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尚

开心一侃

<p class="ql-block">“和尚!给我们家挑两担水来”。外婆听见铜铃声响,急忙走到门口向刚刚挑着水桶从门口走过的和尚喊道,随即又听到了几声短促的摇铃声。</p><p class="ql-block">湘渡镇上,有一条小街,小街与井田村相邻。这条小街是由青石板铺成的,有一里多路的样子,四米多宽,南高北低,一些路段形成台阶。两旁的房屋,密密麻麻彼此相连。其间,还夹杂着一些民初时留下的青砖黑瓦的微式房屋。</p><p class="ql-block">小街北头向西,有一条更窄的石板小巷,北高西低,行走五十多米,便是井田村了。</p><p class="ql-block">村子里有两个圆形的大池塘,南北排列,像个“8”字。池塘是村民洗菜、洗衣服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8”字中间有一口建于光绪十一年的水井,水井井口用青石砌成围裙,它是村民、小街的镇民惟一的饮水井。</p><p class="ql-block">小街和井田村里,经常能看到和尚挑水的高大身影,在高高低低的石板小路上,挑上挑下,穿行不息。</p><p class="ql-block">他姓什么?是哪里人?是和尚吗?谁也不知道。也许是他剃着光头,也许是他曾穿过僧衣。反正解放不久,和尚就来到了湘渡镇,大家都叫他和尚</p> <p class="ql-block">和尚,三十七八岁的样子,黑圆的脸,身材魁梧,除了光光的头外,穿的衣服和普通人一样,灰上衣,黑裤子,脚穿草鞋,看不出是个和尚。</p><p class="ql-block">和尚无言无语,孤身一人。晚上就住在一家刘姓的祠堂里,小小的耳房能勉强容下他,好在他除了被褥,就是一个衣服包,也没有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和尚以挑水为生,腰上别个小铜铃,长摇铃声,是告之我来了,谁家要水?短响几声,便是作为答复,我知道了。</p><p class="ql-block">不管风天、雨天,还是冬日,和尚整天肩挑水桶,东家出,西家进,搞不清他一天挑多少桶水。有时,人家给他点零钱作为报酬,无钱时分文不取。倘若赶上饭时,各家必留他吃顿便饭。饭菜也不挑剔,且还入乡随俗。</p><p class="ql-block">一旦老井的水脏了,和尚便主动下去,把井淘得干干净净。谁的钥匙、钢笔不小心掉在井里,和尚也会下去把它捞上来。</p> <p class="ql-block">和尚也常给我们家挑水,时时挑满缸就走。一次,我面对满缸的水对他说:大人没在家,以后再补给你钱吧。可是,和尚理都不理我就走了。 </p><p class="ql-block">一天,家里留和尚吃饭,我发现他的饭量很大,吃的又快又香。我从自己的碗里给他夹了一块米粉肉,和尚看了看我,把肉又夹回我碗中。 </p><p class="ql-block">一次,和尚又留在我家吃饭,我在桌边急着写作业。忽然,一只粗壮的大手伸到我面前,指着作业上的两个字,我望着他那苦巴巴的脸,有所不解。半天和尚才说:这两个字写错了。</p><p class="ql-block">我原以为,和尚可能有什么毛病,难以说话。现在才知,他没有什么病,并不哑。而且,还是一个识字的和尚。</p><p class="ql-block">我对和尚有了敬佩之意,每当在路上见到他,都要向他笑笑。可是,和尚那麻木的脸上丝毫没有什么反应,只是从他浓眉下的那双大眼睛中,才领略到一点温和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读小学三年级时,由于父亲工作的变动,我随父母来到了东北吉林辽源。</p><p class="ql-block">我读中学二年级时,外婆也来到东北我们家住了几年。闲谈时外婆说:传说和尚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排长,为躲避身份,才装成和尚跑到湘渡镇的。以后运动频频,终于躲不过,一天夜里突然失踪,不知所终。</p><p class="ql-block">外婆的话,让我满腹狐疑,他是个隐藏的坏人?</p><p class="ql-block">和尚的身影在我的思绪中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好多年,似乎有些挥之不去,他曾是我的一字之师啊。</p><p class="ql-block">我六十多岁时,终于回到了湘渡镇。</p><p class="ql-block">我在镇上到处走走,极力寻找着儿时的时光和童趣。亲切、兴奋、满足的激情,陶醉得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井田村那口孤独又古老的水井还在,井台和周围的青石板路,被路人的脚步磨得坑坑窝窝的,既显出光滑,又印证着自己的年代已经很久。</p><p class="ql-block">我再次想起了挑水的和尚,他逃到了哪里?现在还能有人记起他吗?</p><p class="ql-block">两个“8”字形的池塘周边,美化的像一座漂亮的小公园,塘边还建了两座亭子。</p><p class="ql-block">亭子里,比我年纪还大的几位闲坐的老人,满足了我的好奇。</p><p class="ql-block">“和尚走了后,可苦了那些没有能力挑水的人家了。”一位老者说。</p><p class="ql-block">“是啊,年纪大的人都还记得他,那可是个好和尚”又一位老者补充道。</p><p class="ql-block">当我向几位老人问起和尚时,几位老人便争先恐后地,你一言我一语像讲故事一样的述说着。</p><p class="ql-block">原来,和尚叫魏德根,是山东曹县人。和尚十八岁那年,日寇从山东济宁沿铁路线向西开进,身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十万人马不战自退。大批难民只好向黄河方向的河南逃难,和尚和家人也在其中。</p><p class="ql-block">可是,日寇到达豫东的黄河边,黄河渡口被封锁,断绝了南北两岸的交通。一些逃难的人们只能冒险偷渡,结果许多难民死于日寇的机枪下。</p><p class="ql-block">和尚躲过了一劫游上了岸,可是家人惨死在黄河中,他只能咬牙含泪随着河南的难民向开封走去。</p><p class="ql-block">驻守开封的国军109师此时正在招兵打日本,为报仇和尚便参了军。</p><p class="ql-block">后来部队开到了陕西的黄河边,不久与日寇在山西稷山一带作战。战斗十分惨烈,109师打散了,没能及时转移的几百名伤员被日军杀死。和尚也负了伤,但是他从几名被自己打死的日军尸体中爬出来,血迹斑斑的他,机灵的又躲过一劫。</p><p class="ql-block">负伤的和尚过了黄河,来到了陕西铜川一带。</p><p class="ql-block">路上,见到一位躺在路边的八路军病员。此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算是友军。和尚便将这位已经奄奄一息的病员,背到了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在村里的老乡帮助下,这位病员终于脱离了危险。</p><p class="ql-block">这位八路军病员叫谷振峰,是位连长,独自从铜川回延安的路上病倒了。和尚陪护谷连长二十多天,直到谷连长身体好转才离开村子去找部队。</p><p class="ql-block">从此两人结了深厚的友谊。和尚在黄河边的韩城找到部队后,他们之间还通过信。</p><p class="ql-block">和尚负伤归队,稷山作战立了功,很快就提为排长。</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109师在保定附近打了败仗,109师重组为286师,撤至海南岛。和尚受谷连长的影响,不愿意打内战,战场上枪抬高一寸的放。到海南岛时,听说部队又要撤到台湾那个孤岛上,便和几名士兵寻机偷渡回到大陆。</p><p class="ql-block">由于没有了家,又是国民党兵,和尚只好隐瞒身份落脚湘渡镇。</p><p class="ql-block">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来临时,恰巧远在山区的湘渡煤矿,在耒水边上的一个偏僻小村泥背冲,新建了一口矿井,需要煤矿工,和尚便跑到离湘渡镇几十里路的泥背冲,改名曹宪,当了一名临时矿工。</p> <p class="ql-block">和尚在家乡时读过几年私塾,有文化,工作中又肯吃苦,几年后不但转了正,还选为抢险队队长。由于业绩突出,被评为湘渡煤矿的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湘渡煤矿的矿长正是谷振峰,在审核劳模资料时,发现照片上的曹宪很像魏德根,谷振峰心中暗自念道,难道他是我的救命恩人?</p><p class="ql-block">谷振峰决定,到泥背冲见见这位名叫曹宪的劳模。</p><p class="ql-block">两人见面,相互凝视了许久,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讶、疑惑交织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和尚突然失声痛哭,大喊着一声谷连长,便将谷矿长紧紧的搂抱在怀里……</p><p class="ql-block">和尚仿佛将埋藏在心中多年的痛苦、压抑、无奈像井喷一样的渲泄出来。</p><p class="ql-block">惊喜中,和尚问道:谷连长你怎么会在这里呢?</p><p class="ql-block">谷振峰说:解放战争时,我是359旅南下支队的成员,在衡阳一带的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野战医院条件差,后来转到现在的陆军165医院才又捡回了一条命。伤好后,便转业到湘渡煤矿。</p> <p class="ql-block">亭中的老人们说到这里,有的坐下拿起自己的水杯慢慢喝着茶水,有的踱步到亭子的一旁抽起了香烟,不再争抢着说话了,好像故事已经结束。</p><p class="ql-block">我急忙向老人们追问:后来呢?</p><p class="ql-block">一位村小退休的老教师终于从坐位上站了起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谷矿长责成人事股为和尚重新建立了个人档案,证明他的历史是清楚的,改回原名魏德根。不久,又帮他在湘渡煤矿家属区建立了一个新家。和尚育有一女,一男,生活过的挺好的。后来由于工作出色,还升任为泥背冲煤井的段长。</p><p class="ql-block">一次,井下一个新掘进狭窄低矮的作业面出现了险情,横在头顶的坑木吱吱作响,塌方就要发生。恰巧赶到的和尚奋不顾身,高大的身躯顶住了下沉的坑木。短短几秒的宝贵时间,几位矿工迅速跑出了作业面,脱离了危险。和尚却不幸殉难了,事故发生在他即将退休的当年……</p><p class="ql-block">小亭子顿时一片寂静,仿佛人们的思绪都飞向了那片山谷。</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骄傲的山谷,崇山峻岭下的泥背冲,有众多的人们在此劳作,在弯曲、幽长的坑道下挥晒着汗水,又凝聚着许多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迷团终于在一阵悲凉中解开了,正如我以前的判断,我很难相信和尚是一个隐藏的坏人,和他不像和尚一样不像。不过,和尚那凄楚的表情,或许他有着什么难言的痛苦,或是有着什么特殊的身世。但是,在我的眼中,他是个勤劳而无所求,永不知疲倦挑水的和尚。</p><p class="ql-block">老井井口的裙围,留下无数道深深提水的绳痕,这些绳痕中,不知哪些曾经是和尚留下的……</p>