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中缅边界的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边界长度与起止点:中缅边界西北起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库阳山口,东南至云南省勐腊县南腊河口,全长2186公里。</p><p class="ql-block"> 边界划分依据: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1961年1月4日起生效,两国全部边界正式划定,主要依据传统习惯线、分水岭以及过去划定的界线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早期划界尝试:1886年至1941年,英国政府与中国清政府及民国政府先后签订《中英会议缅甸条款》等8个文件,对中缅边界或涉及的边界问题作了规定,但仍存在尖高山以北、佤山区及猛卯三角地区等三段争议地区。</p><p class="ql-block"> 全面解决边界问题:1960年3月21日,中缅缔结《中缅边界协定》,成立联合委员会。1960年10月1日签订《中缅边界条约》,1961年10月13日签署《中缅边界议定书》,至此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全面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领土交换:缅甸把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归还中国;中国把猛卯三角地移交给缅甸,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划归中国。</p><p class="ql-block"> 界线调整:对1941年换文划定的界线中的一小段,做公平合理的调整,使骑线村寨不再被边界线分割。</p><p class="ql-block"> 明确边界走向: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除片马等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从尖高山到南帕河和南定河汇合处以及从南卡江和南永河汇合处到中缅边界东南端终点的两段边界,过去已划定,无需更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边界管理</p><p class="ql-block"> 联合检查:中缅双方规定每5年对边界进行一次联合检查,1984年进行第一次联检,重点是修复或重竖严重损坏和毁灭的界桩等;1993年进行第二次全线联合检查,并对全线进行重新测量和制图。</p><p class="ql-block"> 界桩维护:43号到45号界桩由中方负责,46号至47号由缅方负责;其他同号双立桩,位于中国境内的由中方负责,位于缅甸境内的由缅方负责;位于界线上的,单号由缅方负责,双号由中方负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边境特色</p><p class="ql-block"> 独特景观: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的独树成林景区,距中缅国界线仅八百米,还有“一寨两国”景观,呈现出一脚踏两国、一桥通两国等独特景象。</p><p class="ql-block"> 边境口岸:瑞丽口岸是最大的对缅陆路口岸,占中缅贸易70%以上;畹町口岸与缅甸九谷市以畹町河为界,畹町桥是滇缅公路的终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