有,都是复制粘贴版。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下属单位。</p> <p class="ql-block">连万荣火车站的站名,都是汉字隶书体与老挝文字并列。</p> <p class="ql-block">这条铁路已发送旅客数千万人次,吸引全球115个国家的旅客飞驰于昆明的繁花与万象的佛寺之间。它不再是一条冰冷的铁轨,而成为流动的文化纽带。</p> <p class="ql-block">6月22日上午10点45分,列车准时启动。窗外喀斯特峰林如青笋破土,车厢内却平稳如居室。仅55分钟后,琅勃拉邦站的鎏金飞檐已映入眼帘——355公里山河,被压缩成一节车厢里的半集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老挝列车员,美丽又大方。</p> <p class="ql-block">琅勃拉邦火车站,外观使用老挝传统建筑样式。</p> <p class="ql-block">我的车票,标有汉字,国人也可看个差不多。</p><p class="ql-block">从琅勃拉邦站到首都万象,硬座二等高铁,时速300公里以上,全价为330000老币(相当于人民币约</p><p class="ql-block">100元)。</p> <p class="ql-block">中国游客对这套流程早已驾轻就熟:网上购票、证件核验、对号入座,如同呼吸般自然。但同车的老挝旅客显然还在适应期。一位裹着传统筒裙的老妪攥着纸质车票反复对照座位号,邻座青岛姑娘主动起身帮她安放竹编背篓。列车员推着餐车穿行,托盘上除了老挝啤酒,竟有版纳的菠萝饭与“一路咖香”特色饮品,中老饮食文化在方寸小桌间悄然交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通车厢</p> <p class="ql-block">进站标牌:请出示车票和身份证件;</p><p class="ql-block">僧侣优先。</p> <p class="ql-block">老挝的僧侣相当于国内的领导大佬及教师军人医生,身份高贵,处处优先。</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场景,门口验放站,欧美背包客,安检机,违禁品宣传牌。</p> <p class="ql-block">贵宾车厢,中国样式标准。</p> <p class="ql-block">列车驶过万象平原时,导游指着窗外飞掠的物流园区感慨:“看那冷链仓库!去年老挝芒果首次铁路输华,种植户增收三千美元。” 自铁路开通,沿线酒店入住率达85%以上,西双版纳的东盟游客激增2.5倍。云南蔬菜一条“两国双园”的产业链已然成形。</p> <p class="ql-block">归途见闻:飞驰的民生图景</p><p class="ql-block">两日后返程,我们改乘万象方向的列车。刚登车就撞见热火朝天的一幕——四名中国工程师正用中老双语指导本地乘务组调试新型座椅。“角度要再调高五度,对,就像昆明到万象那趟车一样!”领队抹着汗解释。原来跨境列车已四次扩容,每列跨境席位增至420个,服务标准亦在持续升级。</p> <p class="ql-block">穿着亮丽制服的列车长。</p> <p class="ql-block">铁路客运开通之前,从琅邦到首都万象的5百公里路程,汽车要翻山越岭跑土公路,尘埃飞扬泥泞颠波8、9个小时,而如今平稳快㨗的高速列车,仅需2个小时即可抵达。</p> <p class="ql-block">以前老挝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这样的“嘣嘣车”,现在依然可见到。</p> <p class="ql-block">最不发达国家,由于这条铁路的开通,一跃而进到现代社会,繁荣昌盛前景可期。</p> <p class="ql-block">车轮撞击轨缝的铿锵声里,中老铁路正将山川相隔的国度,缝合成一幅共赴繁荣的锦绣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