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游览了避暑山庄,感受到了当年皇室的威严与气派。今天早早起床,吃完早餐,继续承德之行第二站,普宁寺。</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武烈河畔,它不仅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寺庙,更是一座融合了汉藏建筑艺术精髓的历史宝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寺庙,前半部展现着汉式建筑风格,后半部则仿照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风格的完美结合,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中,六世班禅东行朝拜皇帝时,曾在此下榻。而蒙古族喇嘛教最高领袖哲不尊丹巴图克图以及诸部王公、台吉也定期前来普宁寺朝拜,这里更是吸引了无数普通僧侣信众长途跋涉前来礼佛进香。</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普宁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普宁寺被评为中国首批5A级佛教圣地。寺庙占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既有金碧辉煌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走进普宁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前半部汉传佛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 ,两侧是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布局规整对称,彰显着汉式建筑的严谨与大气。沿着中轴线前行,我来到碑亭,亭内矗立着三通方柱形石碑——《普宁寺碑》和《平定准噶尔》双碑,碑上镌刻着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的碑文,这些碑文由乾隆皇帝撰写,详细阐述了当时修建这座寺院的政治和宗教原因,以及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史实,它们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向后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穿过碑亭,我来到天王殿,殿内供奉的四大天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或手持琵琶,或威风凛凛持宝剑,或面目狰狞手缠蛟龙,或慈眉善目握伞持鼠,守护着这片神圣的佛土。</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着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殿内壁画环绕,色彩斑斓,精美绝伦,生动地描绘着佛教故事,让人不禁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登上42级台阶,我来到了普宁寺的后半部,这里依桑耶寺“曼荼(陀)罗”规制修建,是藏式寺庙建筑风格。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充满了神秘而独特的藏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大乘阁是普宁寺的核心建筑,仿桑耶寺乌策大殿而建,建筑样式为汉式楼阁建筑,却又融入了藏传佛教对宇宙世界的认识。它依山就势,雄踞于青石须弥座台基上,正面为六重檐,从东西两侧观之则为五层,背面倚山只有四重檐,而内部实际为三层,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佛教寓意,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乘阁,一尊高大雄伟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震撼了我的心灵。这尊佛像通高27.21米,腰围15米,体重110吨,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金漆木雕佛立像。佛像内部中空,是一个三层阁楼式的木架结构,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 ,内设三层隔板,中间直立一棵柏木直达大佛头顶,中心柱四周设四根戗柱相连,形成整体框架。佛像比例匀称,肃穆端庄,周身饰以金箔,绘色绚丽,42只手臂以轮状展开,中间两只双手合十,其余40只手,每只手长1.5米,手心各有一眼,按比例配以形状各异的法器,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和无穷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普宁寺游览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各殿宇匾额多用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书写,飞檐斗拱间香烟袅袅,诵经声与风铃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的心灵也随之沉静下来。普宁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民族文化与艺术交融的殿堂,它见证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承载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记忆。这次普宁寺之行,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这座寺庙充满了敬畏与热爱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