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Faker

<h3>作为扎根基层一线的乡镇青年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纪律标尺,更是指引我们在乡村振兴征程中行稳致远的灯塔。通过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我对基层作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br>一、从“小切口”读懂“大情怀”,筑牢为民服务初心<br>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精简会议、改进调研等具体问题切入,看似聚焦“小事”,实则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在乡镇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场冗长无实质内容的会议,可能耽误村干部下田劳作;一份脱离实际的文件,可能让群众对政策执行产生误解。例如,过去乡部分会议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现象,村干部疲于参会,难以投入实际工作。自贯彻八项规定后,我们推行“多会合一”“田间议事会”,将政策宣讲融入走访调研,既减轻基层负担,又拉近干群距离。这让我明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在于破除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服务群众。 <br>二、对照规定找差距,直面基层工作中的作风短板<br>反思自身工作,我发现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调研“脚底沾泥”不够,走访群众时习惯“按既定路线走”,对偏远村组、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掌握不全面;二是工作中存在“急躁心态”,面对群众诉求,有时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未能充分倾听诉求背后的深层需求;三是艰苦奋斗意识有所淡化,在处理复杂矛盾时,偶尔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韧劲。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理解不深、践行不实,亟需在实践中加以改进。<br>三、以实干践行规定,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过硬作风<br>(一)厚植“泥土情怀”,走好基层调研之路。将“双脚沾满泥土”作为工作常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用方言拉家常、听真话。(二)强化“服务意识”,架起党群连心桥梁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尺,在办理发展党员、低保申请、医保报销等民生事务时,主动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弘扬“斗争精神”,锻造担当作为品格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主动担当,面对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难点工作,不推诿、不退缩。<br>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基层干部的行为准则,更是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作为槐埝乡青年干部,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汗水,用实干实绩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