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也就是那么随心所欲地游走,旅途中竟会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在我和伙伴相约着“走东北”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原小城海拉尔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个长途跋涉中的途经之地,竟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意想不到的 新鲜感。<br> 海拉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的西麓,呼伦贝尔草原东部,是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海拉尔也是草原文化、森林文化、农耕文化和边境文化的融汇、演进之地。<br> 海拉尔,以前似乎没大听说过这个地方,到了才知海拉尔小城不大,人口不到30万,位置也较为偏僻,可导游说,七八千年前这儿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了,哇,伙伴的惊叹中有了刮目相看的味道。<br> 海拉尔是因区内的海拉尔河得名,让人惊讶的是不大的地区竟然居住着包括汉、蒙、回、鄂伦春、达斡尔、俄罗斯等23个民族的百姓,可谓中国的又一个大家庭地区了。多民族的文化在这儿磨合、交融,独有的地方特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历史,培养了当地纯朴的民风与豪放的性格,人们和睦相处着,这在与女导游的交流中已深有体会。此外,海拉尔也是中、俄、蒙三国交界的地带,小城够丰富的吧?<br> 你知道海拉尔名字的蒙古语含义吗?那就是“流下来的桃花水”,美吧?因此,海拉尔也有着“草原明珠”的美誉。</h3> <h3> 走出海拉尔火车站,哇!它的建筑好有地方色彩:车站宫殿式的对称门楼不仅有着反映游牧、射猎生活的精美图像,高大的建筑上还有蒙古包的装饰呢。看建筑上那圆圆的顶,蓝白相间的纹,以及广场上花草蓊郁的场地,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人们:您已经来到草原上的城市。眼前的景色令游伴们稀罕中带着兴奋,纷纷端起相机拍摄,并留影纪念。瞧这每一张的照片上,都少不了独具特色的海拉尔车站呢。<br> 走上海拉尔的大街,大伙发现,这儿的楼房和车站一样,无论是行政办公或商住、民居,高高的楼顶上都会有各式各样的蒙古包建筑,是装饰抑或是住房?楼房的外围墙壁上也都搭配着好看的彩色花边,花边像草原上葱茏的小草和摇曳的花朵一样,盛开在现代化城市的边边角角,好有特色好美啊!伙伴连声赞叹。似乎又是一种提醒,看那车水马龙的马路边上,像卫兵一样挺立的路灯都是蓄势待发的弓箭模样。嘿,好一个特色突出的草原城市,好一个威武爱美的民族。</h3> <h3> 走进小城的街区,很快大伙就又有了新的发现,你看沿街的店铺、机关、学校、医院,凡是挂牌的地方都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大伙蒙文不识汉字还是熟悉的,很快就发现了两种文字的排序规律,既名称左右排序时必定是蒙文居左汉字居右,而上下排序就是蒙文在上汉字在下了。同伴中的好学者一直在观察街道两侧蒙文的书写规律,不时还争论争论,想找出类似汉字的偏旁部首、像形像声来,未果。只好向蒙族出身的导游请教,姑娘顽皮一笑的回答令全车人无不捧腹。她说,蒙文好写,你只要记住“中间一根棍儿,两边都是刺儿,上下一拧劲儿,就是蒙古字儿”就行了。嘿嘿,蒙族姑娘好开朗好幽默哦。<br> 因是路过时间有限,我们就选择了最便捷的路径来认识海拉尔。在海拉尔的博物馆里,三层楼的展厅陈列展品达万余件,主要为石器、玉器、铜器、金银器、古生物化石、皮毛服饰及桦树皮器等,展品为我们拉开了自古以来当地生动的多民族生活场景,在放牧、狩猎、农耕等色彩明艳的展品、图像前,同伴不由感叹,认识一个地区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走进它的博物馆。是的,展品琳琅满目的博物馆,让我们对海拉尔有了一定得认识。因海拉尔是三国交界的地带,我们还从中了解到中、俄、蒙三国的民间、民俗交往的历史。博物馆里我记住了三句箴言,那就是“国之相交在于民之相亲,民之相亲在于心之相通,心之相通在于文化交流”。这是直到今天我们都坚守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原则。</h3> <h3>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市中心的成杰思汗广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那戎马倥惚、统一蒙古、征战一生的英雄塑像,就威武地伫立在高大的民族柱上,与广场两的“铁骑奔腾”“鏖战草原”的雕塑群遥相呼应,那气势真的非同一般。我们在广场上漫步,看河流环绕,芳草铺绿,亭榭叠翠,喷泉飞瀑,好不惬意。在初升太阳的照射下,晨练的人们在音乐声中打拳、舞剑、疾走、散步,一组组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个个喜气洋洋,这氛围也驱走了大伙旅途的劳顿。<br> 去的那日似乎是个民族节日,花草环绕的广场热闹非凡,广场一端的山包下正进行蒙族的祭祀活动,听说那不起眼的山包上就是常听说的敖包。我们爬上不大的山包,看眼前的敖包插满树枝,杆头上还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等。山包下的喇嘛已焚香点火,颂词念经了,众多的群众排队敬献哈达。不一会儿,当地领导也前来参与活动,众人随之毕恭毕敬地登上山坡,以酒、哈达、米和肉向披红挂彩的敖包祭拜,礼奉“圣石”其上。见我们的好奇与迷茫,旁边的一位老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成吉思汗祭典每季、每月都有,而且具有一定的讲究和不同规格的形式。每次都如此隆重吗?同伴问,“不”,老人答,并告诉我们在所有祭典中最隆重的一次是春季大典。然后,他指着那些堆建敖包的石头告诉我们,它们就取自成杰思汗的故乡。哦——太不易了!望着随风扬起的蓝色哈达和经文布条,在感受到场景的隆重与肃穆同时,我想起了那首腾格尔唱过的草原歌曲:“——马背上的家园,因为你而辽阔,到处传扬着你的恩德,在牧民心中深深地铭刻······”。</h3> <h3> 走在海拉尔的街头巷尾,大伙还有一独特发现,那就是散步的老人们都爱持一柄白色的蝇甩,他们无论走路、买菜或是与人交谈,总爱把蝇甩左右忽闪着,咋看就如同身影飘忽的道家、仙人一般,不免令人好奇。后向人打听方知,因为小城贴近草原,而草原上的蚊虫小咬又令人不堪忍受,于是多年来老人们已习惯使用蝇甩来进行驱赶了。是的,我们也已频繁遭受到这种骚扰,本以为是专对外乡人实施的下马威,原来蚊虫小咬是不分内外一律平等对待的。似乎为证实它们的平等,那些在绿化带里作业的工人,不仅扎紧了衣、裤的口,头上还带有一种纱网垂肩的特殊帽子呢。劳动保护如此精细,无疑也是多年经验的总结吧。<br> 就要告别海拉尔奔赴呼伦贝尔大草原了,因是途经,所以逗留的时间有限,至于老人向我们推荐的现代农业发展园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以及海拉尔森林公园和古城等等,只好留作念想等待下一次了。<br> 相信再次的相逢,海拉尔会更美更强更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